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鄒復勝

鎖定
鄒復勝是古代贛南先賢,在中法戰爭中,他與愛國將領馮子材將軍並駕齊名。史書對他記載極少,然而揭開塵封的志書,依然可看到他那閃光的人生足跡。
中文名
鄒復勝
別    名
自福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清道光17年
逝世日期
清光緒28年
出生地
興國縣長岡鄉石燕村
信    仰
儒家

鄒復勝人物生平

他是興國縣長岡鄉石燕村人。名自福,號雲松。出身貧寒,農家子弟,幼年喪父,母親守寡。青年時代靠肩挑販運石灰謀生度日。
他生於清道光17年(1837年),歿於清光緒28年(1900年)。22歲時逼於生計尋求當兵食戎的道路。又因念過四年私塾,少年時受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教育,明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目睹鴉片戰爭後,中國這塊豐腴的國土被世界列強瓜分蠶食的局面,他在咸豐九年(1859年),跪別母親,離家投軍營。從此奉朝廷之命,輾轉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參與鎮壓太平軍的戰爭。歷任千總、守備、都司、遊擊、參將、副將等職。同治12年升為總兵,朝廷嘗“驤勇巴圖魯”(滿語譯音,勇士之稱)勇號。光緒元元年為皇帝召見,硃批記名提督。光緒2年署理巴里坤總鎮官篆務。光緒7年,督辦台灣開山撫番暨查辦全台流番社事務。光緒9年督辦越南等處外事。
鄒復勝曾以軍功欽命頭頂戴、賞雙眼花瓴,誥封建威將軍,居正一品官司銜。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法國侵略者把矛頭指向越南北部和中國西南部,嚴重威脅我國安全。鄒復勝大義勇為,堅定地站到反侵略鬥爭的一邊。
光緒九年(1883年)冬,法軍司令孤拔率600多名侵略軍,攜200多門火炮向駐防越南的中國軍隊發起猛烈攻擊,挑起了歷史上著名的“中法戰爭”。
1884年“中法戰爭”中,為了抵禦外侮,維護國家主權,他捨生忘死、英勇作戰,與著名愛國抗法將領、原廣西提督馮子材將軍並肩作戰,邊關鬥“法”。破法軍於鎮南關,乘勝收復諒山,取得了震驚世界的反法大捷。光緒20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鄒復勝時逢帶病回家養病,聞悉國有難,即刻啓程赴京請戰。抵京之後,中日雙方已簽訂停戰協定。光緒22年10月,鄒復勝在京再次被皇上重用,委以提督天津總鎮篆務。
《魅力興國》---歷史人物:鄒復勝:鎮南關外破法軍
清光緒十一年(1885)3月23日凌晨,西南邊陲鎮南關外,炮聲隆隆,殺聲震天。
這是大清與法國侵略者在中越邊陲進行的一場殊死決戰。
鎮守南關防務的清將馮子材,早就料定中法必有一戰。鎮南關外二里多遠的東嶺,是法國侵略者進犯的必由之路,馮子材領兵連夜在此構築一道長三里、高七尺,寬四尺的土石長牆,並在緊要處建堡壘,佈置兵力,積極備戰。
這一天,2000餘名法軍乘着夜色,手持新式長槍,在200多門開花火炮猛烈炮火的掩護下,向馮子材的守軍直撲過來。頓時,地動山搖,硝煙瀰漫,沙石橫飛,陣地上彈片積了一寸多厚。中午時分,法軍已將馮子材趕修的5個堡壘,奪走3個,形勢萬分危急!
正在這緊要關頭,一彪人馬突然從斜刺裏殺向法軍,與法軍展開了近身肉搏戰。為首一人,手持長矛,突入敵陣,長矛上下翻飛,如入無人之境。將士們緊跟其後,奮不顧身,紛紛衝入敵陣。只見刀光劍影,血肉橫飛,直殺得法軍鬼哭狼嚎,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見此情景,馮子材振臂高呼,率領守軍躍出戰壕,衝向法軍,與敵展開白刃格鬥
此時,關外的清軍遊勇、地方上的民團以及劉永福的“黑旗軍”,也紛紛趕到,與法軍展開了殊死搏鬥,直打得法軍潰不成軍,狼狽逃竄。清軍乘勝追擊,直至關外二十餘里,大獲全勝。旋即,清軍全線反攻,拿下文淵,攻克長慶,收復諒山,重傷法軍指揮官尼格里,將法軍逐至郎甲以南。
這就是清軍史上赫赫有名的“鎮南關大捷”。
在鎮南關大捷上首先衝入敵陣的將軍,名叫鄒復勝。
鄒復勝,名自福,號雲松,長岡鄉石燕村人,生於清道光十七年(1837)。
鄒復勝出身貧寒。青年時,在家靠販賣石灰為生。咸豐九年(1859),鄒復勝離鄉投軍“果後營”。在湖南、廣西、湖北、四川等地與太平軍的戰爭中,他屢立戰功,歷任千總、守備、都司、遊擊、參將、副將等職。同治十二年(1873)擢升為總兵,賞以“驤勇巴圖魯(滿語:勇士)”稱號。次年,受命赴雲南辦理遣散回民回原籍安業事務,因完成任務出色,光緒元年(1875),光緒帝特意召見他,並親筆批准他為記名提督,賞一品。光緒二年(1876),署理甘肅巴里坤總鎮官事務。光緒七年(1881)八月,督辦台灣開山撫番事務暨查辦全台灣番社事務。光緒九年(1883),督辦越南等處洋務。不久中法戰爭爆發。鄒復勝在越南親眼目睹法國殖民者的種種罪惡行徑,早已義憤填膺,便主動請纓,經湖廣總督、南洋大臣張之洞極力舉薦,鄒復勝終於獲准率兵前往鎮南關,與馮子材協同作戰。不想,正趕上鎮南關大戰
正當中越軍民同仇敵愾,準備繼續乘勝追擊,把法國侵略者趕出越南之際,清政府下達了停戰的命令,鄒復勝等只好含恨回師入關。
中法戰爭結束後,鄒復勝因長年征戰,多處負傷,積勞成疾,只好回到石燕老家調養。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海戰爆發。遠在家鄉的鄒復勝聽到清軍失利的消息,義憤填膺,立即帶病起程赴京請纓。可是,當他抵京後,中日已籤停戰協定。鄒復勝只好仰天長嘆!光緒二十二年(1896)十月,光緒帝再次召見鄒復勝,委其提督,署理天津總鎮篆務。同年冬,因舊病復發,再次離任回籍休養。光緒二十六年(1900)五月,鄒復勝憂國憂民的心停止了跳動,病逝於長岡石燕老家。

鄒復勝人物評價

鄒復勝雖早年鎮壓過太平軍,他在“中法戰爭”、“中日戰爭”中,都能大義凜然,義憤填膺,以實際行動表現出他是一個對國家、對民族負責任、盡忠心的愛國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