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鄒忠倚

鎖定
鄒忠倚(1623—1654),字於度,號海嶽,江蘇無錫泰伯鄉人。生於明代天啓三年(1623),父業布商,崇禎十五年(1642)二十歲考上舉人,清初順治九年(1652)狀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順治十一年即歿,時年三十二歲。
忠倚性至孝,父在東亭患病,急往侍奉,入城延醫,腳上鞋子落掉也未知覺。他淡於榮利,登科後就想出塵避世,隱居僧寺。詩詞《雪蕉集》,清遠間放,為時傳誦。 [1] 
於度
海嶽
出生地
江蘇無錫泰伯鄉
出生日期
1623年
逝世日期
1654年
本    名
鄒忠倚
籍    貫
江蘇無錫泰伯鄉
時    期
明朝

鄒忠倚人物生平

鄒忠倚,字於度,號海嶽,江蘇無錫泰伯鄉人,生於明朝天啓三年(1623年)。年少時,其父鄒兑金攜他隱居到浙江德清縣武康山的聽歲堂,由父教習學問,一心攻讀四書。以後,他又隨父回到無錫老家。老父做起販布生意,忠倚便拜師學習。
一天,鄒兑金離家去南京販布,返程途經鎮江的京口時,突遇風浪,頓時江水滔滔。
鄒兑金急叫休港。就在這時,離他們不遠的江面上,有八隻客船因來不及收港,被滾滾巨浪打翻,二十幾個客人都落了水。
鄒兑金一見這情景,便振臂疾呼:“誰救起一人,賞布一匹!”當時布很貴重,畢竟人命關天,救人要緊。這疾呼,真有效。二十幾個船工紛紛跳下水去,時間不長,便把落水者全部救上了岸。
父親的救死扶傷,深深感染着小忠倚,從此,他對父母更加孝順了。
有一天,鄒兑金積勞成疾,卧牀不起,鄒忠倚請郎中診治。郎中給兑金看食苔,把脈後,就開了藥方。後宅鎮小,藥房裏配不齊藥,鄒忠倚急忙入城買藥,步行數十里。因他走得太急,腳上的鞋子掉了也不覺得。由於父親及時吃了藥,不久病就好了。
父親病癒以後,忠倚讀書更加刻苦,學問更有長進。順治六年(1649年),參加己丑科殿試,中進士。順治九年(1652年),鄒忠倚以己丑科進士身份補殿試,一舉奪魁,得中狀元,授翰林修撰。
鄒忠倚做官以後,仍然關心當年學友。順治十一年,他邀無錫文人恭旦進京,並資助路費,讓他赴昌平參加童試
鄒忠倚淡於名利,幾年以後,他就辭官避世,隱居到深山老林,整日以青松為伴。二年不到,就病死了,年僅32歲。英年早逝,世人為之嘆惜。
鄒忠倚酷愛書法,他以“勁險刻後,於平正中見險絕”的“歐體”為宗,與順治帝的書法相一致,無怪於順治帝一見就似曾相識。史稱鄒忠倚和以後的孫承恩,就是這樣被順治帝擢為狀元的。
鄒忠倚的詩,清遠閒放,不染塵垢,情景交融,均充滿嚮往山水生活的情趣。《夜坐》詩曰:“吾愛漢陰老,清風千古垂。濯纓蒼海闊,狎鳥歲陰遲。坐即南山陰,行歌招隱詞。昔賢漸識寡,幽情自形詩。”這首詩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他渴望歸隱、嚮往閒適寧靜山林生活的情趣。《俞家塢》詩曰:“入世苦不遲,入山苦不早。千載馳驅情,零落歸荒草。柴門靜無事,小木倏成抱。石洞何時流,夕陽寒古道。七月十日霖,煙雲墨如掃。木末可垂署,葑田浮荇藻。雷雨龍皮黑,原畲色同槁。獨蚊展右湫,孤嶼想妍好。山水變化深,秋風日衰老。”,他借景抒情,以情寫景,流露出隱居太晚的真摯情感。他著有《雪蕉集》和《箕園集》,並流傳後世。

鄒忠倚個人作品

著有《雪蕉集》、《箕園集》。 [2] 

鄒忠倚軼事典故

鄒忠倚原為上一科進士,殿試未能通過。他發憤三年,終獲魁首,授秘書院修撰。是清朝第一個“補考狀元”。因該科效元朝制,分設漢、滿兩榜,鄒忠倚為漢榜進士第一。康熙朝之前,清科考多補應殿試。從鄒忠倚以後,補應殿試就不得入鼎甲了。鄒忠倚登第兩年後病重,不久去世。時年32歲。
鄒忠倚自幼飽受儒家學説影響,對父母講求孝道。他曾因其父病卧在牀,連夜趕路數十里,途中鞋都跑丟了,竟未察覺,孝順父母可謂至深至切。他對友人也體貼入微。順治十一年,他邀一友人自無錫來京城,然後,他又安排他的朋友參加科考,以圖前程。可知,他雖身為狀元,當了京官,卻未忘記布衣之友,慮及朋友的未來。
鄒忠倚少年時就受其父影響,為山水寧靜所動。為官後,依然嚮往閒靜歸隱生活。曾有詩云:“入世苦不遲,入山苦不早。千載馳驅情,零落歸荒草。柴門靜無事,大小倏成懷。石澗何時流,夕陽塞古道。”其詩文意境靜幽。鄒忠倚稟性靜默淡於榮進。登第後,常翛然有出塵世之思。故其所為詩,清遠閒放,不染垢氛。惜不永年而歿。鄒忠倚擅長於書法,宗法、效仿歐陽詢。
傳説鄒忠倚幼年曾到錢塘一遊,在於謙的忠肅祠祈禱。夜裏夢見忠肅公,倚其,給他一把瓜子。數一數,共54粒。因此,改名叫忠倚。長大成婚後,他妻子以瓜子和他嬉戲,擺出“狀元”二字。巧得是壬辰會試鄒忠倚得中恰恰是第五十四名,參加殿試就奪得一甲第一名,與他夢全都吻合。這只是巧合用來説明狀元非同一般。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