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鄒永成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鎖定
鄒永成(1882-1955)字器之。新化(今屬隆回) 人。早年參加自立軍。1904年加入華興會。曾 赴江西、廣西等地聯絡防營。1905年加入同盟會。 1909年(宣統元年)到蘇州任新軍第二十三混成協管 帶。旋赴日本留學。1911年歸國謀響應廣州起義未 果。10月長沙起義後,在寶慶、新化發動起義,任寶 慶軍政分府副都督。“二次革命”失敗逃亡日本,組織“民 義社”並加入中華革命黨。1915年回上海,創辦《救亡 報》。不久回湘任湖南督軍署中將高等顧問等。1924年 出席國民黨“一大”,後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中將參議、國民黨黨史資料編纂委員。1948年棄職回湘在長 沙組織中國同盟會湖南聯誼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後,任湖南軍政委員會參議,著有《鄒永成回憶錄》。 [3] 
中文名
鄒永成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2年
逝世日期
1955年
主要成就
參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戰爭
出生地
湖南新化

鄒永成人物生平

鄒永成,字器之,新化縣羅洪村(今屬隆回縣)人。生於清光緒八年(1882)。曾祖漢勳為清末漢學家,伯父代鈞既是近代著名輿地學者,又是湖南維新運動活躍分子。鄒永成少承家教,潛心經世致用之學。光緒二十三年(1897),聞長沙創辦湖南時務學堂,前往報考;伯父代鈞以其年小,不許就讀。次年戊戌變法失敗,鄒代鈞至武昌,籌辦輿地學會事宜,鄒永成隨往,協理日常瑣事。
光緒二十六年(1900),唐才常在漢口設立自立軍起義總機關,鄒永成暗中加入。旋為伯父所知,勒令其歸鄉。得識陳天華、張鬥樞等,開始傾向反清革命。二十九年,應鄒代鈞召,至鄂襄助輿地學會。不久回長沙,參加華興會。該會策劃於次年十月發動長沙起義,他奉黃興命潛赴江西吉安,與黎民望等組織贛江團(一名“黃自強公司”),陰結附近防營,謀響應。因起義事泄,江西機關也被迫解散,他退返湖南。同年年底,奉命偕吳任赴廣西柳州,運動黃忠浩軍,未果。適湘人郭人漳在桂林辦陸軍學堂,召往相助,在學堂中宣傳革命。旋譚人鳳亦來校,日夕聚議。三十一年冬,黃興自東京來郭人幛營中時,告以同盟會已在東京成立,鄒永成等數人即宣誓入會。
三十二年(1906)春,郭人漳調任廣東欽廉道,鄒永成返回寶慶。旋聞伯父病重,又馳往武昌,繼續襄理輿地學會事務。宣統元年(1909),鄒代鈞病故,鄒永成將輿地學會典與學部,他由熊希齡介紹,入蘇州第三十三混成協為管帶,暗中聯絡同志。事泄,走南京。旋偕張鬥樞、劉承烈東渡日本,留學於明治大學。次年湖南留日學生羅傑借鐵路風潮,召集在日留學生開會,鼓吹君主立憲,反對反清革命。鄒永成偕同志錢夢熊等大鬧會場,致使羅傑被毆致傷。
宣統三年(1911)初,宋教仁、居正等同盟會人士於鄒永成寓所聚會,決定回國成立同盟會中部總會,策劃長江流域武裝起義。為籌集經費,鄒永成、張鬥樞被眾人推舉回湖南新化與礦商接洽籌款。回國後,先於漢口俄租界寶善裏組織廣惠礦務公司,繼至長沙,與劉文錦取得聯繫,相約在新軍中加緊擴大革命力量,然後趕回新化。正與新化礦商接洽時,適謝介僧奉命由東京來,告知黃興即將在廣州發動起義,湖南準備響應,他即暫擱礦事,派人通知劉文錦,並將祖遺祭田100餘畝契約押給祖伯,得2000元為經費,於寶慶河街嶺設聯絡機關,召集當地革命黨人,準備起義。
不久,廣州“三.二九”起義失敗,鄒永成潛赴武漢,與焦達峯、孫武等共商計策。時孫武領導共進會資金困難,鄒永成以綁架伯父鄒代鈞之子,索取其伯母銀800兩,交孫武作共進會活動經費。幫後,同焦達峯、楊任、孫武、居正等集會,計議兩湖起義事項,決定無論何省先期發難,另一省必須立刻響應。會後,他偕焦、楊趕回湖南,分頭運動新軍和會黨。
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鄒永成即規勸省城巡防營統領黃忠浩舉兵反正,未果。時寶慶饑民暴亂,他徵得焦達峯同意,於八月二十八日趕回寶慶,準備在寶慶發難,與長沙焦達峯配合。九月初四,聞焦達峯已在長沙起義廢功,便與謝介僧、葛天保等於河街嶺機關計謀響應。會後,他連夜趕往五峯鏑,勸當地巡防軍反正。次日,巡防營開赴府城,寶慶遂告光復。眾議推謝介僧為大都督,他被推為副都督。接着,它趕緊回新化組織民軍,於九月十一日又光復新化。
這時,長沙發生政變,焦達峯、陳作新慘遭殺害,譚延闓接任湖南都督。鄒永成聞訊痛心疾首,憤然離湘去鄂,襄助北面招討使譚人鳳組織軍隊,準備北伐。十一月上旬,譚人鳳作為湖南都督府代表前往南京出席各省都督府會議,鄒永成旋亦東下。
不久,南北議和告成,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鄒永成見袁逆竊國,同盟會領導人大多與之妥協,又見民國2年(1913)3月20日宋教仁在滬被殺,深感民主共和國將成泡影,鬱悶不樂,決計自殺。4月20日,留絕命詩一首雲: “轟轟革命十餘年,驅逐胡虜着祖鞭。不料猿猴筋斗出,共和成夢我歸天!"然後跳入黃浦幸得江中漁民救起。
此後,鄒永成即返湘。不久赴鄂,與詹大悲、寧凋元等共商討袁事宜。被黎元洪下令通緝,又逃回湖南,以湘豫聯軍第三軍軍長名義,偕蔣翊武、程子楷等督師嶽州,準備舉兵北上。旋譚延閻取消獨立,他與程子楷、楊王鵬等逃亡日本。同年12月,偕劉承烈、楊王鵬等在日本成立民義社,任副社長,繼續組織反袁力量。民國4年(1915)夏,回到上海,創辦《救亡報》,從事反袁宣傳。年底回湘,於郴州收集散兵2000餘人,編為湖南獨立第一旅,自任旅長。
翌年,反袁護國戰爭勝利後,譚延閩重新督湘,鄒永成被迫解散軍隊,前往廣東。1917年回湘,任湖南督軍署中將高等顧問。民國7年(1918)至民國9年(1920)任湖南總司令部中將參議。民國10年(1921)任廣州孫中山大元帥府中將高等顧問。次年隨孫中山避難上海。
民國12年(1923),鄒永成重到廣州,任大本營軍政部高等顧問。次年,由孫中山薦定為國民黨一大代表,支持孫中山關於國共合作主張。民國15年(1926),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中將參議,負責運動葉開鑫部師長鄒鵬振加入革命軍。
民國16年(1927)以後,鄒永成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議。因不滿蔣介石獨裁統治,民國18年(1929)回湘參加反蔣倒何(鍵)活動。民國19年(1930),擔任國民黨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撰修委員。民國37年(1948),棄職回湘,以老同盟會會員資格,偕程潛、仇鰲等致電代總統李宗仁,要求國共和談。旋與仇鰲等籌組迎接湖南解放團體。次年湖南解放後,被任為省軍政委員會參議。
1951年,鄒永成因痼疾纏綿病榻,於1955年6月4日逝世,終年74歲。著有《鄒永成回憶錄》。 [1] 

鄒永成毀家紓難

鄒永成長期致力於革命,也為革命資金的籌措絞盡腦汁。為響應黃花崗起義,他毅然將祖傳100多石租的契子抵押給祖伯,得2000元,在寶慶河街嶺開了一家店做聯絡機關。這點錢遠遠不夠用,鄒永成便與譚二式商量,物色一個會黨朋友到族伯家去盜取宋朝遺留下來的傳家寶——王羲之墨跡《蘭亭序》。可是連去三次未曾盜着,只能借200兩銀子勉強維持。
但這點錢仍然是杯水車薪,遠不濟用。革命同志一天只能喝上兩碗照得見人影的稀粥,出外的衣服得輪流使用,其他開支更是捉襟見肘。如此下去,革命何以開展?鄒永成記得,蘄州三角山庵堂裏有個金菩薩,若能弄到手,可換一筆錢充革命經費。一天夜晚下着大雨,鄒永成與焦達峯、孫武等人趕到佛寺,趁着雨聲掩護,掘牆入寺,將金菩薩抬了下來,但這尊金菩薩很重,五六個人也難以抬走,他們便想捶碎分運,捶了很久,才捶下一小塊。響聲驚醒了寺裏和尚,一幫人手持棍棒,吆喝着向他們撲來。他們只好將菩薩丟入水中一走了之。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鄒永成竟想盜取伯母的金條。他要孫武找人配了麻醉藥,放入自己買的一瓶上等葡萄酒內,攜酒對伯母説:“侄兒明天要到日本去,特來向伯母告辭。”伯母對他熱情備至,很快就炒了菜餚,同他一起喝酒。但是,酒喝完了,伯母只説:“這酒不好,有點上頭。”並未昏倒。原來是悶藥配得不好,效力不大”。鄒永成不得已便叫弟弟鄒永干與鄧玉麟一起去找張校長,把堂弟鄒安眾騙出學堂,説是到漢口去看戲,將堂弟藏在日本租界旅館。第二天,伯母不見兒子回來,就派四叔去向鄒永成要人。鄒永成提出要一筆大錢方可放人。經四叔從中反覆調停,最後伯母無可奈何地交出800元,並對鄒永成終生懷怨。
武昌起義爆發後,鄒永成參與了光復長沙及寶慶、新化的組織工作。在這革命的緊急關頭,急需經費。他別無辦法,又打起岳父的主意來,其岳父羅伯夷在勸學所掌管金櫃,他找岳父要錢。岳父説:“我沒有。”鄒永成指着金櫃道:“您把金櫃開開我看看。”岳父説:“那是公家的錢。”鄒永成説:“不管是哪家的錢,我都要,以後加息奉還。您今天不給,我立即把金櫃砸爛。”岳父無奈,只好氣喘吁吁拿出200大洋交給女婿。 [2] 
參考資料
  • 1.    湖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湖南省志 第30卷 人物誌 上:湖南出版社,1992:786-790
  • 2.    莊建平主編.近代史資料文庫 第7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40-52
  • 3.    禹舜 主編.湖南百科全書:嶽麓書社,1999: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