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鄖西縣農業局

鎖定
1952年縣政府成立建設科農業組,1956年正式成立縣農業局。到2012年,內掛縣農業產業化辦公室、蔬菜產業辦公室,下設農村能源辦公室、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秦嶺山區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辦公室、種子管理局等事業單位共有幹部職工171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員27人,農業科技人員65人。一代又一代的“農技人”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實施農業科技創新與適用技術推廣工作,探索出一條山區農業高效快速發展之路。
中文名
鄖西縣農業局
正式成立
1956年
地理位置
湖北省鄖西縣
行政管理人員
27人

鄖西縣農業局主要職責

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以耕制改革、良種引進推廣為重點的農業技術推廣,使糧食單產翻了一番。80年代開始開發地膜覆蓋旱作節水農業,徹底解決了高山“早秋風”、低山“卡脖旱”問題,從而徹底解決了山區農民温飽問題,故稱為“温飽工程”。在新世紀之初,縣委、縣政府確立了姜、煙、畜、菜、特五大支柱產業。農業局服務重點迅速轉入圍繞糧經作物“兩高一優”積極開展技術推廣和創新。選育出黃姜高產高含新品系——“鄖優一號”,參與編制了“黃姜栽培技術”、“黃姜系列標準”,組建了黃姜組培快繁中心。研製出黃姜、煙葉、蔬菜等作物專用肥,為支柱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黃姜病蟲害防治對策研究”成果被確定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在科技攻關進程中,鄖西玉米雜交種子生產曾位居全省前列,被定為“湖北省旱糧種子生產基地縣”。同時,面對結構調整和退耕還林的實施,糧油生產面積鋭減,農業局組織技術人員試驗總結出高山三熟、中山四熟、河谷五熟的立體種植模式。2000年開始實施的秦嶺山區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改善了貧困鄉村的落後面貌。農村能源建設迅猛發展,五年間建“三結合”沼氣池8000口,建成“生態家園示範村”6個,農户實現了家居衞生清潔化、庭院經濟高效化、農業生產無害化,加快了小康建設步伐。 [1] 

鄖西縣農業局最新工作進展

2012年是省政府推進“農業強省”建設年,也是縣委、縣政府深入推進“農業穩縣”戰略關鍵年。一年來,我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省市農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以“農業科技促進”為抓手,大力實施農業穩縣戰略,全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廣泛開展農業技術服務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各項工作任務目標順利完成。通過開展公路沿線萬畝油菜景觀帶、糧油高產創建、測土配方施肥和病蟲害統防統治等關鍵技術措施,有效帶動了糧油生產。2012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為79.6萬畝,產量達到17.6萬噸,分別比上年減少1.3萬畝、0.81萬噸。全縣油料種植面積為16萬畝,產量達到2.3萬噸,分別比上年增0.1萬畝、0.436萬噸。9月21日,全市秋冬播暨油菜育苗現場會在我縣召開。通過實施“一穩三擴”工程,即穩定小麥面積,擴大油菜、蔬菜、馬鈴薯面積,全縣完成秋播小麥25萬畝、種植油菜10萬畝(其中油菜景觀帶1萬畝),冬播馬鈴薯7萬畝,為明年夏糧夏油豐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鄖西縣農業局地理位置

湖北省鄖西縣農業局
鄖西縣農業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