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鄑,漢語三級字 [2]  讀作鄑(zī),⒈ 古地名,中國春秋時屬魯,在今山東省汶上縣以南。⒉ 中國春秋時紀國邑名,在今山東省昌邑縣西北。 [3]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倉    頡
MANL
部外筆畫
10
總筆畫
12
五筆86
GOGB
五筆98
GOJB
筆順編號
122431251152
四角號碼
17627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9111
注    音
ㄗˉ

基本釋義

繁體部首:邑,部外筆畫:10,總筆畫:17
基本字義
--------------------------------------------------------------------------------
● 鄑
◎ 古地名,中國春秋時屬魯,在今山東省汶上縣以南。
◎ 中國春秋時紀國邑名,在今山東省昌邑市西北。
English
--------------------------------------------------------------------------------
◎ kick; place in Shandong province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卽移切《集韻》《韻會》將支切《正韻》津私切,𠀤音貲。《韻會》邑名。古屬靑州,周屬紀,後入齊。《春秋·莊元年》齊師遷紀、郱、鄑、郚。《注》北海都昌縣西有貲城,卽鄑城也。互詳前郚字注。
又《集韻》宋、魯閒地。《春秋·莊十一年》公敗宋師於鄑。
又《集韻》卽刃切,音晉。義同。 《説文》作𨟕。隸作鄑。譌作𨝶,俗作鄑,𠀤非。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