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繼英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

鎖定
郭繼英,男,滿族,河北省豐寧縣人,1966年2月出生,研究員。1992年7月畢業於瀋陽農業大學園藝系果樹專業,獲農學碩士學位,同年分配到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林業果樹研究所工作,第六屆北京市科技新星,2002年獲得“北京市經濟技術創新標兵”的稱號。
中文名
郭繼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滿族
出生地
河北省豐寧縣

郭繼英人物經歷

郭繼英一直致力於桃資源、育種、栽培和生物技術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或主要參加科技部、農業部、北京市、國際合作等課題30餘項。桃種質資源收集、保存、鑑定和評價400餘份,篩選出的一些優異資源,為種質資源充分利用和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礎。承擔了國家科技基礎平台建設項目,開展了桃種質資源進行了標準化整理、整合和共享試點課題的研究,建立了桃種質資源數據庫和圖像資料庫,實現桃種質資源的網上共享280份。
桃育種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先後配置雜交組合400餘個,共培育雜種實生苗20000餘株,通過雜種後代鑑定和篩選,獲得了大量優良品系,為桃新品種選育奠定了良好基礎。育成並審定桃新品種32個,其中包括普通桃5個、油桃12個、蟠桃14個、油蟠桃1個,從而實現了普通桃、油桃、蟠桃等各類優良品種在成熟期上的系列配套,獲得了世界範圍內果實發育期最短的桃品種—“袖珍早蟠”,“瑞油蟠1號”成為我國首個通過審定的油蟠桃品種,桃育種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其中蟠桃育種還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通過新品種的示範和推廣,在全國發展面積超過70萬畝,創造了很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承擔了農業部項目“桃新品種DUS測試技術及標準”的研製工作,參與起草了國家標準《植物新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測試指南桃》,為桃新品種保護在我國境內真正實施提供了技術保障;在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項目的支持下,利用分子標記技術,獲得了與蟠桃果實扁平形基因連鎖的分子標記1個;在主持的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桃單倍體植株染色體加倍的研究”中,通過桃單倍體化學誘變處理,獲得了加倍變異植株;在北京市重科技項目“桃產業優化升級關鍵技術研究”中,建立了桃抗重茬砧木GF677的組培快繁技術體系。
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研究,先後赴葡萄牙、美國、泰國、保加利亞等國進行學術考察和交流。特別是在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的支持下,從2002年開展的“中泰温帶果樹合作育種研究”在桃短需冷量育種方面取得了良好進展。

郭繼英代表作品

“桃、油桃系列品種育種與推廣”項目分別獲得了2001年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和2002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桃、葡萄、草莓新品種選育研究”獲2002年北京市果樹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出版了《桃生產技術大全》、《中國果樹志·桃卷》、《油桃優良品種與高效栽培》、《桃高效栽培新技術》、《無公害桃標準化生產》、《桃種質資源描述規範和數據標準》、《桃樹病蟲害早防快治》等專著7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