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連貽

鎖定
郭連貽:生於1930年,山東省鄒平縣人。布衣學者,著名書法家,家境貧寒,19歲參加解放軍,1970年參加林園,志願得以發展,在濱州被稱五老之一。
中文名
郭連貽
出生日期
1930年
職    業
布衣學者,著名書法家
出生地
山東省鄒平縣

郭連貽人物簡介

郭連貽,齋號“漏月軒”,取屋頂洞開有月光篩下之意。布衣學者,曾編纂《鄒平縣誌》,先後撰寫《鄒平詩苑溯古》、《范仲淹流寓考》、《段成式鄉貫應從鄒平説》、《義和拳在鄒平起事始末》、《樸學大師成瓘》等文。 幼習書法,初學趙孟頫、顏真卿諸帖,後學李邕《麓山寺碑》、虞世南《孔子廟堂碑》、米芾墨跡,至中年習北碑《張玄墓誌》、《張猛龍碑》、《鄭文公碑》等。書法作品多次在《中國書法》、《中國文化報》、《書法導報》、《大眾日報》、《藝術中國報》、《濱州日報》、《大眾日報書畫版》等發表。 現為山東省文史館研究館館員、濱州市書法家協會顧問、濱州市政協委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郭連貽人生經歷

幼家寒,十歲失怙,從塾師讀《孟子》未竟而輟學。十八歲謀食江南,曾從吳晉民先生讀《左氏春秋》,從衡陽王大管先生學詞章之學,生計多艱,時有轉徙,然餘生性好學,於詩文未嘗久離也。十九歲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曾任三百一十二團小報編輯,團政秘書。於1958年復員歸田。軍旅生活十年以往,蒙黨培育,而未建功,其後生涯,則遊移於稼穡筆墨之間,曾作鍘草農工,河上車伕,農中教。回首往事,頗有難言者也。1970年,被生產隊派為園林看管,則別有天地矣。居處層巒疊嶂,林木茂鬱,草棚瓜架,流水繞户,夜對青燈,但聞蟄吟,讀書寫字,時光不迫,自謂得其所矣。1983年蒙老友鄒平縣文化館館長王紅同志之推轂被聘編纂《鄒平縣誌》。又得當時史志辦公室領導曲延慶同志之關注,以及政協辦公室主任成學炎同志薦引,曾編選《鄒平歷代詩選注》一書出版,鄒平人知淹沒已久的清初大詩人張實居,清道光年間女詩人郝秋巖等前賢文望始自《鄒平歷代詩選注》之介紹。俟後,對編寫《鄒平縣誌》作為資料之徵用,曾先後撰寫《鄒平詩苑溯古》、《范仲淹流寓考》、《段成式鄉貫應從鄒平説》、《義和拳在鄒平起事始末》等。於地方文史多有涉獵。先後以《編志餘話》為總題,撰寫了《范仲淹留別鄉人是一首偽詩》、《一代史學家馬宛斯》等十數篇並作為文史資料,在省文史研究館出版的《鵲華館老》一書中徵用。2003年與友人合作,將清初大詩人張實居的《蕭亭詩選》一書註釋出版。幼習書法,未獲師教,以家貧不能延師故也。初習趙《妙嚴寺記》,後改習顏體,又臨習過唐李邕《麓山寺碑》、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後受康南海影響,喜愛北碑,曾臨習過《張玄墓誌》、《張猛龍碑》、《鄭文公碑》等。在1992年濱州書協為我舉辦了“郭連貽書法藝術研討會”;1997秒年 作為濱州地區五老之一(其他四老為宋勉之、石雨田、高鍾亭乍啓典)參與了濱州地區書協舉辦的“五老書畫展”。1996年由省《書法藝術報》以“道法自然、老農意趣”為題,為我作了專題介紹;1997年,河南省《書法導報》以《張玄墓誌》《疲憊而孤獨的旅人》為專題,作了專題介紹,同年,省電視台在“今日濱州”、“消閒時光”等欄目作了專題採訪播放。1999年由全國著名書法家政法學院教授於明詮先生以“老蔓纏松飽霜雪”為題撰文刊登在《中國書法》1999年第七期“現代名家”欄目。2004年6月5日至16日中央四台承辦由直屬國務院新聞對外宣傳製作中心拍攝的《中國農民——郭連貽》在香港“鳳凰衞視美洲台”對美國西海岸播放。書法作品在《中國書法》、《中國文化報》、《書法導報》、《大眾日報》、《藝術中國報》、《濱州日報》、《大眾日報書畫版》發表。
郭連貽書《二十四詩品·典雅》:
郭連貽書《二十四詩品·典雅》 郭連貽書《二十四詩品·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