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郯,漢語二級字 [5]  ,讀作郯(tán),〔郯城〕地名,在中國山東省。 [1]  [4] 
中文名
拼    音
tán
部    首
五    筆
OOBH
倉    頡
FFNL
注    音
ㄊㄢˊ
結    構
左右結構
形    聲
從炎、阝聲
部外筆畫
8
總筆畫
10
繁體部首
繁體總筆畫
15
筆順編號
4334433452
四角號碼
97827
UniCode
CJK統一漢字 U+90EF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郯tán
⒈ 〔郯城〕地名,在中國山東省。 [4] 
基本詞義
◎ 郯 Tán
〈名〉
古國名 [Tan state]。在今山東省郯城北。 [4]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徒甘切《正韻》徒藍切,𠀤音談。國名。《説文》少昊之後所封。《春秋·宣四年》公及齊侯平莒及郯。
《昭十七年》郯子來朝。
邑名。《前漢·地理志》郯縣,屬東海郡
姓。《集韻》郯以國為氏。通作談。 [2] 
説文解字
【卷六】【邑部】郯
東海縣。帝少昊之後所封。從邑炎聲。徒甘切 [3] 
説文解字注
(郯)東海縣。東海郡郯、二志同。今山東沂州府郯城縣縣西南百里有故郯城。帝少昊之後所封。前志曰。郯、故國。少昊後。盈姓。按盈卽嬴字。宣四年經曰。公及齊矦平莒及郯。從邑。炎聲。徒甘切。八部。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