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一般是指以從事農業活動的農業人口為主的聚落。
[5]
鄉村一般風景宜人,空氣清新,較適合人羣居住,民風淳樸,以從事農業為主。
鄉村釋義
編輯
鄉村(88張)
基本解釋
鄉村(21張)
詳細解釋
1、亦作“ 鄉邨 ”。村莊。南朝 宋 謝靈運 《石室山詩》:“鄉村絕聞見,樵蘇限風霄。”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 平叔 又請鄉村去州縣遠處,令所由將鹽就村糶易。” 宋 蘇舜欽 《諮目五》:“又不可全依 漢 制,人人盡取,恐下户貧民難以應給,況鄉邨之間徭役已多。”《儒林外史》第三六回:“ 應天 蘇州府 常熟縣 有個鄉村,叫做 麟紱鎮 。”
3、鄉里,家鄉。 唐 王維《同盧拾遺過韋給事東山別業二十韻》:“閨風首邦族,庭訓延鄉村。” 清 蒲松齡 《流民蒙君恩載送東歸》詩:“家中逃者方出門,舊年逃者返鄉邨。”
鄉村定義
編輯《辭源》一書中,鄉村被解釋為主要從事農業、人口分佈較城鎮分散的地方。以美國學者R·D·羅德菲爾德為代表的部分外國學者指出,“鄉村是人口稀少、比較隔絕、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經濟基礎、人們生活基本相似,而與社會其他部分,特別是城市有所不同的地方”。
根據鄉村是否具有行政含義,可分為自然村和行政村。自然村是村落實體,行政村是行政實體。一個大自然村可設幾個行政村,一個行政村也可以包含幾個小自然村。
鄉村規模設施
編輯一般來説,鄉村聚落具有農舍、牲畜棚圈、倉庫場院、道路、水渠、宅旁綠地,以及特定環境和專業化生產條件下特有的附屬設施等。小村一般無服務職能,中心村落則有小商店、小醫療診所、郵局、學校等生活服務和文化設施,可發揮最低層級的中心地職能。隨着現代城市化的發展,在城市的郊區還出現了城市化鄉村這種類似城市的鄉村聚落。
鄉村產業發展
編輯20世紀80年代以來,鄉村產業結構已發生深刻變化,鄉村分工分業也有了很大發展,對鄉村的認識有新的突破,表現在:
②鄉村不僅是一個綜合的經濟實體,也是一個社會,即不僅包括經濟,還包括經濟以外的政治、文教、風俗等所有活動;
鄉村是一個歷史的、動態的概念,從世界範圍看,鄉村這個特定的經濟區域分為五個歷史發展階段:原始型鄉村、古代型鄉村、近代型鄉村、現代型鄉村、未來型鄉村。中國鄉村正處於由近代型向現代型過渡的階段。由於城市環境的惡化,以及城市中心區域的越來越擁擠,越來越多的城市人開始選擇到鄉村去度假或安家。
許多過渡型鄉村,如典型的城鄉結合部地區,作為城市邊緣地帶的城鄉結合部地區市政道路及其它配套措施尚未及時跟進,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尤其需要得到重視。
鄉村:古代的一種居民組織,一萬二千六百户為一鄉。
鄉村城鄉對比
編輯跟人口集中的城鎮比較,農村地區人口呈散落居住。在進入工業化社會之前,社會中大部分的人口居住在農村。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的農業人口居住的地區,是同城市相對應的區域,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觀和社會經濟條件,也叫鄉村。
城市,是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形成的較大居民點(包括按國家行政建制設立的市、鎮)。一般而言,人口較稠密的地區稱為城市(city),一般包括了住宅區、工業區和商業區並且具備行政管轄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轄功能可能涉及較其本身更廣泛的區域,其中有居民區、街道、醫院、學校、寫字樓、商業賣場、廣場、公園等公共設施。
[2]
鄉村總體目標
編輯1.指導思想。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以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為核心,以村莊建設、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協調推進產業發展和社會管理,努力打造農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園(博客,微博),不斷提高農民羣眾滿意度和幸福指數。
2.主要目標。
按照省、市美好鄉村建設規劃要求,到2016年,全縣有167箇中心村達到美好鄉村建設要求;到2020年,有318箇中心村達到美好鄉村建設要求;到2030年,全縣中心村全面達到美好鄉村建設標準。總體實現以下目標。
興業富民生活美。產業結構優化,實現轉型升級,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紮實推進,農業產業化水平大幅提升,農村公共事業加快發展,初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文明和諧鄉風美。村民自治機制不斷完善,村規民約基本健全,鄉村特色文化得到傳承發展,農民精神風貌積極向上,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3.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農民主體。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把羣眾認同、羣眾參與、羣眾滿意作為根本要求,依靠羣眾的智慧和力量建設美好家園。
堅持科學規劃,示範帶動。修編完善縣域村莊布點規劃和村鎮建設規劃,增強規劃的指導性和執行性。堅持“面上打基礎,點上求突破”,積極開展美好鄉村建設試點,以點帶面,分步實施,逐步擴大美好鄉村建設覆蓋面。
堅持縣鄉聯動,協調推進。以縣為單位整體謀劃、整合資源、統籌推進。各鄉鎮和縣直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充分發揮鄉村兩級組織在美好鄉村建設中的作用,承擔和實施好各項建設任務,形成上下聯動、分工負責的工作推進機制。
[3]
鄉村文化傳承
編輯相對於城市的繁華與喧囂,鄉村是寂寞與單調的。文化在城市裏根深葉茂,精彩紛呈,豐富多樣。代表休閒娛樂一脈的茶樓、迪吧、酒吧等充盈於城市的大街小巷,製造了城市燈紅酒綠的不夜城景觀,繁華與喧囂與之俱來;電影城、戲劇院、書店、健身房等高雅的文化消費場所,給城市帶來尊貴與典雅。
豐富的文化大餐,讓都市各色人等各得其所,自得其樂。然而,那些散落於山野的村落,由於人居分散,文化顯得相當低落。這不是文化的過錯,是文化在鄉村的走失。
由於鄉村的自身侷限,文化在這裏本就很弱勢。廣大的農民朋友由於受教育的程度低,經濟條件差,他們臉朝黃土背朝天,白天只能聽聽大自然中的天籟之音,夜晚睜着惺忪的睡眼望着電視裏陌生的消閒娛樂節目,既不感興趣也弄不明白。更為嚴重的是,近年來,大批有一定文化知識的青年農民,紛紛湧入城市,成為打工一族,鄉村留守着老弱婦幼。這些孤獨的守望者,文化知識嚴重不足,他們無力擔當鄉村和諧文化的建設者和傳承者的重任,廣闊農村有成為新的文化荒野之憂。
鄉村文化本可以更加紅火。農村人口大量集聚鄉野,他們為了滿足自身的文化需要,發掘了很多的傳統戲劇,譬如皮影戲、梆子戲、川劇等,農民們還自編自演鄉村話劇。還有定期或不定期的城市電影隊、戲劇團送電影和戲劇下鄉。每每這些文化大餐登場,人們就像過年過節一樣興奮。
文化能凝聚人心,振奮精神,讓人們過得快樂,讓社會獲得安寧。許多農村老人雖然識字不多,看得多了,聽得多了,能一折一折地哼唱出來。戲劇團一走,鄉村就成了他們的舞台,他們就成為鄉村的明星。我老家的玉老漢就是其中的一個。他隻字不識,卻能完整地唱出京劇《楊家將》,川劇《四下河南》、《斬巴蛇》等劇。
他能對城裏來的戲劇演員指點個一二,説得頭頭是道,還能現場演唱,人家佩服得不得了。他唱得字正腔圓,韻味十足,遠近聞名,城裏的民俗專家多次找他對劇目,錄製他的唱腔。流年盡逝,風光不再,他的觀眾們早已上了遠去車列,鄉村留守着不多的老弱婦幼,沒有人再去聽他的演唱了,説到當年盛事,玉老漢黯然神傷,心嚮往之。
文化需要傳承,需要聽眾,也需參與者。一個沒有文化消費的鄉村是沒有生氣的。現在的鄉村,人員大量外出,家家院落荒蕪,整個村落,白天寂靜無聲,夜晚偶或有三二聲犬吠,聽不到大人的吆喝,聽不到小孩的歡笑,像一個沉寂的世界。在一個如此冷清的世界,如何建設鄉村的和諧文化呢?也許有人會説,你是不是説得太嚴重了,現在農村不是實行了村村通嗎?農民家中不是有電視看了嗎?他們不應當缺文化消費了。
是的,大部分鄉村都有電視可看了,可是那些以娛樂都市人為主體的娛樂快餐,能解鄉親們的文化之渴嗎?他們如何能跟上都市裏娛樂一族的節奏?而且他們只是被動的接受者,無法投入其中,一種無法自我參與的文化消費,你能讓他們快樂起來嗎?何況,如此單調的文化消費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嗎?
如今的現實是文化人才流失, 傳承無着。而城裏的戲劇團、電影隊也不下鄉了,城裏開展的“三下鄉”活動,畢竟有限,鄉村已成文化的被忽略或冷落的地帶,這是鄉村文化之憂。當下,強調和諧社會建設,那麼,鄉村文化應該是其中應有之義。
鄉村不應是一塊被忽視的地方,它急需文化的滋潤,而文化的滋潤不能單靠農民自身。無疑,沒有農村和諧文化的建設,就不會有整個社會的和諧文化建設。農村需要休閒的文化消費,同樣農村也需要高雅的文化來提升品位。這就要求城市的文化消費向農村無私地延伸。如何讓鄉村的文化建設跟上城市步伐,這是各級政府和城市文化人都要思考和付諸行動的所在。
[4]
鄉村建設行動
編輯2022年6月20日,全國鄉村建設工作會議在福建省三明市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紮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採取有力措施組織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逐步使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從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村現代化。胡春華指出,鄉村建設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必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落實《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堅持不懈推進鄉村建設,努力讓廣大農村居民也能過上現代文明生活。要夯實打牢農村現代化的基礎設施支撐,加強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佈局銜接和功能互補。要着力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改善村莊整體設施和環境,結合鄉土特色改造提升村莊風貌。要加快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健全縣鄉村一體化發展的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村級公共服務能力,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
[6]
- 參考資料
-
- 1. 美麗鄉村 .鄉村行[引用日期2017-08-09]
- 2. 看準規劃 讓配套為房子升值 .騰訊.20160922[引用日期2017-09-11]
- 3. 關於全面推進美好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 .和訊新聞.2013-01-08[引用日期2013-01-08]
- 4. 鄉村文化之憂 誰憐農民的寂寞與單調 .人民網.2009年07月21日[引用日期2017-09-11]
- 5. 王民 主編.普通高中教科書 地理 必修 第二冊:中國地圖出版社,2019年:第30頁
- 6. 胡春華強調 紮實有力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新華網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