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鄂州東坡餅

鎖定
鄂州東坡餅,是用麪粉和泉水製作的呈淡黃色,且玲瓏剔透,簡直如象牙雕成似的油炸餅。
中文名
鄂州東坡餅
主要原料
麪粉,泉水
是否含防腐劑
適宜人羣
男女老少
口    味
香甜酥脆
蘇軾在宋神宗元豐年間,被貶黃州。在這裏,他除“赤壁之遊樂乎”外,也常去隔江相望的西山遊覽。一天,西山的靈泉寺和尚們為款待這位峨嵋名士,特地製作了一種油炸餅,請他吃。
蘇軾見此餅,觀賞良久,然後才放進嘴裏。香甜酥脆,口味極佳。連忙問和尚為何這般好吃?和尚答曰:因寺內有四眼泉,泉水極佳,此餅是汲了四泉之水調製而成,所以好吃。
東坡聽罷,連連叫絕,並要和尚取來文房四寶,當場對餅揮毫,畫了一餅,並寫上“東坡居士”四字。畫餅與真餅一模一樣。
從此,這餅便被叫作“東坡餅”了。由於蘇東坡也常去黃州赤壁附近的承天寺、定惠院,東坡餅亦成為這一帶和尚道士的齋品。
到了明清時期,東坡餅便傳到社會上,成為黃州府的地方名產,一直流傳至今。東坡餅之名的由來,要從蘇軾(蘇東坡)謫居黃州,常泛舟南度遊覽西山,並寺僧交往甚密。
寺僧用菩薩泉水合面炸餅相待蘇東坡後,頓覺香甜酥脆,喜曰:“爾後復來,仍以此餅餉吾為幸!”自此,寺僧與邑人便以“東坡餅”命名。雅人佳點,流傳至今。
清同治三年(1864年),兩湖總督官文遊西山品茗嘗餅,笑問寺僧“此餅何名”?寺僧對曰“東坡餅”。官文即興書聯:“門泊戰船憶公瑾,吾來茶話續東坡”。北宋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春,着名文學家蘇軾(號東坡)謫居黃州時與安國寺長老參寥和尚結成莫逆之交。參寥和尚得悉蘇軾喜吃油炙酥爽的食品制油酥餅以待。
該餅的作法是:先將麪粉和好,再團圈抹油餅牽成線繞成園餅形,放在香油鍋中炸至枯萎。吃時灑上白糖,香甜可口。但此餅不能久存。後蘇夫人設計的“千層餅”,酥脆香甜,食而不膩,味道極美,易於久存,由於人們對蘇軾的懷念,就稱此餅為“東坡餅”。
西山古靈泉寺製做“東坡餅”,有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該寺有菩薩泉水,清流味甘,富含人體必須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用此泉水合面制餅可自然酥脆,不添香料而自有清香,再加上寺僧在製做過程中繼承了傳統技藝,使“東坡餅”至今仍保留了蘇東坡時代的特色。
黨和國家領導人董必武、李先念、陳毅等曾先後到西山古靈泉寺品茗嘗餅。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古靈泉寺方丈融廣法師請本寺素齋烹調高手融和法師親制東坡餅一盒,奉獻給毛主席,時中共中央辦公廳曾來函致謝。行銷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黃石等全國各地。港、澳同胞和日本貴賓親來品嚐,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