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鄒子吹律

鎖定
鄒子吹律是出自典故的成語,古時候,有一個“鄒子吹律”的典故,説的是古代的燕國天氣寒冷,長不出莊家,於是鄒子吹了一番笛子,燕國的莊家長勢就好了。
中文名
鄒子吹律
人    物
鄒子
解    釋
這些都是無知的表現
時    期
春秋戰國

目錄

鄒子吹律典故

[1] 
這樣的事情,在當時引起了上至朝野,下至草民的轟動,人們都認為鄒子是神仙的化身。鄒子為春秋戰國時諸子之一,他探索五德(金.木.水.火.土)的終始之運.著<<終始>>.<<大聖>>.<<鄒之>>等篇章.他是燕趙王的老師,主張養政於天文.西漢文學家劉向在其<<別錄>>中説:"燕有黍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鄒子居之,吹律而温氣也."意思是説:古代的地温低,人們種的五穀收穫不了,鄒子在黍谷山上吹蕭,使
地温升高,使寒黍谷變暖谷.從此,人們種下的五穀有了收穫.可見鄒子在春秋戰國
時就深研天文,實查地理,實踐種植五穀了。

鄒子吹律解釋

其實,這些都是無知的表現。在易學裏有一個知識,叫“律呂調陽”,就是説用十二根長短不同的管子埋在地下面,管子裏面裝滿蘆灰,把管口貼上,到了冬至的時候,最長的管灰首先受到地下氣的影響,把裏面的蘆灰噴出,發出聲響,等到第三個管子的蘆灰噴出的時候,在過上半個月,就可以耕種了。這些道理,也是易學裏利用24節氣進行耕種的道理,之所以沒有收成,是因為農民不懂得節氣的使用,不知道該什麼時候耕種,鄒子就是古代的易學大師,他懂得節氣對農耕的作用,所以説,鄒子吹笛,只是術士神秘的障眼手段而已,真正的原因是有科學道理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