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鄔興漢

鎖定
鄔興漢(1912-1931),興國縣長岡人。1930年加入青年團,同年8月參加紅軍,先後任三軍團第4師班長、排長。1931年6月4日,在攻打福建泰寧縣城時,他率全班乘夜泅水渡江,偷襲敵人城門,掩護全軍攻克泰寧城,榮獲“戰鬥英雄”稱號。1931年8月6日,鄔興漢率領全排戰士在高興圩附近,完成了掩護主力部隊由高興向蓮塘出擊的戰鬥任務,全排僅剩4個人,他榮獲總政治部頒發的“戰鬥英雄”獎章。1931年8月11日,在寧都黃陂戰役中,他不幸中彈犧牲,年僅19歲。 [1] 
中文名
鄔興漢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2年
逝世日期
1931年
職    務
軍人
出生地
興國縣

鄔興漢人物生平

鄔興漢,江西興國人,1912年出生,1929年投身革命,任少先隊組長。1930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8月,參加紅軍,任紅三軍團第四師第十三團排長。1931年3月,攻打福建泰寧時,不怕寒冷,乘夜渡江,爬上城牆,用兩顆炸彈破城樓,打開城門,掩護主力衝進城內,全殲敵一個團,榮獲“戰鬥英雄”稱號;7月,掩護紅軍主力作戰,阻擊敵1個營的4次進攻,再次被評為“戰鬥英雄”,並榮獲紅軍總政治部頒發的“戰鬥英雄”獎章;8月1日,在寧都黃陂作戰時中彈犧牲,年僅19歲。 [2] 

鄔興漢人物事蹟

鄔興漢,1912年出生在江西省興國縣長岡鄉石燕村一個僱農家庭裏。由於家境貧寒,他從小沒有錢去讀書識字,9歲起給地主放牛,14歲起跟父親幹活,在鄉間做棕織手工業營生,一直幹到十七八歲的時候。 [3] 
1929年初,朱德、毛澤東率紅四軍從井岡山向贛南閩西進軍。這年春天,紅四軍來到興國,相繼建立縣、鄉蘇維埃政權。在縣、鄉蘇維埃政府的組織領導下,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在農村逐步展開。放牛娃出身的鄔興漢,一接觸農民革命的新思想,階級覺悟提高很快,跟着共產黨鬧翻身求解放的決心非常堅決。同年6月,他參加了蘇區少年先鋒隊,擔任少年先鋒隊檢查組長,工作認真負責,革命熱忱特別高,成為少先隊的積極分子。
1930年初,鄔興漢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8月,為了保衞紅色政權,保衞土地革命的勝利果實,興國縣城鄉青壯年中掀起了熱火朝天的“擴紅”高潮。他作為少先隊和共青團的骨幹,毅然決定離開自己的家鄉,離開養育自己的親人,報名參加紅軍。在鄔興漢的模範作用帶動下,同村有五人先後參加紅軍。在開赴前線途中,他在前頭找路線,摸敵情,向沿途羣眾宣傳黨和紅軍的政策;還對個別同志的畏難動搖情緒,熱情主動地進行説服教育工作,堅定大家勝利到達紅軍駐地的信心。當時,紅軍雖然遭到國民黨的“圍剿”,但在文家市一仗,全殲敵戴鬥垣旅,取得了重大勝利。鄔興漢便用紅軍打勝仗的喜訊鼓舞同行的新戰友。在他的宣傳鼓動下,新戰友滿懷信心地順利到達目的地。9月,鄔興漢被編入紅三軍團第四師十三團任班長,隨紅軍主力參加第一次反“圍剿”,東渡贛江、南下永豐、寧都,參加歷次戰鬥。 [3] 
1931年5月,中央蘇區紅軍面對蔣介石的第二次“圍剿”,用積極防禦的游擊戰術對付敵軍“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戰法,在富田、白沙、中村、廣昌各戰場上,分別全殲或大部殲滅敵人後,敵劉和鼎部逃回福建建寧,紅軍乘勝追擊,直逼建寧城下。5月30日,紅一方面軍臨時總前委在建寧縣裏心圩召開會議,決定紅軍向建寧城出擊。鄔興漢所在的紅三軍團為攻城部隊,並準備挖地洞用火藥炸城。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建寧城,易守難攻。5月30日晚,紅十三團開始攻城。班長鄔興漢不顧水深流急,趁夜暗帶領全班泅水,橫渡到溪春江的對岸去。在兄弟班排火力掩護下,他動作勇猛地首先爬上城牆,先用兩顆手榴彈炸破城樓,消滅城樓敵兵,打開城門,然後,奪過敵人的機槍,向城內敵人猛烈掃射,掩護紅軍主力一舉攻克建寧城。此戰殲滅守敵劉和鼎師3個團,俘敵3000人,繳槍2500餘支,電台兩部及大批軍用物資。這是第二次反“圍剿”戰爭的第5個勝仗。戰鬥結束後,鄔興漢榮獲戰鬥英雄稱號,被升任排長。 [3] 
1931年7月,蔣介石採用“長驅直入”、“分進合擊”戰法,調動了30萬重兵對紅軍實行第三次“圍剿”。7月上旬,紅軍從閩西出發,繞道千里回師興國。敵人企圖乘紅軍立足未穩之際,迅速消滅紅軍主力。8月初,各路敵軍紛紛向興國縣高興圩地區逼近,紅一方面軍主力被壓縮在以高興圩為中心方圓數十里的狹小地域內。為避開敵軍主力的鋒芒,紅軍在高興圩採取“金蟬脱殼,中間突破”,立即轉移到蓮塘,以殲滅敵上官雲相師的部隊。 [3] 
1931年8月6日晚,紅三軍團和紅三、紅四、紅十二軍等部隊,秘密向蓮塘敵軍陣地接近。鄔興漢率一個排在蓮塘北擔負阻敵打援任務。他帶領全排打退敵郝夢如一個營的多次進攻,使敵人在紅軍陣地前橫七豎八地丟下100多具屍體。但是,敵人隨即又瘋狂地發動一次次進攻。這時,鄔興漢排只剩下連他自己在內的四個人。在這個嚴峻時刻,他堅定沉着,鼓勵戰士們説:“我們能否守住陣地,關係到蓮塘之敵能否全殲。我們一定要守住戰友們用鮮血染紅的陣地。”當他們躲過敵人炮火襲擊時,敵人已爬到距他們只有二十多米的陣地前沿。鄔興漢大喊一聲,四人一齊甩出手榴彈。炸得敵人喪魂落魄,轉身就往回跑。緊接着,鄔興漢指揮戰士們用火力猛追,打得敵人連滾帶爬地逃走了。夜色降臨,敵發動多次進攻都被打退。由於敵摸不清紅軍的實力,只好主動地停止了進攻。
1931年 [1]  8月7日凌晨,紅軍主力趕到,敵軍東逃。紅軍乘勝追擊至良村,追殲敵郝夢如師。蓮塘、良村兩仗,共殲敵兩個多旅,俘敵3500餘人,繳獲各種槍3100餘支(挺),迫擊炮14門,子彈30萬發。蓮塘之敵被殲,揭開了第三次反“圍剿”勝利的第一幕。戰鬥結束後,紅軍總部表彰了鄔興漢排的英勇事蹟,授予他們“戰鬥模範排”光榮稱號。鄔興漢再次被評為戰鬥英雄,榮獲紅軍總政治部頒發的戰鬥英雄獎章。 [3] 
8月11日,紅軍在圍殲寧都黃陂毛炳文所率第八師的戰鬥中,鄔興漢帶領全排冒着猛烈炮火衝向敵陣,不幸中彈犧牲,年僅19歲。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