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鄂政記

鎖定
《鄂政記》是唐代舒元輿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鄂政記
作    者
舒元輿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文》
作品體裁
散文

鄂政記作品原文

鄂政記
高平公以今皇帝三年春出鎮鄂,實澤國,地連大別雲夢洞庭穆陵,控扼勝勢,號為東南巨鎮,與江陵會府不侔。來臨者苟能惠百姓,軍旅必諮怨;苟能富軍旅,百姓不堪命。二德既不易備,朝廷亦難其材。
自高平公為政,顓以誠信惠和撫下,軍旅受其撫,勇知方;百姓受其撫,恥且格。繇春到秋,政與稼且成。至明年,公知民心安,軍心雄,乃次視閭井,城隍有陋狹不快人心者皆開張。治本鄂城,置在島渚間,土勢大凹凸。凸者頗險,凹者瀦浸,不可久宅息,不可議制度。公命削凸堙凹,廓恢閭巷,修通衢,種嘉樹,南北繩直。拔瀦浸者升高明,湖澤瘴癘,勿藥有愈。郡城舊制,陋屋駢聯,自十二戟南直,土地隘塞,若人胸次不開。將佐序宇,次第甚牢落,州佐掾署亦牢落。公正立戟間,指吏徒拆去陋屋,南抵城墉下,南面北向立射侯軍容佐,西翼東向立牙門料將院,東翼西向立州佐六掾院。長廊聯軒,萬門呀呀。中央廣除得以講校戎律,班布等列,霜戟洞啓,公堂耽耽。每至朔望日,軍吏畢謁,威容大修,有以見堂堂儀觀,不可觸犯也。然後知皇唐諸侯王之為貴耶。鄂之軍實三萬,先時營宇皆曲陋低下,歲有墊溺,師徒患之。公心亦患之。引車出郡壘東門之外,良地伏在莽下,公自得心識,手開畫之,創新營凡一十五所,合三千間,瓦鱗鱗,檐盈盈,軒門對開,欲呀風雷,若有神物藉助其功。觀人駭目,目不前見。居人廬舍先不如法者,皆自我如法,肯與瑣瑣胸臆,經營細碎,不副大君委重柄之意者齊肩乎!則知公之為政,不專於鄂,枝郡亦猶鄂。復明年,巡封略,問遐邇,一若門門有公。猶(疑)將校僚吏,卒伍元元,鹹不勝公惠,熙熙相賀,自謂長庇公德宇下。道路合聲,王人中貴聞。政聲到闕下,天子聞。
至五年冬十二月,下詔徵公尹河南。河洛人賀聲動河洛,江漢人唁聲動江漢。天子又聞二地人賀唁聲,愈知公仁深。不三月,復遷公福上黨。上黨父老喜躍,攜壺漿簟食,逾太行迎。太行素險巇,鄂人聞上黨父老迎我公過太行去,若火入腸臟,相與自相尤曰:“我曹皆公庇廕貽惠,父母生我,公實活我。今公去郡,恨無史氏記,不書我公德,不光照本邦,是我曹負公也,非公負我曹也。胡不率大宣聲音,詠思我遺愛,使隘衢陋巷,幾採教化者聞,必寓於風雅,立(疑)則天子史官得詳載史策。遺愛遺惠,豈謝古人耶!”是心愈見公德如卿雲景星,所出必為國瑞,所至必為人福,不顓在一方而已。
某聲名陋小,未縻人爵,不敢擅斷石,懼累公德。但直錄鄂人詠思之言,將上告天子史官,厭塞鄂人望。若河南遺愛,洛多君子,因以為民(疑)詳矣。上黨新政方大,未可測酌,非陋文褒述也。 [1] 

鄂政記作者簡介

舒元輿(789—835),婺州東陽(今屬浙江)人。唐憲宗元和八年(818)進士。大和初年(827)入朝為監察御史,遷刑部員外郎。後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李訓同為相。因密謀剷除專權的宦官,事泄後為宦官仇士良所害並族誅。舒元輿素有文名,其《牡丹賦》及《悲剡溪古藤文》頗為士林傳誦。他的記述雜文夾敍夾議,形象性較強,很有特色。《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有《舒元輿集》一卷,已佚。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5172頁
  • 2.    顧歆藝譯註,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晚唐小品文選譯 修訂版,鳳凰出版社,2011.05,第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