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郵差

(2012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郵差》是2012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安東尼奧·斯卡爾梅達。該書主要講述了50年代一名郵差和一位詩人之間發生的事,兩人之間從陌生到相識到熟知再到陰陽兩隔,這裏面發生了各種感人的故事。
中文名
郵差
作    者
[智利]安東尼奧·斯卡爾梅達
類    別
外國小説
譯    者
李紅琴
出版社
重慶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2年8月1日
頁    數
183 頁
定    價
20 元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36691308

郵差內容簡介

50年代,智利詩人聶魯達流亡意大利期間,居住在一個小島上,小島上的人民以捕魚為生,安靜而平和。然而詩人的信件常常堆積如山,需要專人來投遞,精通文字的馬洛成為了聶魯達專職的郵差,每天騎着自行車送信倒也樂此不疲。
詩人們的身邊總是美女圍繞的,聶魯達每天都會寄自世界各地的信件,女士們的佔了大部分,馬洛看在眼中,不禁產生了和詩人進一步接觸的願望。每一次的接觸都令郵差馬洛和詩人聶魯達的關係更進一步,不同階級的兩個人坐在沙灘上談論詩歌和生活。
馬洛愛上了旅館老闆娘的漂亮女兒蘇西,於是向詩人求寫詩一首送給愛人。聶魯達回答:“我要寫詩一定要有靈感,這個我寫不了。”馬洛則反問:“你還拿諾貝爾文學獎呢,怎麼會連這麼簡單的東西都寫不出來。
”大海深沉而寧靜,愛情在慢慢滋生,詩人和郵差的友誼也在不經意間加深。
次日,大詩人送給郵差一本精緻的記事簿,並騎車來到旅館,當着旅館老闆娘一家的面在記事簿的扉頁上留言:“送給我的好同志──馬洛。
聶魯達。” 有了詩人的幫助,郵差的生活煥然一新,他開始嘗試寫詩,而對生活的細微感受和如火的激情則深深打動了蘇西,不久他們攜手進入教堂。在婚禮上,聶魯達收到了國內解除其通緝令的消息。詩人和郵差深情話別,兩個人緊緊擁抱在一起。
詩人重新回到革命救亡運動中去,而失業的郵差則陷入了對詩人無限的懷念中去了。從此再沒有任何關於詩人的消息。受到詩人鼓勵的郵差,開始練習寫作,在共產黨的一次集會中,馬洛有幸成為工人們推選的詩人上台朗誦,場面熱烈,令人激動萬分。然而,在鎮壓中,馬洛不幸喪命。
幾年後,聶魯達回到小島,這個時候才知道了郵差的死訊。而蘇西也尊重馬洛當年的遺願將他們的孩子命名為聶魯達。聶魯達安靜的聽着馬洛當年為他精心錄製的聲音,馬洛在錄音帶上的聲音解釋到“第一,是海灣的海浪聲,輕輕的;第二,海浪,大聲的;第三,略過懸崖的風聲;第四,滑過灌木叢的風聲;第五,爸爸憂愁的漁網聲;第六,教堂的鐘聲;第七,島上佈滿星星的天空,我從未感受到天空如此的美;第八,我兒子的心跳聲。” 詩人靜靜地聽着,而大海也在暗自嗚喑吧。
這是一個悲喜交雜的故事。197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聶魯達不朽詩句的力量與熱情,激盪出一場深刻感人的往年情意。 在一封封信件的收送往返間,郵差馬里奧與詩人聶魯達間的友誼日漸滋長,當馬里奧愛上了島上一位年輕豔麗的酒館女侍時,他便央求詩人指點他寫詩以追求他的夢中情人。不旋踵間,在生動譬喻、情誼交織的相互唱答中,島上的空氣也隨之炙烈、濃郁了起來……

郵差作者簡介

安東尼奧·斯卡爾梅達(Antonio Skármeta,1940—),是拉丁美洲“文學爆炸”後至今仍活躍在文壇上的一位重要作家。1973年智利發生右翼軍事政變時,斯卡爾梅達從智利流亡到西德,在這期間,他成為歐洲倍受尊崇的作家、教授、演説家以及影片導演。他的作品充分反映出當時許多拉丁美洲知識分子對於民主的嚮往,大部分作品都已被翻譯成二十種以上的語言版本。他憑藉多年以來在文學、文化領域中的諸多成就,不但在拉美享有盛譽,在歐洲乃至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位有影響、風頭正勁的作家。
巴勃羅·聶魯達( Pablo Neruda,1904—1973)智利詩人。生於帕拉爾城。少年時代就喜愛寫詩,16歲入聖地亞哥智利教育學院學習法語。 1928年進入外交界任駐外領事、大使等職。1945年被選為國會議員,並獲智利國家文學獎,同年加入智利共產黨。後因國內政局變化,流亡國外。曾當選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獲斯大林國際和平獎金。1952年回國,1957年任智利作家協會主席。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1924)和《詩歌總集》(1950)。1971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郵差譯者簡介

李紅琴首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西班牙語系導師。1999年赴智利首都聖地亞哥進修拉丁美洲文學,其間曾拜訪智利作家斯卡爾梅達。譯者語1967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西班牙語系。多年來在高校從事西班牙文學拉丁美洲文學教學和研究工作,曾先後赴西班牙、哥倫比亞和智利研修西班牙和拉美文學,發表研究論文多篇,譯著多部,包括本書作者的另一部長篇小説《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