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郯國故城

鎖定
郯國故城,位於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北部、護城河北岸,是山東省年代較早、面積較大、保護較好的古城址之一,是周至漢朝的遺址。 [1] 
郯國故城所在地貌為平原,城址平面呈北寬南窄的梯形,周長4696米。城門以青石構築,城牆用夯土築成。郯國故城對於研究山東地區東夷古國史和周至漢時期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以至中華民族統一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 [1]  [5] 
1977年12月23日,郯國故城被公佈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06年5月25日,郯國故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22年,郯國故城被公佈為3A級景區 [3] 
中文名
郯國故城
地理位置
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
所處時代
周至漢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天
相關文獻
《通志·氏族略》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0119-1-119 [2] 

郯國故城歷史沿革

故城一角 故城一角
周威烈王十二年(公元前414年),秦置郯郡,漢置郯縣,唐省縣入臨沂,宋金因之,元末復置郯城縣。
1989年2月,城外郯城二中在院內挖樹坑時發現3座東周墓葬。
1990年起,臨沂市文物部門先後多次對該遺址進行過考古調查,並進行了考古勘探和試掘工作,對城牆進行了解剖。
1995年,考古調查時發現位於故城中區、北關二村西南部的冶鐵作坊遺址。 [5] 

郯國故城遺址特點

  • 綜述
郯國故城全景
郯國故城全景(5張)
郯國故城位於郯城縣北100米處的高地上,故城呈現不規則四邊形,周長4670米,其中東牆1370米,西牆1260米,南牆730米,北牆1260米。北牆和西牆大部分保存尚好,為夯土築成,現存殘牆高3~4米,牆基寬35~40米。原城有4個城門,均以青石築成。 [4] 
  • 城牆
城牆為地面起建,沒有基槽,系將原始地面略加平整就地起建。但因原地勢高低不平,低窪地也全部經過夯打。城牆分主體和內外護坡三部分。牆基總寬45、城牆主體寬20~25米。城牆夯土為黃黏土,夯層厚10釐米左右,夯打堅實,夯面平整。窮窩有2種,一種為集束棍夯,夯窩圓形圜底;一種為圓形平底的夯窩,直徑10~20釐米。夯層中使用了木骨,每相隔0.6~1米的高度鋪一層木棍,間距0.5米左右。根據牆基下發現的灰坑和戰國晚期的甕棺葬,推斷城牆始建年代為戰國晚期至漢代初年。 [5] 
  • 墓葬
城外郯城二中在院內挖樹坑時還發現3座東周墓葬,其中1號墓才長2.8米、寬2米,棺槨僅見板灰痕,棺內骨架一具,頭向東,為仰身直肢葬。隨葬品比較豐富,主要有青銅編鐘8件、鼎1件,陶器有編磬13件、鼎6件、豆12件、鬲6件、甕9件。該墓的時代為戰國早中期,根據隨葬編鐘、編磬的規格來看,墓主身份當屬貴族一級。經初步調查與勘探,這裏是一處較大的東周墓地。 [5] 

郯國故城文物遺存

在郯國故城範圍內深翻土地、挖溝築渠時,經常出土西周、春秋、戰國及漢代的殘陶片、瓦當、殘陶豆等,還出土過秦半兩、楚國鬼臉錢漢五銖,並經常發現缸瓦井,直徑為50~70釐米。 [4] 

郯國故城文物價值

從城內戰國文化層堆積較厚、遺物豐富且又埋葬有貴族墓等現象來看,這裏在戰國時期即是一處重鎮,或即是郯國在戰國早中期遷都於此的晚期都城。對城牆進行了解剖並於城內發現了製陶作坊遺址、冶鐵作坊遺址和東周時期的墓葬,進一步加深了對該城址的認識。 [5] 

郯國故城保護措施

郯國故城
郯國故城(2張)
1977年12月23日,郯國故城被公佈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06年5月25日,郯國故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郯國故城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郯國故城,位於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東路68-5正北方向100米。
  • 交通信息
從郯城火車站駕車,大約11分鐘到達郯國故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