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自興

鎖定
郭自興 (1873~1953) 為清末舉人,革命時期加同盟會積極參加革命活動曾隨胡景翼部張義安反對陳樹藩。 [1] 
中文名
郭自興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73年
逝世日期
1953年
出生地
關山鎮西界坊村

郭自興人物簡介

郭自興,(1873—1953),名青,清末生員,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關山鎮西界坊村人,辛亥前在臨潼縣橫渠書院任山長,與本縣郭希仁、曹印侯、劉藹如,蒲城縣井勿幕、富平縣胡景翼等相友善,並參加了同盟會。

郭自興人物生涯

辛亥革命前,曹印侯等人到臨潼渭河北組織團勇準備起義,郭自興亦回到關山進行活動。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10月20日西安的革命黨人也舉兵響應。臨潼縣革命黨人郭希仁、曹印侯、劉藹如也在渭北招兵買馬,22日郭希仁在油槐曹楊村起義,曹印侯等召集油槐團勇連夜渡河,率眾光復臨潼。以後為了支持在潼關對抗清軍的民軍,曹印侯等組織敢死隊。郭自興親自率領在關山召集的一百餘名羣眾到臨潼參加敢死隊,其中有西界坊木匠郭法成有俠氣、通武術、亦報名投軍。因見軍中缺少武器,便把撅把釘上鍘刀做成大刀。郭自興引郭法見曹印侯,並在曹前舞此特製大刀。曹印侯大喜,即大量仿造,成為曹印侯敢死隊的主要武器。為此羣眾稱曹印侯的敢死隊為“鍘刀隊”。當時流傳的歌謠:“曹印侯是楞娃,扛的鍘刀釘撅把”。“鍘刀隊”在1911年12月7日大敗清軍的鳳翔縣柳林鋪戰役中,大顯神威。
西安光復後,為防止不法分子趁火打劫,安定社會秩序,當時的陝西都督張鳳翽通電全省“各地如有亂民匪徒趁火打劫者,即行就地正法,格殺勿論”。
當時駐關山的清朝縣丞署人員即作鳥獸散,關山隨之處於無人管理狀態。此時散居關山的一夥“刀客”乘機而起,明火執仗,搶劫行兇,拉羣眾的牛,綁客商的票,敲詐勒索。
“刀客”在關山趁火打劫的消息傳到臨潼、西安後,郭自興奉命於1912年4月初回到關山,與關山原任總聯頭戴捷三、聯頭傅品、梁幹丞等密議後,傳雞毛信於各村。四月初的一天,各村丁壯數百人。手執土槍、刀、矛、鐵叉等集結到青寺村清涼寺內,郭自興、戴捷三動員後,兵分兩路從東門和北門進關山城。當天關山有集會,趕集人聽説捉刀客,紛紛自動參加。從北門進城的隊伍首先碰見粘眼老常,羣眾刀叉相加,將其當場擊斃。李老四從家中被搜出後被綁縛在西門外一棵槐樹上被亂刀矛戳死。隊伍又趕到官道劉村將劉春成捉住,拉到關山城東門外斬首。當天下午南樊村羣眾又押來一刀客,斬首於南門外。至此四城門連斬四匪。事後羣眾稱這為“郭自興殺四門”。這次事件後,當地匪徒、歹人一時懾服,地方秩序為之一寧。
郭自興殺四門後,名聲遠揚,張鳳等深嘆郭自興一介書生而有此膽略,即調省晉見並授予甘全7縣知事之職。此後郭歷任三原、富平縣長。積極參加護國、護法、靖國軍戰爭。民國15年于右任任國民聯軍駐陝總司令、兼陝西省政府主席時,郭自興任民政廳廳長。以後任楊虎城高級參議、陝西省參議員等。一生與於右仁、胡景翼、劉守中等人關係最為密切。郭自興熱愛家鄉,老年後每年必返故里少住。積極支持郭宇晴等籌辦四維中學,多年支持地方正直士紳與秦宋臣等惡霸勢力作鬥爭。民國34年郭松茂在蘭州被國民黨逮捕後,郭自興多方營救使其出獄。郭自興對長子郭則沉言建國前從事民主運動也多方支持。建國後於1953年病勢故里西界坊村,終年80歲。“郭自興殺四門”的事蹟被記入《關山鎮志》。
在民國成立初的幾年裏,一些土匪歹徒,乘機蜂起,打家劫舍,橫行不法。當時,張鳳張鳳翽,通令全省,對匪徒“就地正法,格殺勿論”,而且允許先斬後奏。郭自興為臨潼關山鄉西介坊村人,此時關山土匪為患甚烈,匪首劉春成和李垛落、馮爛毛、粘眼老常、李老四等態意橫行,無惡不作。自興奉命回鄉整頓治安,消滅匪患。回鄉後他即與聯頭戴捷三、傅品等人商議滅匪計劃。一面寫好雞毛傳貼,約定時間集合精壯;一面暗地掌握土匪活動情況,以決定具體行動辦法。當掌握了情況後,即於關山逢集的一天,在清寺村集結鄉民丁壯數百名,手持土槍、刀矛、頭、糞叉等各種武器,高舉傳貼,鳴鑼打鼓,浩浩蕩蕩,分北門、西門兩路,進關山街示威。一些匪徒們卻有恃無忍,竟在街上游蕩。進北門的一路,迎面碰上粘眼老常,當即予以擊斃,幾乎同時,西門一路將李老四捕獲,並在西門外槐樹上亂刀截死。當晚又集中精幹趕至官道劉村提住匪首劉春成,押至東門外斬首。第二天在南樊村又捉一匪徒處斬於關山南門。兩天之內,四門連斬四匪,聲威大震。人們稱之為“郭自興殺四門”。一時之間匪徒匿跡,李垛落、馮爛毛均逃往他鄉,地方秩序為之一安。後自興歷任甘泉、三原、富平縣長及陝西省民政廳長等職,積極參加護國、護法運動。1953 年病逝,享年80 歲。 [1] 
參考資料
  • 1.    睢卯民.臨潼縣誌/卷三十六人物誌.臨潼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01月: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