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鄧仲元墓

鎖定
鄧仲元墓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東山區先烈路黃花崗公園。1922年3月21日被軍閥陳炯明部下刺殺。孫中山以大總統名義追贈鄧仲元陸軍上將,葬於黃花崗,並親書墓碣,石碑高4米。
鄧仲元墓始築於1922年7月,1924年重修,1927年增修,佔地約3600平方米,坐西北朝東南。由墓道門樓、銅像、樂台、八角亭、墓冢及墓表組成。入口處為一座面寬三間的大門,原豎立在東站殉難處的鄧氏銅像,建國後亦移置園內,是黃花崗烈士陵園中面積最大的一座附葬墓。 [3] 
中文名
鄧仲元墓
地    點
廣東省廣州市東山區先烈路
組    成
墓道門樓、銅像、樂台
保護級別
廣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 
建成時間
1924年

鄧仲元墓墓地簡介

鄧仲元墓位於先烈中路79號黃花崗公園內七十二烈士墓東南側。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初建於1912 年,有規定不得附葬,但有感於鄧仲元在辛亥革命建功甚巨,孫中山特准鄧仲元墓設於陵園之內。1923年3月23日,鄧仲元死難一週年,國民黨廣東支部全體成員赴黃花崗致祭,由孫中山代表朱培德主祭。次年6 月,孫中山親書墓碣。 [3] 
墓園內青松翠柏,互相輝映,蔚為壯觀。墓道門樓面闊三開間,兩邊有廂房,是仿西方古典建築風格的磚木結構建築。正面中間的門洞兩旁有方形倚柱和圓形旋柱各兩根,是仿希臘的科林斯柱式,柱頭混線變化多樣,柱礎線腳簡潔,旋柱支撐旋拱的門洞,門樓正上部的山花有“鄧仲元先生墓道”字樣。門樓兩側有圍牆50多米。
墓門後約400平方米的祭場,其右側有鄧氏銅像和八角亭,銅像原置廣九車站門前鄧氏被刺犧牲處,20世紀50年代初移置到這裏。銅像中的鄧仲元身穿軍大衣,頭戴人沿軍帽,右手叉腰,左手握軍刀,再現了陸軍上將的英姿。八角亭是混凝土結構,綠琉璃瓦,八角攢尖頂。祭台右側設樂台。
墓冢上建有一仿西式古典風格的亭子,高8米,平面方形,亭中央豎“鄧仲元先生之墓”墓碑,孫中山題書,墓冢前設一拜桌。
墓亭後是柱式紀念性建築的墓表,高約15米,柱身有凹槽,柱座四面鑲有青石,鐫刻胡漢民撰、陳融書的《陸軍上將鄧仲元墓表》。祭場左側為鄧氏夫人李順春及其子鄧偉東墓。1983年8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 
緬懷革命先烈,保護烈士紀念設施是對犧牲英烈的深情禮讚,更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守護與延續。2023年,黃花崗公園投入約百萬元資金對鄧仲元墓區進行全面修繕,墓道門樓、銅像、樂台、八角亭、墓冢和墓表細緻還原當年風采,以古韻新顏迎接每一位來園緬懷拜祭烈士的遊客市民。 [4] 

鄧仲元墓紀念人物簡介

鄧仲元 鄧仲元
鄧仲元(鄧鏗)於1885年12月27日出生,7歲時隨父親到惠州市惠陽區淡水鎮經商落户。1905年考入廣州將弁學堂步兵科,1909年任黃埔陸軍小學堂學長。1901年籌劃廣州起義。辛亥革命爆發後,是光復惠州的功臣之一,並創建了粵軍第一師,鄧演達、葉挺等著名將領均出自其門下。1914年後,一直是孫中山的得力助手,打了無數的硬仗。1917年,援閩粵戰成立,鄧仲元任粵軍總部參謀長。1921年5月,任廣州軍政府第一師師長兼總司令部參謀長。1922年3月21日傍晚7時被槍殺,23日4時不幸逝世。卒年僅36歲。鄧仲元逝世後,被孫中山追贈為陸軍上將,葬於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之側。鄧仲元之死在廣東引起了巨大震動,許多城市都有舉行了悼念活動。廣東都督胡漢民在1935年追憶鄧仲元時曾説過一句話:“總理革命數十年,直接奉命為主義前趨之軍人,當推仲元先生為第一人。”1935年,民國當局決議,在革命紀念日簡明內增訂3月23日為“先烈鄧仲元先生殉國紀念日”。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追認鄧仲元為革命烈士。現惠州建有仲元亭、廣州番禺的廣東仲元中學以示紀念。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