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鄂東

鎖定
鄂東即湖北省東部地區,鄂(湖北省的簡稱)。鄂東狹義的講指主要是指黃岡地區,廣義的講指湖北東部三市,包括黃岡市、黃石市及鄂州市。現在鄂東地區的行政區劃分佈為:三個地級市:黃岡市、鄂州市、黃石市。截止2017年總面積達23558平方公里。總人口1200萬人。 [1] 
鄂東歷史悠久,帝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孫權在此稱帝。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鄂州為鄂王,修築鄂王城,這也是湖北簡稱“鄂”的由來。
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有2000多年的建置歷史,孕育了中國佛教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術發明人畢昇,明代醫聖李時珍,現代地質科學巨人李四光,愛國詩人學者聞一多國學大師黃侃,哲學家熊十力,文學評論家胡風等等一大批科學文化巨匠。此外還有國家主席李先念、代主席董必武等政治人物。
中文名
鄂東
行政區類別
地區
所屬地區
中國華中
地理位置
湖北省東部
面    積
23558 km²
下轄地區
黃岡市鄂州市黃石市
電話區號
0713
郵政編碼
438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200萬人(2017年)
著名景點
大別山
橫崗山
羅田天堂寨
桃花衝
七里坪長勝街
機    場
鄂州順豐機場
火車站
黃石北站浠水火車站麻城火車站
車牌代碼
鄂J 鄂B 鄂G
方    言
江淮官話、贛語、西南官話

鄂東建制沿革

鄂東早在舊石器時代,區域即有人類居住。
鄂東 鄂東
夏商時代,禹“封皋陶之後於英、六”《史記·夏本紀》,本地域即為皋陶後人的封地(英六即英山、六安一帶)。春秋戰國時,本地屬楚國。秦統一六國推行郡縣制,本地先分屬南郡九江郡,後屬衡山郡
楚漢之際,楚項羽以衡山郡立衡山國,國都邾城(今黃州禹王城)。漢高祖四年 (公元前203年),恢復為衡山郡,屬淮南國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分衡山郡及南郡共十四縣置江夏郡,駐西陵縣,本域黃州、蘄春等地屬江夏郡,黃梅、武穴等地屬廬江郡。東漢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立蘄春侯國,傳三世,復為蘄春縣。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年),分江夏郡置蘄春郡,駐地蘄春,轄今蘄春、黃梅、黃州等地。
三國時,本地域分屬魏弋陽郡和吳蘄春郡。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撤銷蘄春郡,轄地劃入武昌郡,第二年,尋陽(今黃梅)縣劃屬廬江郡,西陵、邾縣、蘄春縣改屬弋陽郡。永嘉三年(公元309年),晉惠帝恢復司馬 西陽王爵位,先後將西陵、邾、蘄春等縣劃屬西陽國
晉成帝鹹康四年 (公元338年),在邾縣僑置豫州,鹹康五年,豫州僑遷蕪湖,西陽郡沿屬豫州。
南北朝時武裝割據,域內建置更迭頻繁。南朝宋分西陽郡置建寧左郡 (今麻城西南)。南朝齊時,建元二年(公元480年)又置齊安郡,駐齊安 (麻城西南),置安蠻左郡,駐木蘭 (今紅安西南)。南朝梁時,西陽郡仍屬郢州,並分西陽縣置信安縣。又在蒙籠城(今麻城東北)置定州,在白沙關城 (今麻城西北)置沙州,在大活關 (今大悟東)置湘州,在鹿城關 (今紅安)署北江州。北朝佔領江北時沿襲南朝舊制,北齊天保年間,曾在域內置巴州 (今黃州地)、衡州 (今麻城地)、羅州 (今蘄春地)等,北周廢巴州置弋州,改羅州為蘄州,置永寧縣 (今武穴市),並將置於黃城鎮 (今黃陂東)的南司州改名為黃州。
隋大業三年 (公元 607年),又將兩州改為兩郡,黃州改為永安郡,治所移駐黃岡(今新洲屬地),轄黃岡、黃陂、木蘭、麻城4縣;蘄州改為蘄春郡,治所駐蘄春,轄蘄春、羅田、浠水、蘄水、黃梅5縣。本區域仍為兩郡並治。
唐朝武德三年 (公元620年)永安郡改為黃州,且置總管府。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撤銷南晉州、亭州、南司州,屬地分屬黃州、蘄州。
宋朝仍為黃州、蘄州共治,先屬淮南路
元代改兩州為兩路,各設總管府,兩路並治。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撤銷宣慰司,黃州、蘄州直屬湖廣行省。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均改屬淮西道,第二年又改屬河南江北行省。黃州路轄黃岡、黃陂、麻城3縣,蘄州路轄蘄春、羅田、蘄水、廣濟、黃梅5縣。
明朝洪武元年 (公元1368年),改黃州路、蘄州路為黃州府、蘄州府,兩府並治,同屬湖廣行省,並在黃州修築城池。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降蘄州府為州,撤銷蘄春縣,政歸蘄州直理,蘄州仍轄其他各縣,與黃州府同屬湖廣佈政司,不久改屬河南。洪武十一年 (公元1378年),蘄州僅代轄廣濟、黃梅兩縣,屬黃州府管轄,自此以後蘄州與黃州合二為一。洪武二十四年 (公元1391年),黃州府仍劃屬湖廣佈政司。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置黃安縣。到此,黃州府轄有黃岡、麻城、黃陂、羅田、黃安、蘄水、廣濟、黃梅8縣和蘄州。
清代基本沿襲明制。康熙三年 (公元1664年)蘄州不再轄縣,黃州府屬湖北布政司,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黃陂縣劃屬漢陽府,黃州府轄黃岡、黃安、麻城、羅田、蘄水、廣濟、黃梅7縣和蘄州。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廢黃州府,改蘄州為蘄春縣。各縣屬湖北省武漢黃德道 (後又改名為鄂東道江漢道),十五年 (公元1926年)廢道,各縣直屬湖北省政府。二十一年 (公元1932年),本域劃為省三、四行政督察區,各設專署,為湖北省政府輔助機關。三專署駐蘄州,轄蘄春、廣濟、黃梅、蘄水、羅田和該年從安徽劃入的英山縣;四專署駐黃安,轄黃安、黃岡、麻城和劃入的黃陂縣,又於第二年初分置禮山縣,亦屬四專署管轄。二十二年 (公元1933年)六月,改蘄水縣為浠水縣。二十五年 (公元1936年)三月,第三、四行政督察區在蘄州合併為第二行政督察區,第二年元月治所遷黃州。
抗日戰爭時期,民國二十九年 (公元1940年)元月,第二行政區署在黃岡縣北部的黃土嶺改組為鄂東行署,代行省政府職權,並先後增轄孝感縣和第三行政區。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抗戰勝利,鄂東行署遷回黃州,恢復為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27年黃麻暴動,成立黃安縣農民政府,1931年,紅四方面軍攻克黃安,改黃安縣為紅安縣。相繼成立紅安、麻城、黃岡、蘄春、廣濟、黃梅等縣蘇維埃政府
抗戰時期,1941年成立黃岡(中心)縣抗日民主政府及豫鄂邊區行政公署鄂東辦事處,後改為鄂東行政專員公署。 1943年成立長江行政專員公署。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成立鄂豫行署第四、五專署,各縣也先後成立人民民主政府。四專署轄黃岡、新洲、麻西、麻東、浠水、羅田等縣,五專署轄蘄南、蘄北、廣濟、黃梅、英山等縣。
1949年3月至5月中旬,本域各縣相繼解放。5月初,第四、五專署在浠水合併為黃岡行政區專員公署,6月更名為黃岡區行政公署,7月遷黃州。轄黃岡、麻城(麻東、麻西合併)、羅田、英山、浠水、蘄春(蘄南、蘄北合併)、廣濟、黃梅8縣。黃岡縣治所駐團風。

鄂東行政區劃

現在鄂東地區的行政分佈為:三個地級市黃岡市、鄂州市、黃石市。

鄂東黃岡市

黃岡市下轄1區、2市、7縣。
1區:黃州區
2縣級市麻城市、武穴市。

鄂東鄂州市

鄂州市下轄: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

鄂東黃石市

黃石市轄4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1個縣、2個國家級開發區
4個市轄區:黃石港區西塞山區下陸區鐵山區
1個縣級市:大冶市;
1個縣:陽新縣
鄂州市原屬黃岡市,後期獨立。其中黃州區是1995年分拆黃州市為黃州區和團風縣而設立的,其他兩市都是1987年設立的老市。這10個縣市基本上都是人口大縣,而且每個縣市都有獨特的區位優勢。

鄂東經濟發展

鄂東 鄂東
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改革開放尤其是1996年撤地建市以來,黃岡人民搶抓機遇,開拓奮進,全市經濟社會長足發展。工業初步形成食品飲料、醫藥化工、紡織服裝、建築建材、機械電子等五大支柱產業,吸引了北京匯源、內蒙古伊利、浙江奧康、香港穩健等大批知名企業落户。農業建成全國重要的優質糧油基地,蠶繭、板栗、茯苓、花生、油菜、淡水珍珠等農產品產量居湖北之冠。市區城市功能不斷增強,城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精神文明和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在市管縣的體制下嚴重地制約了。特別是黃岡市自身經濟勢力弱,人文自然資源又不豐富。甚至一些縣市的優勢被黃岡市拿去做爭項目的藉口。如黃岡市在要修長江大橋的時候就把麻城市、羅田縣等所屬的大別山拿去做資本。這些縣綁在一起,一個個都失去了鮮活的動力。黃岡市憑藉行政權利,與其他縣市爭項目,強資源,嚴重製約了鄂東經濟的發展。而且在民意上,鄂東地區省縣直管呼聲很高,具有羣眾基礎。進行省管縣試點後:撤消黃岡市和團風縣,恢復設置為黃州市。這樣鄂東地區將有3市6縣:3市:黃州市 麻城市、武穴市6縣:黃梅縣、蘄春縣浠水縣紅安縣、羅田縣、英山縣武穴市和黃梅縣可發揮地區三省交界的優勢,重點發展門户經濟,與九江市形成互動。蘄春縣、浠水縣可充分利用靠近黃石的優勢發展。黃州市可乘次機會反思自己的發展規劃,安心做好符合自己實際的發展計劃。北部分的麻城市、紅安縣、羅田縣、英山縣四縣市就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政治、交通、旅遊資源。能夠把自己的優勢實實在在的轉換成本地經濟發展的推動力

鄂東交通狀況

武英高速 武英高速
區位交通得天獨厚。黃岡位於楚頭吳尾和鄂豫皖贛四省交界,與省會武漢山水相連,是武漢城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依傍一條黃金水道(長江),緊鄰兩座機場(武漢天河機場、九江機場),貫通四條鐵路(京九鐵路合九鐵路、京廣聯接線、滬漢蓉快速鐵路),飛架六座長江大橋(鄂黃大橋、黃石大橋、九江大橋、鄂東大橋以及建設中的黃岡長江大橋九江二橋),縱橫六條高速公路(滬蓉高速、黃小高速、麻武高速、武英高速大廣北高速以及建設中的麻竹高速),具有“承東啓西、縱貫南北、得中獨厚、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

鄂東地理環境

鄂東位於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地理方位為:東經114°25´至116°8´、北緯29°45´至31°35 。北接河南、東連安徽、南與九江隔江相望。鄂東市黨、政、軍機關駐地黃州,是中外聞名的文化古城,西距省會武昌78公里。
鄂東自北向南逐漸傾斜、東北部與豫皖交界為大別山脈主脊呈西北—東南走向,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峯96座。位於羅田、英山的天堂寨主峯海拔 1729米,為鄂東最高點。中部為丘陵區,海拔多在300米以下,高低起伏,谷寬丘廣、衝、壠、塝、畈交錯。南部為狹長的平原湖區,海拔高度在10-30米之間,河港、湖泊交織,500畝以上湖泊38個。發源於大別山脈的舉水、倒水、巴水、浠水、蘄水和華陽河六大水系,均自北向南流經市域匯入長江。長江流經本市215.5公里,素有 “黃金水道”之稱。
氣候
鄂東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江淮氣候區。四季光熱界線分明。2009年度鄂東年平均氣温偏高,夏季高温日數明顯偏多,年降水量偏少,年日照時數基本正常。梅雨期出現局地暴雨洪澇,夏秋有階段性伏旱秋旱農業氣候角度分析總體屬正常偏好年景。
2009年全市日照時數為1772 -2070小時,英山最多,紅安最少,與常年比較,除英山縣偏多1成外,其它各地接近常年平均值。鄂東年降水量882-1397毫米,年降水量的最小值出現在紅安。除浠水縣與常年持平外,其它各地比常年偏少1-2成。降水時空分佈不均,冬季偏多,春、夏、秋三季偏少。梅雨期雨量除黃梅、武穴、麻城正常偏多外,其它各地偏少。
2009年,鄂東平均氣温16.6~18.0℃。北部以紅安縣最低,中部以浠水最高。比歷年同期平均偏高0.4~1.1℃。年極端最高氣温以蘄春的40.0℃為最高,出現在7月18日;年極端最低氣温以紅安的-7.4℃為最低,出現在1月13日。全市年日照時數1772-2070小時。英山最多,紅安最少,與常年比較,除英山偏多1成外,其它縣市區接近常年。

鄂東自然資源

鄂東土地資源

2009年鄂東耕地總資源353.94千公頃,其中常用耕地面積333.62千公頃,臨時性耕地面積20.32千公頃;常用耕地面積中水田面積253.37千公頃,旱地面積80.25千公頃,2009年人均耕地面積0.92畝。

鄂東水利資源

截止2009年底,鄂東水資源總量為111.08億立方米,水能資源藴藏量46.4萬千瓦,其中可開發的水能資源34.8萬千瓦,年發電量9.6億度。長江過境容水量7200億立方米,可供沿江利用。全市有大中小型水庫1005座,總庫容50.23億立方米,塘堰34.03萬口,蓄水18.05億立方米。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積261300公頃。
地熱資源豐富,已發現12處,英山湯河、羅田三里畈、蘄春桐梓等處温泉已開發利用。

鄂東礦產資源

鄂東地區已探明礦種73餘種,多種礦牀點879餘處。其中非金屬礦60種,主要有石灰窯、白雲岩、花崗岩等。磷礦石儲量1698.5萬噸,主要分佈黃梅、武穴。紅安螢石礦儲量在78.5萬噸以上。蘄春等地的硅石礦含硅量達90%-99.9%以上,是全國工業指標中的典型礦度,潛在儲量在5000萬噸以上。花崗岩、大理岩遍佈黃梅、蘄春、麻城團風、浠水,分佈面積大約1000平方公里。巴水、浠水、蘄水、倒水、舉水5條河流是長江中下游最大的黃砂基地,資源儲量在10億噸以上。金屬礦發現有鐵、錳、鉻、銅、鉛、鋅、釩、鈦、鎘、鉬、金、銀以及稀有金屬鈮、鉭、鋯等礦點。其中鐵、金紅石、鉛、鋅的儲量較豐富。境內有金礦6處,分佈在蘄春、羅田、浠水、團風、武穴、黃梅等縣區。巴、浠、蘄等河流中有豐富的鐵砂,其中以巴河的質量最好。

鄂東林業資源

林業用地面積71.6千公頃,佔國土總面積的41%,森林覆蓋率達43%,活立木蓄積量2800萬立方米。境內生物資源種類極為豐富,大別山地區是目前華中地區保存較為完整的物種資源庫。全市境內分佈有高等維管束植物1465種,其中蕨類植物82種,種子植物有1383種。珍稀瀕危保護植物35種,一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種:銀杏南方紅豆杉;二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7種:金毛狗大別山五針松金錢松巴山榧樹、厚朴櫸樹香果樹、楠木、野大豆秤錘樹等;其中大別山地區特有的瀕危物種大別山五針松,目前數量不足百株,面臨絕跡的危險。

鄂東動物資源

境內分佈有陸生脊椎動物208種,其中獸類41種、鳥類122種,爬行類32種,兩棲類動物13種。列入國家一級、二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20餘種。國家一級保護的有原麝、豹、白鸛大鴇等;穿山甲白冠長尾雉、豺、小靈貓白額雁、鳶、禿鷲細痣棘螈水獺虎紋蛙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本市也有廣泛分佈。
本市還是全國聞名的“板栗之鄉”,“藥材之鄉”,“甜柿之鄉”,羅田的板栗、茯苓蘄春四寶蘄龜蘄蛇蘄竹蘄艾),英山的桔梗、麻城“福田白菊”、團風的苦荊茶等特產聞名中外。“人間四月天,麻城看杜鵑”,麻城龜山古杜鵑羣落以其面積最大而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

鄂東經濟概況

鄂東經濟,改革開放尤其是1995年撤地建市以來,鄂東社會經濟得到長足發展。
農業方面保持併發揚了傳統的魚米之鄉的優勢,建成全國重要的優質糧油基地,蠶繭、板栗、茯苓、花生、油菜、淡水珍珠等農產品產量居湖北之冠,中草藥淡水養殖業也已形成規模。
工業方面初步形成食品飲料、醫藥化工、紡織服裝、建築建材、機械電子等五大支柱產業。並吸引了一批沿海企業到黃岡設立生產基地。
201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045.11億元,比上年增長14.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0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406.86億元,增長20.2%;第三產業增加值348.25億元,增長15.4%。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28.64∶38.06∶33.3調整為27.75:38.92:33.32。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批發和零售、住宿和餐飲、金融保險、房地產及營利性服務業分別增長14.8%、9.8%、10.9%、11.4%、12.0%和30.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6908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4%。
農林牧漁業
2011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63.82億元,增長4.4%。糧食種植面積771.17萬畝,同比減少1.33%;棉花種植面積82.47萬畝,同比增長0.86%;油料種植面積353.81萬畝,同比增長1.74%。
種植業總產值232.9億元,增長4.4%。糧食總產量301.14萬噸,比上年增產12.3萬噸,增長4.26%,其中:小麥17.17萬噸,同比增長0.7%;稻穀253.56萬噸,增長1.75%;棉花產量8.29萬噸,增產1.01萬噸,增長13.8%;油料產量51.45萬噸,增加2.51萬噸,增長5.1%;蔬菜產量261.55萬噸,同比增長8.2%;水果10.35萬噸,同比增長16.2%。
全市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總數達到20處,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有12處。2011年共完成造林18.76萬畝,成林撫育49.3萬畝,育苗1.03萬畝,四旁植樹1876萬株,封山護林380萬畝。
畜牧業總產值161.44億元,增長8.0%。肉類產量52.53萬噸,增產3.66萬噸,增長7.5%,其中豬肉產量33.53萬噸,增長5.8%;禽蛋產量54.74萬噸,增產29.32萬噸,增長115.3%;生豬出欄460.53萬頭,增長5.8%;牛出欄43.69萬頭,增長18.56%;山羊出欄67.62萬隻,增長21.2%;家禽出籠4558.65萬隻,增長2.1%。
漁業總產值52.43億元,增長3.5%。水產品產量42.16萬噸,增長3.51%,其中:魚類36.93萬噸,增長5.51%。
工業和建築業
2011年全口徑工業增加值324億元,增長20.9%,比全省平均水平快2.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62家,完成工業增加值275.73億元,當年淨增69.1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2%。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13.16億元,增長7.7%;國有企業增加值1.93億元,增長10.1%;集體企業增加值5.89億元,增長22.6%;股份合作企業增加值4.60億元,增長19.8%;股份制企業增加值188.23億元,增長22.9%;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加值37.35億元,增長21.7%;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加值37.81億元,增長27.8%;輕工業增加值110.73億元,增長19.4%;重工業增加值164.96億元,增長25.9%。
鄂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94.5%,實現銷售收入851.98億元,增長43.3%;利潤總額39.36億元,增長48.08%;税金總額20.3億元,比2010年增長15%;總資產已經達到522.4億元,增長21.3%。
建築業單位數196家,比上年減少28家,總產值397.52億元,淨增加104.66億元,增長35.7%。全年實現增加值82.86億元,增長17.5%。資質以內建築企業實現竣工產值286.07億元,增長20.5%;分別實現利潤和税金16.56億元、12.36億元。建築單位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725.2萬平方米,其中:招投標承包面積2265.2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10%。建築單位新開工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926.5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2.7%。
鄂東 鄂東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23.81億元,增長34.7%,其中,城鎮以上項目投資787.76億元,增長35.5%。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經濟投資192.58億元,降低5%;集體經濟投資81.74億元,增長28.4%;私營經濟投資208.34億元,增長64.1%;其他經濟投資55.22億元,增長42.4%。
鄂東投資項目3505個,項目計劃總投資1507.8億元,增長15.3%。在建項目3375個,增長44.8%,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2778個,增長44.4%;億元以上項目176個,投資額213.29億元,降低1.9%。在全部入庫投資項目中,工業投資項目共1284個,比去年同期增加318個,其中製造業項目1072個、採礦業項目103個、電力等能源項目109個;工業新開工項目1000個,比去年同期增加224個。
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62.25億元,增長42%。商品房屋施工面積463.81萬平方米,增長29.3%,其中新開工面積295.21萬平方米,增長36.6%;竣工面積223.94萬平方米,增長42.8%;銷售面積257.95萬平方米,增長51.8%;商品房屋銷售額62.3億元,增加95.3%。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為2415元/平方米,比上年末上升542元/平方米,上漲幅度為28.9%。商品房屋空置面積53.48萬平方米,降低32.8%。
2011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5.75億元,增長18%。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3.5億元,同比增長19.1%,佔全部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89.1%。其中零售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40.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1.4%,高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3.4個百分點,增速居四大行業之首。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50.25億元,增長11%。分城鄉看,城鎮實現零售額376.24億元,增長17%;農村實現零售額99.5億元,增長23.7%。
對外經濟
2011年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4346萬美元,比上年增加30.1%。其中,出口25563萬美元,增加22.1%;進口8783萬美元,增加59.5%。新批外資企業11家,比上年下降15%。合同外資金額6760萬美元,下降6.2%,實際利用外資2308萬美元,下降83.9%。
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和旅遊
2011年鄂東交通運輸郵電業增加值39.15億元,增長14.8%。公路總里程2.41萬公里,橋樑3853座。行政村通暢率100%,行政村通客車率95%。貨運量4238萬噸,貨物週轉量94.39億噸公里,客運量10649萬人,旅客週轉量76.71億人公里。
鄂東郵電業務總量20.33億元,其中郵政2.15億元,電信18.18億元。全市營業網點149處,信筒信箱302個,郵路總長度3229公里,農村投遞路線總長度16899公里,函件246萬件,快遞32萬件,報刊期發數41萬份,累計6336萬份。
鄂東接待遊客1016.6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5.57億元。創建旅遊強縣1個、旅遊名鎮1個、旅遊名村1個,AAA級景區發展到12家,AAAA級景區達到8家,A級景區總數達到28家,星級賓館(飯店)36家,其中三星級16家、四星級5家。
財政、金融和保險
金融 金融
2011年全口徑財政收入134.29億元,增長34.7%。其中,上劃中央收入27.47億元,增長27.3%。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1.61億元,增長17.1%;税收收入達到32.33億元,比2010年淨增14.09億元,税收收入佔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達到62.6%,比去年同期提高9.66個百分點,財政收入質量有了突破性的提高。財政支出289.75億元,增長29.9%。其中,一般預算支出223.47億元,增長22.1%,比2010年的增幅高1.5個百分點。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4.74億元,增長37.3%;教育支出44.07億元,增長26.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3.66億元,增長20.5%;醫療衞生支出20.58億元,增長31.4%;環保支出7.14億元;農林水利事務支出38.91億元,增長28.3%。
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1168.24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468.27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166.66億元,增長21.48%,當年新增206.19億元,同比多增19.29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467.58億元,增長22.49%;當年新增貸款88.22億元,同比多增13.23億元。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帳面盈利13.07億元,比上年同期多盈利3.77億元,增長40.54%。
鄂東商業保險機構實現保費收入37.21億元,比上年增長7.51%;各項賠付和給付支出7.43億元,增長61.6%。

鄂東鄂東特產

農副產品、土特產
:英山雲霧茶、英山茶葉、老君眉茶、黃梅禪茶、挪園青峯茶、浠水茉莉花茶、“綠苑”青金片、羅田天堂絞股藍袋泡茶龜山岩綠茶
:羅田板栗、麻城板栗、羅田甜柿、團風荸薺、黃梅荸薺、兩路西瓜
:巴河蓮藕、芝麻湖藕、黃梅太白湖藕、浠水蜜汁蓮藕東坡蓮藕)、東山白蓮、黃州蘿蔔、廣濟佛手山藥、蘄春芹菜、紅安苕、黃梅獨山紅苕、謝河辣椒、水月庵辣椒策湖菱角馬坊口大蒜、兩路秋芋。
:蘄艾、九資河茯苓、鄂東茯苓、麻城福白菊、團風射干、羅田蒼朮、羅田金銀花、蘄春藥材
羅田板栗 羅田板栗
:蘄春珍米、蘄春金浪牌珍米、中匯牌系列晶米。
:廣濟山牧黑土雞、黃梅白頭鶴
:麻城黑山羊。
:茅山螃蟹、茅山馬口螃蟹、黃梅青蝦、羅田娃娃魚。
:木子店老米酒、東山老米酒麻城老米酒)、武穴酥糖、黃梅盧列粉絲、孔壠梅發興醬幹、麻城銀絲空心面浠水安息香芝麻湖精製藕粉、春燕皮蛋蘄春油姜葛根大別山花生油蠶繭
其他:英山桔梗、麻城茶油、蘄春四寶(蘄蛇、蘄龜、蘄竹、蘄艾)、兩路甘蔗、蘄春石英石
工業產品、工藝品
黃梅挑花、武穴竹編、蘄簟
美食、風味小吃
黃州菜、蘄春酸米粉、黃梅魚面

鄂東自然人文

五祖寺 五祖寺
自然人文交相輝映。黃岡依山帶水,風光秀麗。大別山巍峨磅礴、天工巧奪,連綿境內數百里,其主峯天堂寨海拔1729米,集奇、險、幽於一體,堪與泰山、廬山媲美。龍感湖古稱雷池,曾與鄱陽湖相連,現有水域面積2500平方公里,是全國重要的濕地保護區。長江流經本市189公里,境內倒、舉、巴、浠、蘄、華陽河六水並流,百湖千庫星羅棋佈。黃岡名賢鹹至,勝蹟如雲。李白杜牧王禹偁等歷代騷人為此吟詠千古名篇,蘇軾因此成就其文學巔峯,黃梅戲在此發源。以黃岡為中心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更是全國12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是湖北紅色旅遊的主體。
由於特定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機緣,中國歷史上許多風流人物都曾在鄂東留下行跡,不少重要事件也發生在這裏。
唐代,佛教中國化的重要派別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均著錫於黃岡之屬地,六祖惠能得法於黃梅東山五祖寺
理學的奠基者,洛學的創始人程頤程顥兄弟出生於鄂東屬地。蘇軾(東坡)在黃州達到其文學創作的最高峯。其中在鄂東赤壁寫下千古傳誦的兩賦(前後赤壁賦),一詞(《念奴嬌 赤壁懷古》),使鄂東赤壁成為中國文化史上具有獨特地位的人文勝地。
明代,李贄(卓吾)在麻城形成其獨具個性的哲學思想,在中國文化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蘄州李時珍,歷時27年著成《本草綱目》。
清代,黃州知府于成龍政績卓著,居官清苦,百姓擁戴,被康熙帝嘉譽為“天下廉吏第一”。
20世紀鄂東人文蔚起,名聞全國。其中聲名卓著者如,國學大師熊十力黃侃湯用彤聞一多徐復觀;著名文學家,學者陶希聖、胡風、葉君健秦兆陽;著名科學家李四光、彭桓武湯佩松;著名經濟學家王亞南張培剛邢慕寰邏輯學家、台灣自由主義開山人物殷海光;中國文化學者,漢字基因工程倡導者,電腦與人工智能專家朱邦復等。
鄂東人民素有革命傳統。秦末,楚項羽、英布曾在這裏領導廣大農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反秦農民鬥爭。元朝末年,徐壽輝等擁眾百萬,建立天完國政權。明朝末年,張獻忠、李汝才率領農民起義軍入境,轉戰9年。清朝初年,羅田王火鼎、麻城周承謨等聚眾抗清,建立“蘄黃四十八寨”,堅持鬥爭8年。
辛亥革命爆發,鄂東人民積極響應,鄂東200多人直接參加武昌起義,王漢、詹大悲、田桐居正等為辛亥革命作出突出貢獻。
鄂東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及早期發展的重要根據地,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中,即有董必武,包惠僧,陳潭秋等三人來自鄂東地區。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境內中共地方組織迅速發展,農民運動蓬勃興起,在全國有重要的影響。土地革命時期,爆發了著名的黃麻起義,建立了紅色政權,成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紅一軍、紅十五軍、紅四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七軍、紅二十八軍先後在此組建、重建或改編。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在此組建了抗日遊擊第五大隊、第八大隊。解放戰爭時期,鄂東人民積極支援劉鄧大軍轉戰大別山和第二、四野戰軍渡江戰役。
在20世紀中國從戰亂到安定的變革過程中,鄂東人民為國家民族作出了巨大犧牲,40多萬鄂東人獻出生命,湧現出了一批傑出人物。1955~1965年國家授銜的將帥中,鄂東籍有103人(不包括行政區劃變動劃出的15人),其中元帥1人,大將1人,上將8人,中將17人,少將76人。紅安,麻城等縣市是全國著名的將軍縣。中共中央軍委1989年確定的33位軍事家中,黃岡就有李先念、王樹聲、林彪等3人。鄂東還出了兩位國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
在國民黨方面,則有夏鬥寅、陶希聖、萬耀煌朱鼎卿朱懷冰徐源泉張績武等高級官員和將領,少將以上軍銜者達200多人。

鄂東文化藝術

民間戲劇
鄂東境內流行的地方傳統戲劇種類繁多,除了由民間戲劇發展成為省級乃至國家級的劇種黃梅戲楚劇外,還有漢劇採茶戲、被窩戲、東腔花鼓戲、文曲戲、趕柳戲、皮影戲等。
黃梅戲起源於黃梅縣多雲山區及太白湖畔的田歌、畈腔採茶調,現發展成為全國五大劇種之一,目前黃梅戲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995年黃梅縣被文化部授予全國“黃梅戲之鄉” 的稱號。
東腔戲,俗稱“哦嗬腔”,又名“東路花鼓”,清朝時期發源於鄂東的麻城、羅田、英山等縣,其聲腔高亢,為羣眾喜聞樂見,廣為流傳。目前該劇種已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保護項目。

鄂東旅遊景點

黃岡黃岡市現有國家AAAA級風景區,分別是:
黃州市
麻城市
麻城烈士紀念園、龜峯山
紅安縣
英山縣
羅田縣
浠水縣
國家AAA級風景區,分別是:
紅安
麻城
杏花村、五腦山、麻城博物館
武穴
蘄春
三江、伊利、李時珍紀念館、鄂人谷
英山
英山烈士陵園、畢昇森林公園
國家AA級風景區,分別是:
浠水縣
蘄春縣
武穴市
團風
浠水
麻城
羅田
黃梅
英山
羊角尖、雞鳴尖、英布寨、簍子石、英山尖、大同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