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鋭鋒

(可持續發展素養研究與測評中心主任)

鎖定
1997年就讀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師從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創建人之一郭華教授。長期從事教育教學研究與運營,涉及大學職業教育、大學外語改革、中小學培訓、課程標準研究、專業師資培訓、教學質量評估方面 [1]  ,可持續發展教育研究與實踐 [2] 
中文名
郭鋭鋒
外文名
Jump Kuo
畢業院校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職    業
教師
代表作品
《ASAP英語潛能教練課程》

郭鋭鋒社會職務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asap英語口語教師培訓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asap英語口語教師培訓 [1]
曾任北京科技職業學院外語旅遊學院院長、中國教育學會英語教育教學特邀專家、首都國際機場英語學習工程總顧問 [1]  、首都國際機場英語師資培訓負責人 [1]  、北京大學基礎教育與教師教育中心專家組成員、北京新國人教育集團董事、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培訓中心專家;兼任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全國工作委員會可持續發展素養研究與測評中心主任

郭鋭鋒課程編著

迎奧運英語培訓留念 迎奧運英語培訓留念
《聯合國維和部隊出國口語系統訓練課程》 [1] 
《同點多角度同心圓教學模式訓練體系》 [1] 
《PIE專業教師英語語音教練技術》 [1] 
《基於新課標下的小學英語教師專業化培訓》 [1] 
《ASAP英語潛能教練課程》 [3] 
《首都國際機場全崗位英語教材體系》 [1] 
《大學公共英語改革可行性方案實操》等 [1] 

郭鋭鋒研究方向

歐洲語言聯盟框架CEFR、美國5Cs外語教育標準 [1] 
高等職業教育、教育教學體系建設
大中小學外語改革、課程標準化研究 [1] 
教師專業化培訓、教學質量評估等方面 [1] 

郭鋭鋒人物履歷

1998年與郭華教授經營北京建明外語學校,面向二外大學教師子弟教授英語。在二外大學期間創建了第一個“實戰英語口語”俱樂部 [1] 
郭鋭鋒老師培訓現場 郭鋭鋒老師培訓現場
郭鋭鋒老師錄音現場 郭鋭鋒老師錄音現場 [1]
2000年,在北京首推“出國人員口語封閉訓練模式”,開創了“全天候封閉式英語集訓營”學習模式,並在北京成功舉辦人數達1500人的封閉式集訓營,同期任李陽瘋狂英語中國長江以北地區的中外師資培訓總監 [1] 
2001年-2002年,聯合創建北京新國人學校,開始推廣ASAP英語學習法,完成北京市中小學200場英語學習巡講,包括北師大二附中、北大附中、人大附中、清華附中、北京四中等重點學校 [1] 
郭鋭鋒老師培訓現場 郭鋭鋒老師培訓現場
2002年-2003年,兼任迎奧運首都國際機場英語學習工程總顧問,完成了首都機場英語師資培訓項目監、首都國際機場總裁及高管英語培訓。完成了首都國際機場26個服務崗位的300個工作場景的英語教材體系的策劃、編寫和師資培養 [1] 
2003年—2004年,完成個人ASAP大學生英語學習北京高校巡迴演講。同期應中國教育學會邀請完成了全國部分地區的英語新課標師資培訓任務 [3] 
2004年—2006年,策劃並推出新國人青少兒英語培訓體系,與北京西城區20所中小學全面合作 [1] 
郭鋭鋒老師培訓留念 郭鋭鋒老師培訓留念
2007年-2009年,與北科院合作成立新國人外語旅遊學院,任學院董事、執行院長。重新組建了120位專職外語講師團隊,完成了北科院外語旅遊學院十二個專業的優化設置,和實習實訓企業的對接。從2007年8月起,實施全校二十五個二級學院共計一萬五千人次的大一新生的公共英語能力教學改革,78%的新生經過6個月的系統訓練,獲得了劍橋大學聖三一口語等級證書,能用英語進行日常學習交流,該項成果得到了教育部領導的認可 [1] 
2010年-2012年,北京新國人教育聯合北師大心理專家、新課標英語專家,共同推出北京市英語綜合素質培養體系,併成功舉辦首次“西城區中小學生英語綜合素質大賽” [1] 
2012年-2013年,清華同方、新國人教育、北師大心理專家共同研發“好題本智慧學習平台”,打造了中國第一款“智能學習PAD”,線上初高中英語考試助手,錯題本和即時家教學習平台 [1] 
好題本PAD產品 好題本PAD產品 [4]
2014年,與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培訓中心共建“北京師大勵耘青少年學習中心”,該中心針對基礎教育培訓機構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及政策支持 [1] 
2015年 研發推出了中國首家“精準教育雲平台”,面向公辦學校、培訓機構提出線上線下o2o全套解決系統方案,包括雲題庫、智能組卷 、智能備課APP,學生錯題本APP,家長端,校長端等集成應用系統。
2019可持續發展大會,郭鋭鋒主任談ESD 2019可持續發展大會,郭鋭鋒主任談ESD
2018年11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工作委員會和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全國工作委員會指導下,與北京易教空間共建可持續發展素養研究與測評中心,兼任中心主任,負責可持續發展素養的研究與推廣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