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郯城第五中學

鎖定
山東省郯城第五中學,坐落在京滬高速公路西側、魯南古鎮歸昌鄉政府駐地,環境漂亮,交通便利。
中文名
郯城第五中學
創辦時間
1958年
校    訓
勤勉謹慎,謙和樸誠
類    別
縣直初中
現任校長
丁勳
所屬地區
中國山東
建築面積
6000餘平方米

目錄

郯城第五中學簡介

學校佔地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餘平方米。已建成學生宿舍樓一座,餐廳一座。現有1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600多人。
學校教學設備齊全,教學條件優越,具有現代化的教學辦公大樓,建有理、化、生實驗室、閲覽室、圖書室、規範運動場、微機室、校園寬帶網等。校園美化綠化獨具匠心,令人心曠神怡,是學生生長的理想場所。學校具有一支愛崗敬業,學識廣博,業務精深,教風嚴謹的教員隊伍。現有教職員工72人,其中高級職稱7人,中學一級教員 38人。省、市優秀教員、班主任,師德標兵26人。市、縣教學能手新秀5人,現有19項縣、市級課題立項。

郯城第五中學發展

近年來,學校一直貫徹“以德立校,育人為本,從嚴治校,質量第一”的辦學目標,構成了“對等、耐煩、機智”的教風和“勤學、多思,求索”的學風,全體師生以“謙和樸誠、勤奮謹慎 ”為校訓,以“自知自勝、自助自強、有胸懷 。有擔當、有信仰、有境地 ”請求自己 。信守“不懶散,不貳過,不自欺,不欺人,不敷衍,不作弊”的榮譽守則。不時推進規則教育,禮儀教育,鼓舞 教育,賞識教育,構成了郯城第五中學鮮明的德育特徵。學校注重細節培育,教育實行“五小”工程即:短髮工程、書聲琅琅工程、歌聲響亮工程、見面問好工程、個性健身工程。“五聲”共鳴調和音:一是讀書聲,書聲琅琅;二是軍歌聲,歌聲響亮;三是問候聲,輕柔悦耳;四是口號聲,氣壯山河;五是回答 聲,聲音洪亮。本學期將“五小”工程延伸為“五個一”活動,“五個一”即:“一書”——《大學》;“一文”——《千字文》;“一拳”——軍體拳;“一操”——第九套廣播 體操;“一球”——乒乓球。
"一書"、“一文”讀誦經典,讓學生傳承中華文化,傳承經典文化,增強 文化底藴;“一書”“一文”使人安靜、安寧、深化 、深邃、樸素、質樸;一拳“、”“一操”、“一球”使人安康健美、陽光、生動躍動、積極向上。“一拳”、“一操”、“一球”教會學生健身,增強 自我體質,永做陽光少年。爭取人人都會軍體拳,個個都會乒乓球,大家擺臂走向前。”往常 “一書”的背誦,句讀停頓,節拍明晰,之乎者也,餘音繞樑。“一文”的讀誦朗朗上口,一挫一頓,氣貫如虹,聲播遠方。“一拳” 、“一操”口號震天,動作齊整,堅毅 有力,招招式式,有板有眼,球枱上你推我擋,旋轉,落點,速度,精雕細琢;轉身起板,扣殺,雷霆萬鈞。
學校校園樹立 追求“校園無空地,處處都育人”的境地,校園文化中的銀杏文化、蘭竹文化、魚水文化,銀杏文化初具範圍:榕樹蓊鬱,修竹婆娑,荷塘清清,蘭草芊芊,綠樹成蔭已成為學校一道靚麗的育人景色線。
校園文化樹立 注重從細節入手 ,時時育人。房前屋後,辦公室、教室、走廊,過道都有飽含人情味得標語。
在教學上以課題研討為依託,展開研討性學習,增強校本教研,曾經有多個市、縣級課題結題。研討成果喜人。
閲歷六十多年的風雨洗禮,礪練構成了五中人特有的肉體內涵——以校為家的樂業肉體,不記得失的貢獻肉體,厚積薄發的治學肉體,團結協作的團隊肉體,追求傑出的創新肉體,這使得五中的辦學範圍。辦學品位不時上升。特別是近兩年,在各級黨委政府及縣教育局的正確指導下。學校一班人內抓管理,外抓形象,學校容顏 發作龐大 變化。教學質量顯著進步,辦學名名譽鵲起,學校先後取得市、縣級肉體文化單位,教學示範校、最佳效勞單位、安全校園、綠色學校、教書育人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郯城五中正以嶄新的容顏 ,昂揚 的姿勢,為全力打造郯城現代教育名校——“個性五中、品牌五中、大眾 五中”而努力鬥爭。 [1]  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一定能共創輝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