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都道府縣

鎖定
都道府縣日本行政劃分:分為1都(東京都:Tokyo)、1道(北海道:Hokkaidou)、2府(大阪府:Osaka、京都府:Kyoto)和43縣(県),下設市、町、村。 [1]  根據日本地方自治法,日本的市町村是“基礎的地方公共團體”(第2條第4項),而都道府縣是“包括市町村的廣域地方公共團體”(同條第5項)。
其基本功能為處理涉及廣域團體的事務及與市町村相關的聯絡事務。日本全國的市町村共有1787個(2008年(平成20年)7月1日統計數字。其中含783市、811町、193村)及23個特別區。所有的市町村以及特別區都是47個都道府縣(1都1道2府43縣)以下的二級地方
中文名稱
都道府縣
外文名稱
Prefecture;都道府県(平假名:とどうふけん)
行政區類別
日本
所屬地區
都道府縣
下轄地區
共有1都、1道、2府、43縣
主要地
灣岸、飛行場、停車場、觀光地
主要港
停車場、觀光地
開發道路
市或人口5000以上的町

都道府縣府縣信息

與中國的行政區劃——省市自治區類似,日本的行政區劃是都道府縣。共有1都、1道、2府、43縣。
1都:東京都,日本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的中心。
1道:北海道,其開發比日本國內其他地方略晚。
2府:京都府大阪府關西地區的主要地方,是關西的歷史和經濟的中心地帶。
43縣:除都、道、府以外,分佈在日本全國的43個縣。

都道府縣地方自治

在各都道府縣中,都設有代表決議機關的議會(都道府縣議會)及代表執行機關的知事(知事部局)。除此之外,還設有公安委員會、警察本部、教育委員會、選舉管理委員會、監察委員會等負責各種事務的機關。都道府縣享有以下權利:自治權、制定條例及規則、發起及徵收地方税和負擔金、發起地方債券等。
與1947年(昭和22年)5月30日開始實行的日本憲法的同日,地方自治法實行,以都道府縣及市町村為中心的地方自治制度自此開始。地方自治法對於都道府縣訂立了統一的制度。其中,都可以對其治下的特別區有一定的調整權限,但是道府縣在法律上沒有任何不同之處,至於名稱的不同則是由歷史的原因形成的。

都道府縣區劃沿革

北海道 北海道
北海道(ほっかい どう):“道”(どう),原本是中國行政區劃單位,自“大化改新”之後,日本以中國唐製為藍本,對當時的全國也進行了類似的劃分,分天下為五畿七道。“五畿”為畿內五國;五畿之外,全國又被劃分成了東山、東海、北陸、南海、山陰、山陽和西海七道。本州島以北的北海道島原本無名,只因當地原住民阿伊努人被大和族喚做“蝦夷”,所以島嶼便被稱為“蝦夷地”。12世紀初,大和族開始陸續入島。明治元(1868)年4月,德川幕府向薩長聯軍投降,戊辰戰爭結束,新政府建立。新政府決定在蝦夷地設置“箱館裁判所”,後隨即更名為“箱館府”。但幕府海軍奉行榎本武揚拒絕交出幕府艦隊,帶領八艘軍艦北上蝦夷箱館,佔據西洋式武裝城堡“五稜廓”。1869年1月27日,蝦夷共和國成立,榎本任總裁(總統)。1869年6月26日,榎本決定投降,五稜郭轉交給政府軍陸軍參謀黑田清隆。蝦夷共和國滅亡後,日本在蝦夷地成立新的行政區劃,探險家松浦武四郎向當局提出6個候選道名:“北加伊道”(きた・か・い どう)、“海北道”、“海東道”、“日高見道”、“東北道”和“千島道”,當局最初採用“北加伊道”方案[“北”(きた)+“カイナー”(阿伊努族對當地的稱呼)的“カイ”+道=北加伊道],但為配合東海、西海、南海三道命名,故改為“北海道”。1869年8月11日廢箱館府,北海道開拓使正式成立,設11令制國86郡。明治4年七月十四日(1871年8月29日),日本廢藩置縣,北海道渡島國而志、檜山、津輕、福島四郡單獨設立館縣(たて),10月18日被併入弘前縣直至故土被劃回北海道。1882年2月8日廢止道開拓使,設立函館縣(はこ・だて)、札幌縣(さっぽろ)、根室縣(ね・むろ)。1886年1月26日又因經濟困難,廢除3縣而重設北海道廳,設立14支廳(今14振興局)。
青森縣(あお・もりけん):原為陸奧國北部。縣域三面環海,此地自古沿海多沙丘連綿,但也有一些樹林繁茂的地方,海上的船隻便以此地為導航標誌,稱其為“青森”,即“青綠色的森林”。這裏原為津輕郡青森町,是個小漁村,後來逐漸發展成今青森市廢藩置縣後先後設置弘前縣(ひろ・さき)、黑石縣(くろ・いし)、七户縣(しちのへ)、八户縣(はちのへ)、斗南縣(と・なみ)。同年10月18日,上述5縣與館縣合併成新的弘前縣,11月5日更名為青森縣,因縣治青森町得名。1872年10月24日,原館縣的故土被劃回北海道。1876年,二户郡被劃歸巖手縣,青森縣縣域趨於穩定。
巖手縣(いわ・てけん):原為陸奧國中北部,1868年單獨設立陸中國。廢藩置縣後先後設立盛岡縣(もり・おか)、九户縣(くのへ)、江刺縣(え・さし)、膽澤縣(い・さわ)、一關縣(いちのせき),後九户縣先後改為八户縣、三户縣(さんのへ),最終併入江刺,1871年,江刺、膽澤二縣併入一關,後一關縣先後改為水澤縣、磐井縣(いわ・い)。1872年,盛岡縣更名為巖手縣。關於巖手縣名的來歷,歷來説法不一。傳説中有一種説法是,古代有一羣在此為非作歹的惡鬼被神明擊敗後,在岩石上留下手印以發誓永不再來此地,於是這裏便被稱為“巖手”。還有一些人認為,“手”是用來比喻這裏的林木,“巖手”意即“山岩上森林茂密,如萬手高舉”。巖手原本是奧羽山脈主峯名,即巖手山。1876年4月18日,磐井縣撤銷,北部領土劃入巖手縣,5月25日劃入二户郡和氣仙郡後,巖手縣縣域趨於穩定。
宮城縣(みや・ぎけん):古時候,境內的一座城曾設過國府,當時稱“宮宅”,因此取名宮城縣。
秋田縣(あき・たけん):由象徵湧泉的“アキ”,象徵土地的“タ”組成“秋田”的縣名。縣治市名同縣名。
山形縣(やま・がたけん):“山形”日語意為“山旁的土地”。原指葳王山山腳下開墾的一個町,後來被當作縣名。縣治市名同縣名。
福島縣(ふく・しまけん:過去當地水災比較嚴重。“低濕地”日語稱“深しま”,音讀與“福島”(ふくしま)相似,為圖吉兆,故引用過來。縣治市名同縣名。
茨城縣(いばら・きけん:“茨城”這個名字,據説其本意是“帶刺灌木圍起的城”。從前為了防賊給城築起了柵欄,想不到後來卻因此而得名。
栃木縣(とち・ぎけん:從日本繩文時代(新石器時期)開始,橡樹的果實就被視為貴重的食品。由於當地盛產橡樹和橡子,所以取名栃木(同“櫟木”,意為“橡樹”)。
羣馬縣(ぐん・まけん:歷史上,從中國大陸來的人們多居住在這一帶。歷史上稱這些人為“吳人”,“吳人居住的土地”日文發音與“羣馬”相似,故稱羣馬縣。
埼玉縣(さい・たまけん:古時曾為國府所在地,進入多摩,必須通過上野。因此有“先多摩”的説法,“埼玉”為“先多摩”的諧音。今縣治市名從縣名。
東京都(とうきょうと):日本東京古稱“江户”,1869年明治維新後成為日本國都。因日本有“京都”,與之對應便稱為東京。
神奈川縣(かながわけん):傳説過去境內有條河名“神奈川”,因此而得名。
新潟縣(にいがたけん):因境內信濃川河口有一潟湖,故而得名。
富山縣(とやまけん):今富山市西部的吳羽丘陵有“外山”(とやま)一地名,恰與富山同音,由此得名。
石川縣(いしかわけん):每當下暴雨的時候,手取川都有巨石被衝下去,因此下游地區便被稱為“石川”。縣名從河流名。
福井縣(ふくいけん):縣內的足羽川被人們稱為“多福川”,並因此出了個福井城。縣名從市名。
長野縣(ながのけん):細長的長野盆地引伸出“長野”縣名。
岐阜縣(ぎふけん)岐阜市原名稻葉山城。1567年,織田信長攻下了美濃稻葉山城,將稻葉山城改名為“岐阜”,此命名意在行周武王之道,兼以孔孟之理,以求一統天下。“岐”字取自西周興盛之地岐山,“阜”字則來自孔子家鄉曲阜,由此可見織田信長的志向。縣名從市名。
愛知縣(あいちけん):原名“吾湯市”,取水田之意。全縣地勢低窪,適宜水田種植,因“吾湯市”(あゆち)口語發音與“愛知”(あぃち)相似,故名愛知縣。
滋賀縣(しがけん):日語的“滋賀”(しが)為砂洲、濕地的意思。縣境內的琵琶湖畔周圍地區為濕地,縣名由此而來。
兵庫縣(ひょうごけん):兵庫即武庫,古時為防範新羅和中國大陸政權入侵而建的武器庫在境內,縣名由此而來。
奈良縣(ならけん):“奈良”在朝鮮語中是“國都”的意思。日本的平城京曾在這裏繁榮過,因此稱“奈良”。
和歌山縣(わかやまけん):古時舊城下地區稱“岡山”,因日語“岡山”的發音與“和歌山”相似,故稱“和歌山”。16世紀後期,征服這片土地的武將豐臣秀吉伏虎山築起了和歌山城。縣名從市名。
鳥取縣:(とっとりけん)據傳奈良時代鳥取市附近湖泊、沼澤很多,有許多水鳥,以打鳥為生的“鳥取部”住在這裏,因此而得名“鳥取”。縣治市名同縣名。
島根縣(しまねけん):在日語中,不論是“島”還是“根”都含有岩礁的意思。日本島根半島的岩石很多,縣名由此而來。
岡山縣(おかやまけん)旭川帶來的泥砂將海填埋,過去的海島內也出現了由泥砂填平的小平地,日本稱其為“岡”,因地形而得名岡山。
廣島縣(ひろしまけん):太田川在河口處形成七個支流,開闢了廣闊的三角洲地帶,日本人也稱三角洲為“廣島”。1589年,戰國時代的諸侯毛利輝之把居城定在太田川三角洲,並將此地命名為“廣島”,縣名由此而來。縣治市名同縣名。
山口縣(やまぐちけん):山地、森林的入口稱“山口”。因縣內有山背後緊挨着出現山口的地形,縣名由此而來。縣治市名同縣名。
德島縣(とくしまけん):今德島市附近有吉野川和園瀨川三角洲,呈被水包圍的島狀地形,將其冠以“德”字,便成為“德島”。
香川縣(かがわけん):日本奈良時代置香川郡,到了明治時代郡名成為縣名。意喻河川流過長滿綠草的平坦草地。
高知縣(こうちけん):被神鏡川和江口川挾制的城下町“河內”,為避開與水災有緣的“河”字,取名“高知”,後成為縣名。
佐賀縣(さがけん):日本武尊巡視佐賀地方時,感慨於樟樹繁茂的樣子,把該地方稱為“榮之國”,過後被稱為“榮之都”,以後又因此地有許多縱橫交錯的小河渠,將表示水邊砂地的日語假名“スヵ”引申為“サガ”,改稱佐嘉郡。到了明治維新的時代,作為實施新政的一環,改“嘉”為“賀”,從而“佐嘉”改為“佐賀”。縣治市名同縣名。
長崎縣(ながさきけん):古時的荒僻漁村,於16世紀由長崎甚右衞門開發為港口,以姓氏“長崎”為港名。縣名從港名,縣治市名同縣名。
熊本縣(くまもとけん):在今熊本市茶臼山,有古城熊本城,故得名熊本縣。縣治市名同縣名。
大分縣(おおいたけん):大分平原自古以來多水田,人稱“大田”。這“大田”與“大分”的發音相近,僅一個音節之差。本可取名“大田縣”,但恐重名,所以改為大分縣。縣治市名同縣名。
宮崎縣(みやざきけん):過去當地原野遼闊。在日語中,“原野”的發音與“宮崎”大致相同,故因此而得名。縣治市名同縣名。
鹿兒島縣(かごしまけん):鹿兒島古稱櫻島。日語的“崖”(かご)發音與“鹿兒”相同。四面有崖的島,就成了“鹿兒島”。
沖繩縣(おきなわけん):意思是“能捕到許多魚的地方”。

都道府縣發展歷史

都道府縣戰前的都道府縣

江户時代的幕府體制實行的是各領國自行管理地方的制度,而明治維新以後,改為各地方由明治政府直轄管理、中央集權的統治制度。明治政府依次設置了府、縣、廳、都,由內務部任命的人選執行其行政。府縣廳都作為地方行政機關向中央集權,同時設置的民選議會也體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地方自治。

都道府縣府、縣

1868年,德川幕府的直轄領地被明治政府佔有。其中三都(江户、大阪京都)和5個開港港口作為重要的直轄地區成立了府,其他地區則成立為縣,並分別設立了“知府事”和“知縣事”。藩的統治不變,仍由原來的大名(諸侯)掌管。1869年7月25日,根據各諸侯提出的歸還版圖的申請,由“知藩事”代替諸侯繼續統治原來的各藩(包括已經被廢止的藩)。至此為止,諸侯對於領地和領民的統治權名義上全部歸還給了天皇,但實際上只是改變了江户幕府體制中對於大名及所屬領地的稱謂而已。被稱為府藩縣的這種體制實際上只有府和縣是歸天皇直轄的。
1869年8月24日,太政官決定併發出公告,除京都府東京府大阪府以外的所有地方都統稱為縣,前後將神奈川府、新潟府、越後府、甲斐府、度會府、奈良府、箱館府、長崎府改名為縣。另一方面,雖然天皇此時已經遷往東京,但因為高御座(天皇的寶座,其所在的地方被稱為皇居)並沒有移動到東京,因此高御座所在的京都府在序列上仍排在東京府之前。另外,在太政官發佈公告之前東京府還被稱為江户府,公告發布後改名為東京府。
1871年8月29日開始執行廢藩置縣,即所有的藩都改名為縣,且其行政權歸還給明治政府。自此為止,日本全國各地均為明治政府直轄,並形成了1使(開拓使)3府(東京府、京都府、大阪府)302縣的格局。此時各縣基本上都是由江户時代的各藩或各天領直接改名而來,為了方便管理,明治政府於同年12月將302縣合併為72縣。後來,1876年又經過了一次大規模的縣合併,還根據1878年制定的三個地方新法之一的郡區町村編制法合併並變更了一部分地區,形成了37個府縣的行政格局。對於行政區域的分割運動又於1889年重新制定了市制和町村制、於1890年制定了府縣制和郡制,從而形成了1廳(北海道廳)3府(東京府、京都府、大阪府)43縣。從1890年以後,府縣的合併和分割就再也沒有進行過,只是1943年追加了樺太廳,並於同年將東京府改為東京都,自此東京都的名字沿用。到二戰結束為止,日本全國的行政劃分為:1都(東京都)2廳(北海道廳、樺太廳)2府(京都府、大阪府)43縣。這其中沖繩縣由於1945年至1972年被美國佔領(日本同美國簽訂和平條約,於1952年4月28日生效),因此這段時間內日本的總縣數是42個。
在廢藩置縣之後,縣級長官由“知縣事”改為“縣令”,京都府、東京府、大阪府等府級長官由“知府事”改為“知事”,1886年以後此兩者統一,均稱為“知事”,由內務部派遣的官員擔任。另外,根據1878年制定的3個地方新法之一的府縣會規則(北海道未施行)府縣會作為地方自治的主體享有一定的地方自治權。
1889年開始施行市制,市的代表是市會,跟現代社會的市長還不一樣。此時縣以下的市都是有“市會推薦市長”的,不過府以下的市(東京市京都市大阪市)不設市長,其職務由府知事兼職。這三個市的市長職位是在1898年10月才設立的。

都道府縣

“北海道”的名字是1869年7月在開拓使之前設立的“松前地”和“蝦夷地”改稱並重新設立了11國86郡而來的。這是根據律令制將68國按五畿七道的區分整合形成的。其中度島國的一部分根據廢藩置縣後改為館縣,後又被弘錢縣、青森縣吸收、最終又被開拓使移管。1882年,開拓使被廢止,其轄區內的3縣(函館縣、札幌縣、根室縣)於1886年被廢止合併為“北海道廳”。此時,北海道廳雖然被稱為“北海道”,但只是名字而已,還不是作為自治體名字的“道”的概念。因此當時的行政區域被稱為“廳府縣”。
根據北海道廳官制(1886年(明治19年),敕令第83號)中的規定,北海道廳的長官於其他府縣的知事是同等級的官職。1901年,北海道會法(1901年(明治34年),法律第2號)和北海道地方費發(1901年(明治34年),法律第3號)公佈,設置議會併成為以“北海道地方費”給名稱的地方自治體,其議會的權限比府縣會的權限小。之後,關於樺太在法令上的特例被廢止,成立樺太廳。從此於北海道廳並列形成日本的2廳。
二戰後,隨着1946年9月府縣制的修訂,北海道會法和北海道地方費法廢止,其條文內容被統合進入府縣制,而“府縣制”這個名字也從此改稱為“道府縣制”。修正案附則規定,以前被稱為北海道地方費的自治體改稱為“道”。1947年5月3日,伴隨着地方自治法的實施,北海道廳制廢止,北海道廳也從此作為一個普通的地方公共團體改名稱為“北海道”。

都道府縣

1943年7月1日(二戰尚未結束),東京都市制(1943年(昭和18年),法律第89號)實施。東京都市制規定,東京市於東京府合併並改名為“東京都”,東京市的市制和自治權被剝奪。東京都官制(1943年(昭和18年),敕令第504號)設置“東京都長官”為東京都內務官僚。大達茂雄被任命為第一任東京都長官。雖然東京都根據東京都制設立了都議會,而且舊東京市的各區也設有區議會,但是國家增強了對東京都,特別是區部的直接管制。

都道府縣戰後的都道府縣

1947年4月,曾在日本憲法第92條預定的地方自治法公佈。其中規定了都道府縣不再是以前的“中央政府的下屬機關”,而是與市町村同樣的“普通地方公共團體”,議會的議員和知事都要根據選舉選出。不過1947年4月最初的知事公選是並不是根據地方自治法實行的,而依據的是前面説的府縣制(都府縣制)的東京都制修正案中的地方長官選舉制。這時的日本行政劃分為:1都(東京都)1道(北海道)2府(京都府、大阪府)42縣。此後,美國於1972年歸還沖繩,成立沖繩縣後形成了最終的43縣。
都道府縣雖然是與市町村地位對等的普通地方公共團體,但都道府縣相對於市町村來説是廣域的地方公共團體。因此涉及到廣域的事務、市町村相關的聯絡或者調整,以及規模上或者性質上由市町村處理並不適當的事務都由都道府縣來處理(地方自治法第2條第5項)。
關於都、道、府、縣,這些行政單位的定義,地方自治法裏並沒有明確的記述。

都道府縣主要組織

都道府縣執行機關

.首長(都道府縣知事)
.│ ├ 副知事(首長(知事)部局)
.│ └ 會計管理者(出納局)
.├ 地方公營企業
.│ └ 縣營水道、企業廳、交通局等
.└ 行政委員會
......├ 教育委員會
......├ 事務局(教育廳)
......├ 高等學校、特別支援學校、圖書館、博物館等
......├ 公安委員會
......├ 警察本部
......├ 警察署、派出所、駐在所等
......├ 選舉管理委員會(事務局)
......├ 監察委員會(事務局)
......├ 人事委員會(事務局)
......├ 勞動委員會(事務局)
......├ 收用委員會(事務局)
......├ 海區漁業調整委員會(事務局)
......└ 內水面漁場管理委員會(事務局)

都道府縣決議機關

.地方議會(事務局)

都道府縣其他相關

都道府縣納税

都道府縣民税、地方消費税、事業税、房屋所得税、汽車税、輕油引取税、汽車所得税、都道府縣煙草税、礦區税、狩獵税、高爾夫場使用税

都道府縣縣一覽表

縣(日語:県)為一級行政區(面積遠小於中國的省),日本共有43縣:
地區
所領縣份
東北地方
中部地方
近畿地方
中國地方
四國地方
九州地方
九州本島
琉球羣島
都道府縣標章一覽 都道府縣標章一覽

都道府縣信息數據

都道府縣地名、行政中心、人口面積一覽表
序列
漢字地名
平假名地名
行政中心
面積(平方公里、排名)
人口
01
北海道
ほっかい どう
札幌(さっぽろ)
83452.47(1)
5,627,424
02
青森縣
あおもりけん
青森(あおもり)
9606.26(8)
1,436,628
03
巖手縣
いわてけん
盛岡(もりおか)
15278.51(2)
1,385,037
04
宮城縣
みやぎけん
仙台(せんだい)
6861.51(17)
2,359,991
05
秋田縣
あきたけん
秋田(あきた)
11612.11(6)
1,145,471
06
山形縣
やまがたけん
山形(やまがた)
9323.34(9)
1,216,116
07
福島縣
ふくしまけん
福島(ふくしま)
13782.54(3)
2,126,935
08
茨城縣
いばらきけん
水户(みと)
6095.62(23)
2,985,676
09
櫪木縣
とちぎけん
宇都宮(うつのみや)
6408.28(20)
2,016,452
10
羣馬縣
ぐんまけん
前橋(まえばし)
6363.16(21)
2,024,044
11
埼玉縣
さいたまけん
さいたま(埼玉)
3767.09(39)
7,053,689
12
千葉縣
ちばけん
千葉(ちば)
5156.15(27)
6,056,159
13
東京都
とうきょうと
新宿區(しんじゅくく)
2187.08(45)
12,064,101
14
神奈川縣
かながわけん
橫濱(よこはま)
2415.42(43)
8,489,974
15
新潟縣
にいがたけん
新潟(にいがた)
12582.37(5)
2,431,396
16
富山縣
とやまけん
富山(とやま)
4247.22(33)
1,111,602
17
石川縣
いしかわけん
金澤(かなざわ)
4185.32(35)
1,173,994
18
福井縣
ふくいけん
福井(ふくい)
4188.76(34)
821,589
19
山梨縣
やまなしけん
甲府(こうふ)
4465.37(32)
884,531
20
長野縣
ながのけん
長野(ながの)
12598.48(4)
2,196,012
21
岐阜縣
ぎふけん
岐阜(ぎふ)
10209.3(7)
2,107,293
22
靜岡縣
しずおかけん
靜岡(しずおか)
7328.61(13)
3,792,457
23
愛知縣
あいちけん
名古屋(なごや)
5153.81(28)
7,254,432
24
三重縣
みえけん
津(つ)
5760.72(25)
1,867,166
25
滋賀縣
しがけん
大津(おおつ)
4017.36(38)
1,380,343
26
京都府
きょうとふ
京都(きょうと)
4612.93(31)
2,647,523
27
大阪府
おおさかふ
大阪(おおさか)
1893.18(46)
8,817,010
28
兵庫縣
ひょうごけん
神户(こうべ)
8392.42(12)
5,590,381
29
奈良縣
ならけん
奈良(なら)
3691.09(40)
1,421,367
30
和歌山縣
わかやまけん
和歌山(わかやま)
4725.55(30)
1,036,061
31
鳥取縣
とっとりけん
鳥取(とっとり)
3507.19(41)
606,947
32
島根縣
しまねけん
松江(まつえ)
6707.32(18)
742,135
33
岡山縣
おかやまけん
岡山(おかやま)
7008.63(15)
1,957,056
34
廣島縣
ひろしまけん
廣島(ひろしま)
8476.95(11)
2,876,762
35
山口縣
やまぐちけん
山口(やまぐち)
6110.76(22)
1,492,575
36
德島縣
とくしまけん
德島(とくしま)
4145.26(36)
809,974
37
香川縣
かがわけん
高松(たかまつ)
1861.7(47)
1,012,261
38
愛媛縣
えひめけん
松山(まつやま)
5676.44(26)
1,467,824
39
高知縣
こうちけん
高知(こうち)
7104.7(14)
796,211
40
福岡縣
ふくおかけん
福岡(ふくおか)
4971.01(29)
5,049,126
41
佐賀縣
さがけん
佐賀(さが)
2439.23(42)
866,402
42
長崎縣
ながさきけん
長崎(ながさき)
4092.8(37)
1,478,630
43
熊本縣
くまもとけん
熊本(くまもと)
6908.45(16)
1,842,140
44
大分縣
おおいたけん
大分(おおいた)
5804.24(24)
1,209,587
45
宮崎縣
みやざきけん
宮崎(みやざき)
6684.67(19)
1,152,993
46
鹿兒島縣
かごしまけん
鹿兒島(かごしま)
9132.42(10)
1,753,144
47
沖繩縣
おきなわけん
那霸(なは)
2271.3(44)
1,360,83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