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鄂其爾巴圖

鎖定
鄂其爾巴圖(1890-1959),蒙古族,原內蒙古伊克照盟扎薩克旗人 [1]  ,曾任扎薩克旗西協理台吉和保安司令。他是1943年扎薩克旗“三,二六”事變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扎薩克旗解放後,他先後任該旗人民政府副旗長,旗長等職。於1959年1月在扎薩旗醫院病逝,享年69歲。 [1] 
所處時代
清朝,中華民國,新中國
民族族羣
蒙古族
出生地
伊克照盟扎薩克旗
出生日期
1890年
逝世日期
1959年
主要成就
伊克昭盟“三二六”事變領導者
本    名
鄂其爾巴圖

鄂其爾巴圖人物生平

一、鄂其爾巴圖的童年與成長
1890年秋天,鄂其爾巴圖出生在扎薩克旗天棉哈達查干淖(今紅鹼淖)西邊,父親阿尤熙,家中兄妹5人,排行老大。鄂其爾巴圖從7歲開始隨父親學習蒙、藏文,後來開始跟教書先生學習。後清政府在扎薩克旗強行放墾,迫於生計鄂其爾巴圖兄弟3人曾給當地有名的牧主巴音巴呼攬工放牧。 [1]  [3] 
二、因禍得福步入仕途
1916年8月,一邊商僱用巴音巴呼的駝隊往包頭販運絨毛皮張等畜產品,鄂其爾巴圖隨駝隊護送。行至達拉特旗的柴登灘過夜時,遇到達旗保安隊搶劫,還打傷了駝隊人員。 [1]  [3] 
第二天鄂其爾巴圖到達旗衙門狀告保安隊的惡行,新升任的盟長遜布爾在鄂其爾巴圖不卑不亢、有理有據的陳述下,亦不護短,下令嚴厲懲罰行劫者的領頭人,並如數退還了被搶財物。恰巧在場的鄂托克旗王爺十分賞識鄂其爾巴圖的膽略和才幹,就以鄂旗衙門的名義下令免除了鄂其爾巴圖全家的一切攤派。扎薩克旗(今伊金霍洛旗)王爺聽到消息後,將他要回扎旗,分配到衙門當了筆貼士。1933年,擢升為西協理台吉職務。 [1]  [3] 
三、點燃伊盟“3.26”事變的導火索
1942年9月下旬,國民黨駐伊克昭盟守備軍總司令陳長捷提出在伊盟開墾一萬頃土地,解決國民黨駐防軍的糧食,還需額外徵集駱駝、馬匹、大車和草料作為駐防軍的軍費供給。伊盟土地不肥沃,多為砂質地無法開墾,百姓也很窮,大面積開荒,又要承擔軍費,對廣大農牧民是非常沉重的負擔,當地七旗仕官協商後決定反對開墾,並派代表和陳長捷磋商。 [2] 
但是派去磋商的白音倉被陳長捷收買,擅自代表伊盟七旗,答應了陳長捷的大面積開墾的無理要求。消息傳回伊盟,激起了極大憤慨。已經升任扎旗西協理兼旗保安司令的鄂其爾巴圖,帶着連長巴圖巴雅爾,排長老瑞(曾參加過“獨貴龍”革命運動的民族英雄)等人,於1943年2月21日,殺死出賣人民利益的國民黨駐伊盟黨務特派員白音倉。陳長捷以“緝拿殺害白音倉的兇手”為名,調集騎七師開進伊金霍洛和齋森召一帶。 [1-3] 
四、領導伊盟’3.26"事變
1943年3月26日凌晨4時,扎薩克旗保安司令鄂其爾巴圖迫於緊急的形式,決定提前起義,帶領保安隊宣誓“反對國民黨開墾,保衞家鄉牧場”,兵分三路,向長官公署,綏境蒙政會,國民黨綏蒙黨部等地發起進攻,擊斃、逮捕多名國民黨要員,搗毀了國民黨黨部和特務電台。 [1-3] 
隨着國民黨騎七師的到來,面對兩千多人的正規軍,鄂其爾巴圖一邊與敵人頑強的迂迴抵抗,一邊被迫帶領當地羣眾轉移。最終不僅掩護300多名民眾向西撤離到八路軍防區大石砭,還消滅敵人將近一個團,繳獲大量軍用物資。 [1-4] 
在此期間,扎旗王爺沙王同中國共產黨西北局取得了聯繫,並派鄂其爾巴圖等人組成的代表團前往延安。黨的高級負責人表揚了扎旗人民反抗國民黨強行開墾的正義鬥爭,講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及共產黨的民族政策。最後毛澤東主席會見了代表團一行,代表團向主席獻哈達,兩匹白青色戰馬,毛主席和黨中央向保安隊回贈了緊缺的軍需物資。 [4] 
國民黨軍隊屠殺蒙古人民的罪行引起了全國各界輿論的壓力,最終蔣介石,傅作義不得不同意和平解決。經過談判,國民黨政府被迫接受起義軍的六點要求,答應撤銷陳長捷職務,暫緩開墾和徵派糧畜,撤退扎薩克駐軍。起義軍的鬥爭取得了勝利,同年10月,保安隊隨同沙王回到扎薩克旗新街鎮。 [1-3]  [4] 
國民黨政府事後把“事變”發生的罪過完全推在扎薩克旗西協理兼保安司令鄂其爾巴圖和連長老瑞的身上。1944年2月,國民黨當局撤銷了鄂其爾巴圖西協理,保安司令之職。2月24日,以演習機槍為名,捕殺了老瑞,鄂其爾巴圖則提前得到消息逃離避難 [1]  [2]  [3]  [4] 
五、鄂其爾巴圖第二次前往延安
鄂其爾巴圖於1944年2月8日躲往鄂旗的阿爾巴斯一帶避難,期間在伊盟工委的多次邀請下,鄂其爾巴圖第二次前往延安,毛主席又一次接見了鄂其爾巴圖,並親自講述了共產黨將很快取得全國性的勝利,請他回去後要做好伊盟蒙漢上層人物的統戰工作,迎接解放。鄂其爾巴圖在延安住了半個月,他進一步認識到毛主席為首的共產黨不久將掌握中國的命運。更加堅定了他跟着共產黨走到底的信心,決心回去後要做好統戰工作,迎接解放。臨走時毛主席還設宴送行。 [4] 
六、受共產黨之命開展統戰工作
鄂其爾巴圖從延安回來後,積極開展統戰工作。從鄂托克旗,烏審旗的上層人物開始,宣導共產黨的革命理念與統戰政策,包括鄂旗的熱達納巴斯爾梅林,烏審旗布林特古斯扎楞,鄂旗的金巴喇嘛,鄂旗的滿都格日勒,扎旗的阿木爾吉日嘎啦台吉等人。 [4] 
七、鄂其爾巴圖回扎旗工作
1949年7月2日,扎薩克旗解放。伊盟工委負責人高增培同志為了把伊盟和扎旗工作做好,特派伊希諾日布連長,帶一個連人馬前去鄂托克旗請來了鄂其爾巴圖先生,共同參與旗政府的組建工作。 [4] 
1950年8月,扎薩克旗人民政府成立。鄂其爾巴圖任副旗長,兼任人大常委會主任。他積極參加了恢復生產,土地改革和鎮壓反革命等運動。1951年,扎薩克旗開展槍支查收,經他提供線索,幫助旗政府和公安局三次共查收步槍800多支,手槍40多支,機槍一挺,子彈近萬發。1954年6月,他任扎薩克旗人民政府旗長。 [1]  [3]  [4] 
1959年1月在扎薩克旗醫院病逝,享年69歲。 [1]  [3-4] 

鄂其爾巴圖主要成就

一、領導3.26事變
打響了事變第一槍。鄂其爾巴圖帶隊殺死了出賣人民利益的國民黨特派員白音倉,並在國民黨騎七師開進伊金霍洛和齋森召前夕主動發動了“反對國民黨開墾,保衞家鄉牧場”的起義。 [1-3] 
頑強阻擊國民黨的進犯。鄂其爾巴圖帶領800人的扎薩克旗保安隊,從3月26日到5月下旬的50多天裏,同國民黨騎七師兩千多人的正規軍作戰,消滅敵人將近一個團,繳獲輕機槍20多挺,步槍,子彈無數,還有戰馬。保安隊犧牲13人,受傷12人。 [1-4] 
掩護百姓安全撤退。百姓騎着馬趕着牛羊,目標大,行動緩慢,一天只能走三四十里。針對這種情況鄂其爾巴圖把羣眾分成若干個小羣,分開沿着沙柳林走,同時把保安隊也化整為零,分成若干個戰鬥小組,利用地形優勢與敵人周旋,最終成功掩護300多名民眾向西撤離到八路軍防區大石砭。 [1-4] 
爭取到中國共產黨的支持,為事變勝利奠定基礎。鄂其爾巴圖等人的代表團前往延安,成功爭取到共產黨的支持,在輿論上對國民黨的惡行形成巨大壓力,促使蔣介石和傅作義最終同意和平解決。 [1-4] 
二、投身統戰工作及籌備扎薩克旗人民政府
鄂其爾巴圖第二次從延安回來後,積極開展統戰工作。從鄂托克旗,烏審旗的上層人物開始宣導共產黨的革命理念與統戰政策,並積極參與扎薩克旗人民政府的籌建工作。1950年8月,扎薩克旗人民政府成立。鄂其爾巴圖任副旗長,兼任人大常委會主任。 [1]  [3]  [4] 
參考資料
  • 1.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書名:內蒙古文史資料第四十三輯,伊盟事變,1991年6月由內蒙古新華印刷廠印刷。
  • 2.    中共伊盟盟委黨史資料徵集辦公室編.伊盟革命回憶錄,第四輯.國營杭錦後旗印刷廠:中共伊盟盟委黨史資料徵集辦公室,1983年12月1日:142-155,我所瞭解的伊盟“三,二六”事變
  • 3.    內蒙古伊盟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旗志”編撰委員會編.書名:伊金霍洛旗志(內蒙古自治區地方誌叢書).,1997年由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印刷出版
  • 4.    內蒙古政協伊克照盟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伊克昭文史資料(蒙文)第三輯.內蒙古鄂爾多斯報社印刷廠:內文出準字(86)第90號,1988年12月:64-103頁,鄂其爾巴圖和“3.26”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