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鄔劍明

鎖定
鄔劍明,男,1964年3月出生,山西河曲人,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86年畢業於山西礦業學院採礦工程專業,現為太原理工大學礦業工程學院教授,山西省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安全工程學科帶頭人,山西省青年骨幹教師,山西省高校兩屆(2007年、2008年)拔尖創新人才,2007年度、2009年度山西省高等學校優秀創新團隊研究骨幹。
中文名
鄔劍明
性    別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山西河曲
出生日期
1964年3月
畢業院校
山西礦業學院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鄔劍明社會兼職

國家首批註冊安全工程師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學會防滅火專業委員會委員,中煤勞保學會防滅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安監總局安全生產專家組專家,國家煤監局專家組專家,國家應急救援中心專家組專家,山西省委聯繫專家組專家。

鄔劍明學科建設

長期從事礦山安全教學、科研及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2004年負責申報了山西省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了世界一流水平的“中澳礦山火災實驗室”,參與了我校“211”工程建設、安全工程學科碩士、博士點的申報、山西省重點建設學科申報等工作。
科技創新:創立了自主知識產權的“基於火源位置精確探測及火區信息檢測的煤礦防滅火新技術體系”,並研製開發出相應的火區信息探測與檢測裝備及防滅火新材料。在中國山西、山東、內蒙、寧夏、河南、陝西、神華集團、中煤集團等主要產煤省區及澳大利亞進行了推廣應用。完成了澳大利亞國家基金(ACARP)1項、主持完成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4項、企業難題招標及委託開發項目約260餘項,多次參與煤礦事故搶險及事故調查工作,為現場節約滅火資金5億餘元,新增產值500多億元。其事蹟在中央電視台、山西電視台、《新華網》《光明日報》等多個媒體進行了報道,在中國煤礦安全領域及企業界具有重要影響,與神華、中煤等多個大型企業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
國際合作:2002年代表中國水平的自主產權的煤礦防滅火技術首次走出國門,在澳大利亞推廣應用,澳大利亞行業媒體《LONG WALL NEWS》進行了專門報道,首次引進世界先進的南非瓦斯主動抑爆系統,並在晉城建立了生產基地,省、市領導多次進行了考察。目前與澳大利亞、南非、美國等國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科研合作關係,共同開發完成16項技術開發項目。
招收培養博士研究生2人,碩士研究生41人,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SCI收錄4篇,EI收錄6篇;編著4部,申請專利13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山西省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太原理工大學研究生導師,安全工程學科帶頭人,山西省青年骨幹教師,國家首批註冊安全工程師,中煤勞保科技學會防滅火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安全監督安全設施審查驗收專家組成員,山西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瓦斯鑑定專家組副組長,山西省煤礦安全監察局事故調查專家組成員。
鄔劍明教授主要從事安全工程、火災理論與防治、礦山安全、安全評價等領域的教學、科研和新材料、新產品的開發推廣工作。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培養研究生23名,先後在安全工程學科教學中承擔了《安全管理學》、《安全人機工程學》、《火災防治理論與技術》等課程的教學工作,這在國內高校安全學科中是最早的。
鄔劍明教授不但對礦井火災防治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和應用,還積極研究礦井防滅火檢測儀器和設備及新型滅火材料,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煤礦防滅火技術及裝備。先後研製了“礦用防滅火智能化鑽孔温度測量儀”、“移動式束管採樣裝備”、“礦用納米改性新型密閉堵漏材料”。這些新產品、新材料在山西、山東、內蒙等礦區進行了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中國礦井安全裝備水平,改善了礦井安全生產狀況,為礦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現承擔科技部國際合作重點項目2項(經費260萬元),山西省基金項目1項,省科技攻關項目1項,省科技廳國際合作項目1項,澳大利亞國家基金1項,橫向科研項目5項
其中2002年2月“煤礦井下氡分佈狀況與自然發火關係的研究與推廣”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山西省教育廳“山西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一等獎”;“綜採工作面自燃火源位置精確定位及新型膠體滅火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於 2003年12月獲得“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央電視台《科技博覽》欄目、山西電視台《背景點擊》欄目對以鄔劍明為首的課題組的事蹟進行了專題報道,《中國煤炭報》、《光明日報》、《科技時報》、《山西日報》以及國內各大網站也相繼進行了廣泛介紹,為山西省及太原理工大學爭了光、為學校贏得了榮譽,擴大了影響。
2002年以來,課題組先後完成了澳大利亞的3個諮詢服務項目,使得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層自燃火源位置精確探測技術”成煤唯一的煤炭新技術打入國際,在澳大利亞工業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為此,澳大利亞《LONGWALL NEWS》太原理工大學進行了報道 [1]  。承擔並完成了澳大利亞國家基金( 5萬澳元),同時山西省科技廳提供人民幣20萬國際合作基金,建立世界一流水平的中澳礦山火災實驗室,2006年承擔了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煤自燃過程中氡的運移規律的研究”(80萬元),這是太原理工大學首次成功申報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為學校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為了解決中國煤礦瓦斯這一突出災害,鄔劍明教授進行了積極思考並深入研究,2007年,開始與南非合作,引進H.S瓦斯主動抑爆系統,並承擔了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南非H.S瓦斯主動抑爆系統性能研究及在中國煤礦的推廣應用研究”(180萬元),為解決煤礦瓦斯災害提供一行之有效的系統裝備。
十多年來,鄔劍明教授帶領的團隊先後在山西、山東、內蒙、寧夏、河南以及澳大利亞等礦區區先後完成火源探測及礦井防滅火、瓦斯治理項目100多項,使得許多礦井得以安全回採,為現場節約資金8600餘萬元,新增產值36億多元,其中近4年來為煤礦新增產值達26億元,節約資金達6850餘萬元。延長了礦井服務年限,避免了大量寶貴資源的浪費,得到了現場的一致好評,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08年入選山西省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支持計劃
2012年縣委組織部、縣人才辦於10月11日召開大會,決定聘請鄔劍明等18名同志為盂縣首批特聘“人才服務專員”,併為他們頒發了聘書。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