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鄒忌説琴諫齊王

鎖定
典故出自《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作品》。鄒忌(約前385-前319),戰國時齊國大臣。以鼓琴遊説齊威王,被任相國,封於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稱成侯。齊威王(前356~前320),中國戰國時期齊國國君。媯姓,田氏,名因齊,田齊桓公田午之子。公元前356年繼位,在位36年。以善於納諫用能,勵志圖強而名著史冊。君臣之間這段故事成為千古佳話。
作品名稱
鄒忌説琴諫齊王
創作年代
戰國時期
作品出處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文學體裁
文言文

鄒忌説琴諫齊王典故由來

《鄒忌説琴諫齊王》選自《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原文
鄒忌子以鼓琴見威王,威王説而舍之右室。
須臾,王鼓琴,鄒忌子推户入曰:“善哉鼓琴!”王勃然不説,去琴按劍曰:“夫子見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
鄒忌曰:“夫大弦濁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醳之愉者,政令也;鈞諧以鳴,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時也:吾是以知其善也。”王曰:“善語音。”鄒忌子曰:“何獨語音,夫治國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
王又勃然不説曰:“若夫語五音之紀,信未有如夫子者也。若夫治國家而弭人民,又何為乎絲桐之間?”
鄒忌子曰:“夫大弦濁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鈞諧以鳴,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時也。夫復而不亂者,所以治昌也;連而徑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調而天下治。夫治國家而弭人民者,無若乎五音者。”
王曰:“善。”
譯文:
公元前356年,齊桓公死後,兒子齊威王即位。齊威王迷戀彈琴,經常獨自在後宮內撫琴自娛,不理朝政。一晃九年過去了,國家日趨衰敗。周邊國家看到齊威王如此荒唐,接連起兵進犯,齊國連吃敗仗。
一天,有個名叫鄒忌的齊國人,自稱是高明的琴師,走進王宮,對侍臣説:“聽説大王愛彈琴,我特地前來拜見,為大王撫琴”。侍臣稟報齊威王,齊威王一聽很高興,立即召見鄒忌。
鄒忌走進內宮聆聽齊威王彈琴。聽完後,他連聲稱讚道:“好琴藝呀!好琴藝……”齊威王不等鄒忌稱讚聲落音,連忙問道:“我的琴藝好在哪裏?”
鄒忌躬身一拜道:“我聽大王那大弦彈出來的聲音十分莊重,就像一位名君的形象;我聽大王從那小弦彈出來的聲音是那麼清晰明朗,就像一位賢相的形象;大王運用的指法十分精湛純熟,彈出來的個個音符都十分和諧動聽,該深沉的深沉,該舒展的舒展,既靈活多變,又相互協調,就像一個國家明智的政令一樣。聽到這悦耳的琴聲,怎麼不令我叫好呢!”
鄒忌接着説道:“彈琴和治理國家一樣,必須專心致志。七根琴絃,好似君臣之道,大絃音似春風浩蕩,猶如君也;小絃音如山澗溪水,像似臣也;應彈哪根弦就認真地去彈,不應該彈的弦就不要彈,這如同國家政令一樣,七絃配合協調,才能彈奏出美妙的樂曲,這正如君臣各盡其責,才能國富民強、政通人和。彈琴和治國的道理一樣呀!”
齊威王説:“先生,你的樂理是説到我的心坎裏,但是光知道彈琴的道理還不夠,必須審知琴音才行,請先生試彈一曲吧。”
鄒忌於是離開琴位,兩手輕輕舞動,只擺出彈琴的架勢,卻並沒真的去彈。齊威王見鄒忌如此這般,惱怒地指責道:“你為何只擺空架子不去真彈琴呢?難道你欺君不成?”
鄒忌答道:“臣以彈琴為生業,當然要悉心研究彈琴的技法。大王以治理國家為要務,怎麼可以不好好研究治國的大計呢?這就和我撫琴不彈,擺空架子一樣。撫琴不彈,就沒有辦法使您心情舒暢;您有國家不治理,也就沒有辦法使百姓心滿意足。這個道理大王要三思。”
齊威王説:説得好!
成侯鄒忌 成侯鄒忌

鄒忌説琴諫齊王鄒忌納諫效果

齊國雖然在春秋前期和春秋中期,曾經稱霸諸侯,顯赫一時。然而由於姜齊後期幾代國君腐敗的統治所致,齊國從春秋末期到戰國前期的一段時間裏,卻已積貧積弱,從昔日的霸主地位上一落千丈了。田氏代齊之後,雖然也採取了一些改良的政策措施,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仍然無明顯起色,未能從根本上扭轉長期積弱的局面。威王即位伊始,荒於酒色,不問政事,齊國的統治已如履薄冰了。據史載:“威王初即位以來,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間,諸侯並伐,國人不治”(《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齊威王之時……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史記·滑稽列傳》)。九年間,比較大的侵齊戰爭就有:“齊威王元年,三晉因齊喪來伐我靈丘。……六年,魯伐我,入陽關。晉伐我,至博陵。七年,衞伐我,取薛陵。九年,越伐我,取甄”(《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這幾段古老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上荒下嬉,內亂外患,國將不國的破敗圖。
可是後來齊國卻發生了戲劇性變化
威王十五年,魏伐韓,韓求救於齊。齊以田忌、田嬰為將,孫臏為師,率兵直趨大梁,圍魏救韓。次年在馬陵大敗魏軍,史稱:“齊人伐魏,殺其太子,覆其十萬大軍。魏王大恐,跣行按兵於國,而東次於齊”(《戰國策·齊策五》)。齊威王打垮魏國後,又對其他侵齊者個個擊破。如二十五年和三十年兩次聯魏伐趙,殺趙將韓舉。二十五年,乘燕文公之喪,奪取燕國十城。其他國家如宋、魯、衞等也都一戰即潰,紛紛“還齊侵地”(《史記·滑稽列傳》)。
馬陵戰後,魏王徹底屈服了。威王二十三年,魏惠王為了討好齊國,在徐州尊齊侯為王,齊國也承認了魏惠王的王號,是為“徐州相王”。此為齊國君主稱王的開始。之後,秦、韓、趙、燕等才相繼稱王。
魏國屈服後,韓、趙、燕、宋、魯、衞等國也都對齊畏敬順從。史稱;馬陵戰後,“韓破魏弱”,兩國的國君都“北面而朝田齊”(《戰國策·齊策一》)。韓君稱王的次年,又和魏惠王一起,會齊威王於平阿,求其認可。另外,趙君也到齊邑平陵朝會齊君。威王三十六年,約會燕、趙、楚的相國相會,各國也都前往。齊國代替了魏國的地位,稱雄關東。
這時,經過商鞅變法後的秦國,日益強大,曾多次打敗韓魏,把勢力伸向東方,成為齊國的強大敵手。一次,秦國借道韓魏,進攻齊國,齊軍大敗秦軍,使秦王稱臣謝罪。從而進一步提高了齊國雄霸的地位和聲望。史稱:“威王始以齊強天下”(《史記·六國年表》)。又稱,威王時,“齊最強於諸侯,自稱為王,以令天下”(《史記·田敬仲完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