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鄂豫皖湘贛抗日根據地

鎖定
鄂豫皖湘贛抗日根據地,是1938年10月武漢淪陷後逐步開闢的,習慣上稱鄂豫邊區,也稱豫鄂邊區。鄂豫皖邊區、湘鄂豫皖邊區。 [1] 
中文名
鄂豫皖湘贛抗日根據地
成立時間
1938年10月

目錄

鄂豫皖湘贛抗日根據地歷史沿革

鄂豫皖湘贛抗日根據地,是1938年10月武漢淪陷後逐步開闢的,習慣上稱鄂豫邊區,也稱豫鄂邊區。鄂豫皖邊區、湘鄂豫皖邊區。在開闢過程中,中共領導的武裝力量——由幾十支游擊隊編成的新四軍第五師。地方部隊和民兵,創造了“面敵背頑以對敵和麪頑背敵以對顧”的游擊戰術,粉碎了日、偽軍上千次的“掃蕩”。打退了頑軍數百次的摩擦。到1943年底,就構成了對武漢之敵的戰略包圍。抗戰勝利時,轄區發展到東起皖北的宿松、太湖和贛北的彭澤、瑞昌,西達鄂西的宜昌、當陽、荊門、襄樊,北抵豫中的舞陽、葉縣,南至湘北的洞庭湖畔和幕阜山麓,跨鄂豫皖湘贛交界的廣大地區,平漢、粵漢(今京廣)路貫通南北,長江、漢水、淮河穿流東西,大別山桐柏山、大洪山、大幕山雄峙其間,洪湖、洞庭湖、梁子湖、長潮、刁汊湖、大冶湖、網湖、龍感湖等大小湖泊星羅棋佈。面積9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2000萬。日本投降前夕,這個根據地發展到8個地委、專署、軍分區,11箇中心縣,66個縣。1945年9月中旬,緊縮為38個縣,人口約1085萬,兵力相對集中。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 編,中國革命老區,中共黨史出版社,1997年01月,第5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