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賽珊

鎖定
郭賽珊,女, 生於1938年10月24日,福建莆田人,中西醫結合臨牀專家。1960年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系畢業。北京協和醫院原中醫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腦血管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姓    名
郭賽珊
性    別
籍    貫
福建莆田
出生日期
1938年10月24日
臨牀職稱
主任醫師
教學職稱
教授
畢業院校
上海第一醫學院
專    業
中醫
科    室
中醫科
執業地點
北京協和醫院

郭賽珊教育經歷

1960年 上海第一醫學院(現上海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
1960年-1970年 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病理教研室(工作)。
1971年-1972年 中國醫學科學院“西醫學習中醫班” (學習)。
1972年-1978年 中國醫學科學院“西醫學習中醫班” (教學工作)。
1979年-1980年 北京高級中醫師資格進修班幹部(學習)。
1975年-1988年 師從著名中醫祝諶予教授,繼承整理其學術思想。

郭賽珊工作經歷

1976年至今,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的臨牀研究組組長;
1978年-1985年 北京協和醫院中西醫主治醫師;
1985年-1990年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副教授;
1989年-1990年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中醫科副主任;
1991年-1998年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中醫科教授、主任;
1996年-1997年 美國聖安東尼奧德州大學漢方醫學研究所訪問教授。

郭賽珊出診時間

每週三下午(特需門診)。

郭賽珊研究方向

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50餘年,擅長糖尿病及其慢性併發症、內科疑難雜病、婦科病、睡眠障礙、抑鬱症、不孕不育、腫瘤術後及放化療期間治療。目前承擔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腦血管病的科研任務。

郭賽珊學術兼職

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國際華夏醫學會顧問等。

郭賽珊學術思想

郭師認為,不淪是中醫還是西醫,糖尿病治療的基本原則是一致的,都主張個體化治療。即首先從基礎治療(精神調節、飲食控制、適當運動)做起,未能達到治療目標時才使用藥物治療。中醫和西醫治療糖尿病的療效都是肯定的。基礎治療後血糖控制不能達標時,應用西藥(包括胰島素)毋庸置疑,但在緩解症狀、提高生活質量、改善各項病理指標及延遲糖尿病井發症的發生方,中醫具有很大優勢。如飲食治療方案的制定不僅要體現西醫糖尿病營養學的原則,也應符合中醫辨證施食的理論,按食物的性味辨證施食,施膳,若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或有糖尿病併發症出現時,應及時、規範地用西藥將血糖控制在達標的水平內,同時輔以中醫辨證淪治;而當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加大胰島素用量不能改善病情,或雖血糖控制平穩,但許多臨牀症狀仍很突出時,就應以中醫辨證論治為主,解除患者最痛苦的症狀,再根據病情合理應用西藥。對於一部分血糖控制理想的患者,中西醫治療的介入可以減少甚至停服西藥。

郭賽珊科研成果

先後完成了衞生部及中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課題4項,參加的課題獲成果獎3項。“血液流交學指標的建立及臨牀應用”,1990年獲得協和醫院科技成果三等獎;“治療糖尿病新藥金降糖片的研究”,1993年獲得衞生部醫藥衞生科技進步三等獎;“西醫高等院校中醫教學改革的嘗試” 1998年獲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成果二等獎。
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金降糖片治療氣陰兩虛火旺型糖尿病臨牀及實驗研究”獲全國第二屆中青年中西醫結合學術會優秀論文獎,並獲1993年中國中西醫結合學術雜誌優秀論文三等獎;“降脂中藥片對高脂血症患者膽固醇、甘油三脂、6-keto-PGFlα及TXB的影響” 1991年獲得中西醫結合優秀論文獎。
參加著書7部,其中主編的《祝諶予臨牀經驗集》1995年獲得世界傳統醫學大會優秀成果獎。

郭賽珊獲獎情況

2008年榮獲“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
“郭賽珊名醫工作室”獲得“全國首屆先進名醫工作室”

郭賽珊主要論文

[1] 郭賽珊,梁曉春,祝諶予,陶麗華,王琰. 益氣養陰活血方對糖尿病血瘀證病人體外血栓形成試驗的影響[J]. 中醫藥研究,1989(03).
[2] 郭賽珊,梁曉春,洪光,王培珊,王香定,季元,郭賽琪,王琰,陶麗華,祝諶予. 益氣養陰活血方治療糖尿病人的舌質及全血粘度的變化[J]. 中醫雜誌,1989(02).
[3] 賽珊,梁曉春,祝湛予,王琰,陶麗華,郭賽琪. 糖尿病人紅細胞可濾過性的觀察[J]. 山西醫藥雜誌,1988(05).
[4] 梁曉春,郭賽珊,王香定,孫懿珍,沈瑛,姚富英,謝明智,申竹芳,劉海帆,劉京. 金芪降糖片治療氣陰兩虛火旺型糖尿病臨牀及實驗研究[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3(10).
[5] 郭賽珊,梁曉春,王香定,張孟仁,史澤,張延華,祝鎔. 降糖中藥片治療氣陰兩虛型糖尿病60例臨牀觀察[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3(05).
[6] 陳玉碧,郭賽珊. 糖尿病與過氧化脂質和超氧化物歧化酶[J]. 醫學研究通訊,1992(12).
[7] 梁曉春,郭賽珊,張孟仁,王香定,徐惠媛,張延華,肖殿模,王小魯,張俊寶. 降脂中藥片對高脂血症患者膽固醇、甘油三酯、6-keto-PGF1α、TXB2的影響[J]. 中西醫結合雜誌,1991(01).
[8] 郭賽珊,張孟仁.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中醫治療舉隅[J]. 山西中醫,1991(03).
[9] 梁曉春,郭賽珊. 腎虛、衰老與自由基的關係以及補腎藥對自由基的影響[J]. 中西醫結合雜誌,1990(08).
[10] 郭賽珊,梁曉春,殷鳳華,王香定,郭賽琪. 糖尿病患者小腿血流量測定及活血化瘀法治療對其影響的觀察[J]. 中西醫結合雜誌,1990(11).
[11] 郭賽珊,陳玉碧,梁曉春,王香定,張宏,孫仁宇. 仙貞片對腎虛血瘀Ⅱ型糖尿病患者紅細胞SOD、血清LPO及血脂、血糖的影響[J]. 中醫雜誌,1995(05).
[12] 張家慶,郭賽珊,何國芬,梁曉春,熊曼琪,朱章志. 關於糖尿病併發症中西醫結合治療及研究[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6(01).
[13] 梁曉春,郭賽珊. 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思路與方法[J]. 中醫雜誌,1999(01).
[14] 申濤,郭賽珊. 糖尿病患者紅細胞變形性的研究概論[J]. 中國血液流變學雜誌,1999(01).
[15] 申濤,郭賽珊,梁曉春,王琰,陶麗華. 中藥仙貞片對氣陰兩虛兼腎虛血瘀2型糖尿病患者紅細胞變形性的影響[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8(07).
[16] 潘明政,郭賽珊. 糖尿病證型及其實質的臨牀研究[J].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2(02).
[17] 郭賽珊,田愛平.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驗案一則[J].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4(04).

郭賽珊出版著作

主編《祝湛予臨牀經驗集》、《中藥藥理與臨牀研究進展》,副主編《實用中西藥臨牀治療手冊》,參編《實用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學》。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薪火傳承集——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精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1
  • 2.    王琴,胡曉峯.當代名老中醫圖錄:中醫古籍出版社,2007.2
  • 3.    .http://www.pumch.cn/Item/224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