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鄧愈

(明朝開國功臣)

鎖定
鄧愈(1337年3月17日—1377年12月9日),原名鄧友德,字伯顏,泗州虹縣(今安徽省泗縣)人。明朝開國名將。
天生魁梧,勇武過人。16歲領兵抗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率所部萬餘人從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軍總管,朱元璋賜其名為鄧愈。跟隨朱元璋渡過長江,攻克太平(今安徽當塗)、集慶(今江蘇南京),直取鎮江,屢立戰功,升為廣興翼元帥。後轉戰浙西,屢敗元軍。累積軍功屢次升官,歷任僉行樞密院事、江西行省參知政事、江西行省右丞、湖廣行省平章、右御史大夫、太子右諭德。為人簡重慎密,智勇兼備,嚴於治軍,善撫降者,功著一時。1370年(洪武三年),鄧愈跟隨徐達遠征甘肅,擊敗北元軍隊,招降吐蕃烏斯藏諸部。晉封為榮祿大夫、右柱國,封衞國公。
洪武十年(1377年)十一月初九日,鄧愈病逝於壽春(今安徽壽縣),追封為寧河王,諡號武順。
本    名
鄧愈
別    名
鄧友德
伯顏
所處時代
元末明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泗州虹縣
出生日期
1337年
逝世日期
1377年
主要成就
明朝開國將領
爵    位
衞國公→寧河王(贈)
諡    號
武順

鄧愈人物生平

鄧愈起兵反元

少年鄧愈 少年鄧愈
至元三年(1337年)農曆二月十五,鄧友德(後來的鄧愈)出生在虹縣龍鬚裏(今泗縣大路口鎮大營村)。他的父親鄧順興,重氣節,講信義,被鄉人推為團練,率領人馬,保境安民。
兒時的鄧友德天生魁梧,聰慧好學,勇武過人,懷有平定天下的志向。元朝末年,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反抗當時的黑暗統治。至正十三年(1353年),鄧順興在和元軍作戰的過程中,中箭身亡。鄧友德的哥哥鄧友隆接掌兵權。不久,鄧友隆病逝,於是16歲的鄧友德繼掌兵權,親率人馬與元軍作戰。
鄧友德每次作戰時都親自帶頭,衝在士兵前面,衝鋒陷陣,軍隊之中人人都佩服他的勇猛。泗州靈璧盱眙等地人民聞風歸附,求其保護。
至正十五年(1355年)春,鄧友德率所部萬餘人前往滁州,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封鄧友德為管軍總管,賜名鄧愈。 [1] 

鄧愈南征北戰

主詞條:鄱陽湖之戰
鄧愈彩像 鄧愈彩像
朱元璋為了統一江南,在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命令鄧愈和常遇春領兵自巢湖南下,先後攻佔牛渚磯太平府溧陽溧水句容蕪湖
元朝大將蠻子海牙率領水師集結於採石磯,準備進攻太平,鄧愈率領士兵偷襲,攻入敵軍大寨,俘虜了對方的精鋭兵將;又用兩隻小船,裝滿作燃料用的雜木,雜木內藏火藥,灌以油脂,小船衝入元軍水師之中,火勢猛烈,元軍大敗,死傷無數。
鄧愈等將領乘勝率軍渡江,進攻金陵。元朝南台御史福壽督兵死守,鄧愈等人浴血奮戰,終於攻破金陵,殺死福壽。後來鄧愈又和徐達順勢佔領鎮江丹陽金壇廣德。朱元璋因鄧愈戰功卓著,提升鄧愈為廣興翼元帥,出守廣德州,破長槍帥謝國璽於城下,俘其總管武世榮,獲甲士千人。
至正十七年(1357年) ,朱元璋又因鄧愈的軍功,提升鄧愈為樞密院院判。同年農曆七月,朱元璋命鄧愈為徵南將軍,以胡大海為副將,攻取旌德、績溪、休寧,並乘勝攻佔江南重鎮徽州
湖南“苗帥楊完者率兵十萬來進攻徽州。當時徽州城郭殘破,而且胡大海率領部隊攻婺源還沒有回來,鄧愈身邊只有少數士兵,情況危急 [2]  。於是鄧愈激勵士兵,明立賞罰,大開徽州城西門,佈下疑兵計。苗軍見狀,不敢入城。胡大海得到消息後,晝夜兼程趕回,與鄧愈裏應外合,協力拼殺,苗軍大敗而逃。
鄧愈又先後攻佔了婺源、休寧嚴州建德,轉戰皖、浙、贛等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敵軍望風而降。所到之處,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各地民眾爭持酒肉慰勞。遷僉行樞密院事,攻佔杭州,擊敗李伯升的援軍,遣使説降饒州守將於光,並擊退陳友諒的多次進犯。鄧愈升任江南行省參政,總制各翼軍馬,先後攻佔浮樑樂平、餘干、建昌。進攻江西時,陳友諒部將、撫州守將鄧克明投降。
鄧愈全身像 鄧愈全身像 [3]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陳友諒丞相胡廷瑞獻龍興路,朱元璋改名洪都府,鄧愈被提為江西行省參政,率兵鎮守洪都(今南昌)。由於降將祝宗、康泰的叛變,洪都失守,朱元璋並沒有怪罪。後徐達還師收復洪都,朱元璋覆命鄧愈輔佐大都督朱文正鎮守洪都。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夏,陳友諒號稱率領60萬人馬圍攻洪都(今南昌),樓船高與城等,乘漲直抵城下,圍數百重。鄧愈防守撫州門,城牆破損了30餘丈,鄧愈率軍且戰且築,協助朱文正堅守85天。鄱陽湖之戰後,鄧愈又奉命先後平定江西南安南雄、韶州、贛州諸郡,28歲的鄧愈被提升為江西行省右丞。
消滅陳友諒後,鄧愈又奉命先後平定江西南安、南雄、韶州贛州諸郡。28歲的鄧愈被提升為江西行省右丞,在常遇春攻克襄陽之後,鄧愈又以湖廣行省平章的官職,鎮守襄陽等處。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百官司屬,封鄧愈為右御史大夫 [4-5] 

鄧愈平定吐蕃

鄧愈像 鄧愈像 [6]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加封鄧愈為太子諭德。同年,徐達常遇春率領軍隊進攻山東,鄧愈作為偏師進行配合,從湖北出發進攻河南。平定中原後,朱元璋命鄧愈為征戍將軍正總兵,平定江淮等地未歸附的州縣。不到兩年,唐州、南陽、均州(湖北丹江口)、商州房州(今湖北房縣)等地均歸附明朝。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又任命鄧愈為徵虜左副將軍,協同徐達遠征甘肅。鄧愈率兵奮戰北元殘軍王保保部,斬首2000級,俘獲王爺公爵以下百餘人,士兵8萬多人,駱駝馬匹輜重不計其數。同年農曆八月,進克河州(今甘肅臨夏)、烏斯藏(今西藏中、西部)諸部,招降吐蕃(今川、青、藏交界地區),追擊北元豫王至西黃河,在黑松林斬殺元大將阿撒禿,大軍深入甘肅西北數千裏。因此,河州以西皆屬明朝版圖。
同年十一月,鄧愈班師還京,因功賜宅第於南京洪武正街,賜虹縣城南良田500頃,佃户73家,守墳户150户,儀仗户19家;官職授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爵位封為衞國公,參與軍國大事。每年的俸祿三千石,並授與子孫世襲的憑證。

鄧愈因病去世

洪武四年(1371年),鄧愈在明攻滅夏蜀之戰中,坐鎮襄陽(今屬湖北),籌措運輸軍隊中人吃的糧食和馬吃的草料,供應從徵各部。
鄧愈墓內部景象
鄧愈墓內部景象(16張)
洪武十年(1377年),吐蕃殘部搶劫烏斯藏貢使。同年農曆四月,鄧愈任徵西將軍,和副將軍沐英前去征討吐蕃反抗勢力。鄧愈、沐英領兵至甘肅、青藏,分三路前進,進攻川藏,深入吐蕃腹地,追殺敵人至崑崙山,俘虜斬首萬人,獲馬、牛、羊20餘萬匹,招降諸國,開闢疆土數千裏。朱元璋見到捷報後,降旨嘉獎鄧愈,賜紅蟒暖袍一件,玉帶一圍。
鄧愈班師回朝,在回師途中生病。洪武十年(1377年)十一月初九日,明軍到達壽春的時候,鄧愈因病去世。
朱元璋聞訊大哭,停止上朝三天,親迎靈柩祭奠,並追封鄧愈為寧河王,諡號武順,肖像掛在太廟中享祭。朱元璋還親自選擇墓地,將鄧愈安葬在南京雨花台,墓前置六對石翁仲石馬,山上遍地松柏,禁止砍柴打獵。並命人將鄧愈的功績寫入《洪武功臣錄》。 [4]  [7] 

鄧愈人物評價

明史》:愈為人簡重慎密,不憚危苦,將軍嚴,善撫降附。明興諸將,以六王為稱首。非獨功茂,亦由其忠誠有以契主知焉。寧河、黔寧皆以英年膺腹心之寄。汗馬宣勞,純勤不二,旂常炳耀,洵無愧矣。寧河盡瘁馳驅,功高齡促,後嗣亦少所表見。 [4] 
朱元璋:“友德隨我二十二年,東征西討,嚐盡辛苦,鎮守八州,有功無過。天生元輔兮輔我定乎九州,溯其功勳德業兮實無人以可侔,垂凜凜於尺幅兮直與河嶽而長流。” [8] 

鄧愈家庭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曾祖父
鄧大父
資善大夫、中書右丞,追封臨淮伯。
曾祖母
孟氏
追封臨淮伯夫人。
祖父
鄧大公
榮祿大夫、中書平章政事柱國,追封南陽侯。
祖母
戚氏
追封南陽侯夫人。
父親
鄧順興
元末起兵,在與元軍作戰中陣亡。贈特進榮祿大夫、大都督府右都督、右柱國,追封衞國公。
母親
張氏
追封衞國夫人。
同輩
兄長
鄧友隆
接掌父親軍隊,不久後病逝。
弟弟
鄧哻
——
正室
曹氏
封衞國夫人。
側室
王氏
生平不詳。
徐氏
生平不詳。
子輩
長子
庶子,明太祖時改襲申國公。後因妻子是李善長外孫女,受到牽連,被殺。
次子
鄧銘
庶子,官至錦衣衞指揮僉事,徵蠻時死於軍中。
三子
鄧鐸
庶子,生平不詳。
四子
鄧銓
庶子,生平不詳。
幼子
太平奴
庶子,生平不詳。
長女
鄧氏
嫡女,為秦王朱樉側妃。 [14] 
次女
鄧氏
嫁河南護衞指揮周巗。
女兒
鄧氏
齊王朱槫繼妃。 [14]  [15] 
孫輩
孫子
鄧源
鄧銘之子,出繼鄧鎮。
後代
玄孫
鄧炳
明孝宗時授南京錦衣衞指揮使。
五世孫
鄧繼坤
明世宗時續封定遠侯。
稱鄧愈有五子、五女、一孫、一孫女,今僅知五子、三女、一孫姓名事蹟可查。
親屬參考資料: [4]  [9] 

鄧愈爵位世系

鄧愈因開國之功受封衞國公,子孫世代承襲,至其子鄧鎮時受到李善長牽連,奪爵被殺。明世宗時鄧愈五世孫鄧繼坤以功臣後續封定遠侯,仍獲誥券。
衞國公曆一世一代;申國公曆一世一代;定遠侯共歷五世五代,至明亡而絕。
  • 公爵世系
第一代:鄧愈,洪武三年(1370年)封衞國公,子孫世襲。洪武十年(1377年)去世,追贈寧河王,諡號“武順”。
第二代鄧鎮,鄧愈之子,洪武十三年(1380年)襲申國公。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牽連被殺。
  • 定遠侯世系
第一代:鄧繼坤,嘉靖十一年(1532年)續封定遠侯,予世券。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去世。
第二代:鄧祖錫,鄧繼坤之子,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襲爵。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去世。
第三代:鄧世棟,鄧祖錫之孫,隆慶六年(1572年)襲爵。萬曆十六年(1588年)去世。
第四代:鄧紹煜(一作遠煜),鄧世棟之子,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十二月襲爵。天啓七年(1627年)去世。
第五代:鄧文明,鄧紹煜之子,崇禎元年(1628年)襲爵。崇禎十七年(1644年)被殺。
爵位世系參考資料: [4]  [10] 

鄧愈史書記載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 [4] 
明通鑑
續藏書
《明史記事本末》
明文衡·卷七十四》 [9] 

鄧愈後世紀念

鄧愈鄧愈墓

鄧愈墓,位於江蘇南京雨花台區中華門外雨花南路。建於1377年(明洪武十年),於1982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11-12] 

鄧愈鄧府山

鄧府山,位於城南雨花台菊花台之間,是由朱元璋親自選定賜予鄧愈的。穿過鄧府山腳下的石牌坊拾級而上,山腰間矗立着一座高2.82米的神道碑 [13] 

鄧愈影視形象

2006年電視劇《傳奇皇帝朱元璋徐連順飾演鄧愈。
參考資料
  • 1.    《明史·鄧愈傳》:鄧愈,虹人。初名友德,太祖為賜名。父順興,據臨濠,與元兵戰死,兄友隆代之,復病死,眾推愈領軍事。愈年甫十六,每戰必先登陷陣,軍中鹹服其勇。太祖起滁陽,愈自盱眙來歸,授管軍總管。
  • 2.    張雄.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北京:中央民族大學,1988年05期:“苗帥”楊完者東征略考
  • 3.    鄧愈全身版刻像取自清上官周繪,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畫傳》所附《明太祖功臣圖》。
  • 4.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2-09]
  • 5.    鄧愈  .江西國防教育網.2010-04-20[引用日期2013-12-09]
  • 6.    鄧愈像取自明代王圻輯,萬曆刻《三才圖會》。
  • 7.    中國明朝開國名將:鄧愈  .中國網.2005-05-27[引用日期2013-12-09]
  • 8.    鄧愈  .中華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12-09]
  • 9.    明文衡·卷七十三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12-30]
  • 10.    明史·卷一百五·表第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12-30]
  • 11.    馮方宇 南京的明代神道石刻  .金陵圖書館[引用日期2012-12-18]
  • 12.    鄧愈墓損壞嚴重 已引起有關部門注意  .新華網.2007-03-08[引用日期2013-12-09]
  • 13.    説古道今鄧府山  .南京報業網.2011-1-23[引用日期2013-12-09]
  • 14.    《弇山堂別集·卷一》“勳臣國戚”條下:鄧愈二女,一為秦愍王次妃、一為齊王繼妃。
  • 15.    《大明太宗高皇帝實錄·卷十下》:(洪武三十五年秋七月)辛卯……冊寧河武順王鄧愈之女為齊王榑妃。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