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裏口行宮

鎖定
郭裏口行宮,位於白洋淀東北,郭裏口村東,座北朝南,三面環水,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
中文名
郭裏口行宮
佔地面積
約 6 畝
建    於
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
建築風格
明、清建築風格
郭裏口村周圍地形呈龜蛇狀,行宮坐落龜首"福"地取"益壽延年"之意。行宮佔地約6畝,建有萬歲宮3間,千歲宮3間,朝房5間,書房3間,御膳房3間。行宮為典型的明、清建築風格,結構嚴謹,佈局合理,雕樑畫棟、富麗堂皇。康熙皇帝為行宮御題匾額"溪光映帶"。
第一個宮院為千歲殿,供皇帝水圍之餘,在這裏批閲奏章、召見官員、發佈諭令,是從事政務活動的場所。這就是辦公場所了。
第二個宮院是萬歲宮,是供康熙讀書、娛樂的地方,另有御膳房和書房。休閒之地呀!
第三個宮院為後朝房,莊嚴肅穆,牆上掛的另一幅山水畫是康熙時,朝中唯一外籍官員朗世寧的傑作。
行宮東側建有釣魚台,台上涼亭矗立,是萬歲與后妃垂釣養性之處,經木橋與行宮相通。行宮西側有"沛恩寺"石匾,至今尚存。
郭裏口行宮、釣魚台、沛恩寺等建築羣,現在郭裏口行宮已經不在了,只是殘留有水中基礎——梅花木樁為行宮佐證,還剩下一塊“敕賜沛恩寺”的石匾。據説這塊石匾在白洋淀文化苑中保存。
現在在白洋淀文化苑已經按照當時的大概建築情形作了復原,有興趣的可以去白洋淀文化苑水圍行宮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