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華東

(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科學家)

鎖定
郭華東,1950年10月6日出生於江蘇豐縣,地球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國際科學理事會會士 [25]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2]  ,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主任 [24] 
郭華東於1977年從南京大學畢業;1981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學位,之後在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工作;1984年至1985年在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學習;1985年至1988年擔任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室副主任;1988年至1997年擔任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副所長、常務副所長;1994年至2002年擔任中國科學院遙感信息科學重點實驗室第一、二屆主任;1995年至2002年擔任國家遙感中心研究發展部主任;1997年至2002年擔任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所長;1997年至2000年擔任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屆主任;2007年至2012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任;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2年至2015年擔任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所長; 2012年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16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3]  ;2017年當選為芬蘭科學與人文院外籍院士 [11] 
郭華東主要從事遙感科學與應用研究 [1] 
中文名
郭華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省徐州市豐縣
出生日期
1950年10月6日
畢業院校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2年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6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7年當選為芬蘭科學與人文院外籍院士

郭華東人物經歷

郭華東
郭華東(6張)
1950年10月6日,郭華東出生於江蘇省徐州市豐縣。
1964年—1969年,就讀於豐縣中學。
1969年—1973年,服役於中國人民解放軍202部隊和237部隊。
1973年—1977年,就讀於南京大學,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17] 
1977年2月—1978年9月,在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所、中國科學院電子所工作。
1978年9月—1981年,就讀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
1981年11月—1985年6月,在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工作。
1984年—1985年,在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學習。
1985年7月—1988年8月,擔任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室副主任。
1988年9月—1997年3月,擔任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副所長、常務副所長。
1991年11月—2007年10月,擔任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94年12月—2002年11月,擔任中國科學院遙感信息科學重點實驗室第一、二屆主任。
1995年4月—2002年10月,擔任國家遙感中心研究發展部主任。
1997年4月—2000年4月,擔任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屆主任 [19] 
1997年4月—2002年10月,擔任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所長。
2001年11月,擔任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國家文物局遙感考古聯合實驗室主任。
2007年10月—2012年9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任 [20] 
2011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2] 
2012年9月—2015年11月,擔任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所長。
2012年,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
2016年10月,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3-4]  [7] 
2017年12月,當選為芬蘭科學與人文院數學物理學部外籍院士 [11] 
2021年11月7日,在第三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華東等共同發佈了“2021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 [23] 
2022年12月5日,當選國際科學理事會會士(ISC會士) 。 [25] 

郭華東主要成就

郭華東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郭華東從20世紀70年代從事遙感信息科學特別是雷達對地觀測領域研究。他系統揭示雷達電磁波與典型地物的相互作用機理,建立了無植被沙丘雷達散射幾何模型,揭示了熔岩的去極化機理與植被的多極化響應現象,證實了長波段雷達對幹沙的穿透性;建立了多源遙感找礦理論方法與模式,建立了重大地震災情全天時全天候和主被動遙感觀測體系,提出全球變化科學衞星及月基觀測概念;組織建設了新型對地觀測系統,建成神舟飛船陸地遙感應用系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數字地球原型系統 [8] 
  • 學術論著
截至2019年10月,郭華東先後發表論文600餘篇,出版中英文著作8部 [16] 
  • 科研項目
項目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擔任職務
1996年—2000年
航天遙感在崑崙-阿爾金找礦中的應用
科技部
負責人
2000年—2002年
新型成像雷達對地觀測機理及地物識別技術
國家基金委重點基金
項目負責人
2000年—2002年
數字地球基礎理論問題研究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點項目
首席科學家
2001年—2005年
多模式全極化干涉雷達信息處理與分析技術
科技部
課題負責人
2002年—2005年
奧運環境遙感動態監測
科技部
項目負責人
2004年—2006年
新型雷達數據處理研究
國防科工委
課題負責人
2005年—2009年
自然災害減災項目
國際科學院組織(IAP)
項目負責人
2008年
全球環境變化遙感對比研究(ABCC)計劃
國際科學計劃
主席
2009年—2013年
空間觀測全球變化敏感因子的機理與方法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 )
首席科學家
2009年—2013年
航空遙感系統
國家大科學工程
首席科學家 [12]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20年12月,郭華東先後作為第一完成人和主要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3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及三等獎5項 [14]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90年
遙感技術在地質找礦中應用研究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一)
1991年
遙感技術在新疆地質找礦中應用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排名第一)
1994年
成像雷達遙感應用研究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排名第一)
1996年
星載合成孔徑雷達應用研究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二)
1996年
遙感技術在尋找大-超大型礦牀中的應用研究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二)
1997年
星載合成孔徑雷達應用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排名第二)
1997年
我國金礦成礦模式及找礦技術方法研究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排名第八)
1998年
金礦找礦中幾個關鍵理論和技術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五)
2001年
遙感信息傳輸及成像機理研究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一等獎(排名第三)
2004年
神舟飛船陸地遙感應用系統
載人航天工程軍隊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一)
2004年
新型成像雷達對地觀測機理和地物識別研究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基礎類)一等獎(排名第一)
2008年
數字地球原型系統(DEPS/CAS)及其應用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排名第一) [12] 

郭華東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截至2020年12月,郭華東先後培養博士後、博士生、碩士生及中國國外進修生26名 [14] 

郭華東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2年
中國科學院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1996年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2000年
中共中央、國務院
2009年
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名譽科學博士學位
澳大利亞科廷大學
2009年
恩德蘭巴里亞(Boon Indrambarya)金質獎
2011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2年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5年8月
普熱瓦爾斯基金質獎章(N.M. Przewalski)
俄羅斯地理學會 [21] 
2016年5月
俄羅斯宇航聯合會榮譽勳章
俄羅斯宇航聯合會
2016年10月
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俄羅斯科學院
2017年12月
芬蘭科學與人文院數學物理學部外籍院士
2020年5月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 [5] 
2020年8月
何梁何利基金 [6] 
2021年10月
首屆國際科學理事會科學獎

郭華東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2年—2000年
國家863計劃信息獲取與處理技術主題專家組成員及第四、五屆專家組組長
2004年5月
2018年3月—2023年3月
2018年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技術促進機制10人組成員 [10] 
2019年10月
中南大學名譽教授 [16] 
2021年9月

中國地理學會環境遙感分會理事長


中國科學院院刊》副主編 [13] 

國際數字地球學報》創始主編

遙感學報》常務副主編

郭華東人物評價

郭華東在遙感信息科學、雷達對地觀測、數字地球研究領域做出了貢獻 [3]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評)
郭華東在全球變化背景下對遙感方法研究做出了卓越貢獻,以及對建立數字地球模型、推動數字地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21] (俄羅斯地理學會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