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磊

(中國駐以色列原外交官)

鎖定
郭磊,中國駐以色列原外交官。在山東濰坊的東惺惺村,有一個“神奇大棚”。普通大棚葉菜一年能產四季,最多也就產8季,可這個大棚一年卻能產18季。郭磊就是“神奇大棚”的主人,種這個大棚以前,他是一名中國駐以色列的外交官。以色列的無土栽培技術讓他大為震驚,在職期間他就想着回家創業。
2015年,郭磊與在以色列找到的合夥人,蓋起了陽光大棚。
自從央視財經頻道一條介紹“外交官辭職回老家種菜”的微博發佈後,遠在山東青島的郭磊就引起許多人的興趣。政知君幾經輾轉與他取得聯繫。在接受採訪時,這位曾被派駐以色列的公務員就離開“體制”表態:“我從未後悔過,放不放棄,關鍵要看個人追求,就覺得做生意更適合我。”
中文名
郭磊
國    籍
中國
主要成就
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經商參贊處

郭磊告別體制

在國外就想告別體制
郭磊是個70後。
大學畢業後他先是考上青島開發區黃島國內投資促進局的公務員。幾年後,又考上商務部駐外秘書職位。
郭磊 郭磊
郭磊被派到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經商參贊處,從2004年到2008年在以色列工作了4年,負責促進中以雙邊經貿、投資的合作和發展工作。
△ 郭磊(左)和以色列前領導人佩雷斯合影
而就是在這個時候,他萌生了辭職回國發展的念頭。彼時,他已經做了近10年公務員。
郭磊 郭磊
“在以色列工作的時候,因為從事中以雙邊經貿工作,又因為學習了希伯來語,這種人才當時比較稀缺。很多以色列朋友聽説我要離開以色列,辭職回國發展,好幾家公司希望我到他們那兒工作。我選擇了一家以色列比較大的公司,做他們的駐華代表。”郭磊説。
△ 這裏是以色列,去過的舉手!
政知局獲知,2008年,作為公務員的郭磊每月工資4000多元,而以色列這家公司給他的薪水則是10倍——月薪4萬元。
雖然如此,郭磊並不想長久做高級“打工仔”。2012年下半年,他又動了創業的念頭。“我就想,如果創業,就把以色列技術引進到國內,這樣的生意應該很有商業空間。”

郭磊“神奇大棚”

“神奇大棚”到中國
駐外幾年,郭磊有着不錯的人脈。
他有一位以色列朋友,曾任埃拉特市市長,後來辭職去做了農業。2005年,這位好友邀請郭磊去他位於沙漠附近的家中。在這裏,郭磊第一次見到“神奇大棚”,一年能產18季的葉菜,而普通大棚葉菜一年最多也就產8季。
就在那時候,郭磊就夢想將來自己也有這樣的大棚。
郭磊 郭磊
真正付諸實施是在2013年。郭磊和幾位合夥人成立了濰坊市華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華以”分別指代中國和以色列。兩年後,他們蓋起了陽光大棚。大棚裏的蔬菜種植完全不用土,只需要營養液就能長大。每一種蔬菜都有量身定製的營養配餐,種菜就跟養小寶寶一樣,不但根據每種蔬菜不同的需要來配比營養液,還要定期體檢。根據體檢情況,電腦會自動進行營養液的配比。
△ 神奇的大棚,是中國“創新版”的哦
在採訪中,郭磊最樂於向記者分享的就是以色列先進的農業技術。他説,“以色列是個土地貧瘠的國家,2萬多平方公里上60%面積是沙漠,現實逼着他們去創新創造。”
而現在,該是郭磊創新創造的時候了。

郭磊對話

“學會希伯來語,是我非常驕傲的一件事情”
政知局與郭磊對話了一個多小時,這位前公務員告訴政知君他曾經的心路歷程。
“稀缺人才”的心得
政知局:你談到了曾經學習希伯來語,這一經歷還使你成為了“稀缺人才”?
郭磊:説起學會希伯來語,這算是我人生非常驕傲的一件事情。有人列了一份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希臘語、冰島語,希伯來語也在列。我們當時在商務部的時候,都不會希伯來語,是以英語秘書被派出的。我們一個任期2-4年,如果在這段時間學不會,機會就浪費掉了。如果之後駐外換國家,可能還用不上。
政知局:你學得如何?
郭磊:距離離開以色列還有一年半的時間,我和幾個同事報了語言班去學習,同事都中途退學,只有我堅持下來,一年多的時間聽説讀寫就掌握了,學得還相當不錯。我在工作中接電話,對方聽不出是外國人説的希伯來語。
政知局:學會了這麼難學的語言,有什麼心得?
郭磊:學了希伯來語,恍然大悟——原來語言是這麼學!後來又用學習希伯來語的方法去再學英語。我當年回國的時候,第一個想法其實是教英語,糾正英語學習中的誤區,拯救中國億萬學生,直到現在還有這個想法。
以色列的模式會水土不服嗎
政知局:你後來在農業方面進行創業,有沒有遇到困難?以色列技術在中國是否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郭磊:我在市長朋友家裏看到的水培技術,一直認為很好、很適合中國。我在駐外的時候,國內政府、企業團組來以色列考察時,我逢人就給他們推薦這個技術。但是在他們眼中,這個技術好是好,但還是太貴了,中國市場不太能接受。
政知局:那你創業後怎麼就敢上這個技術?
郭磊:2012年底我創業的時候,還是覺得這個技術好。公司做大棚時,一平米2000元成本,大棚一共是造價3000萬。因為我們公司的業務之一,就是輸出這個模式。如果要複製經驗、輸出這個模式,而成本太高,那就很難推廣。這就逼着我們進行本地化創新。現在,一平米輸出的價格是500元。
政知局:現在成功輸出了嗎?生意如何?
郭磊:剛剛和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簽署了協議,明年春天就動工,還有黃島、南昌、濟寧都在洽談。生意還好,處於上升階段。
政知局:以色列農業發展模式能成為中國日後農業可借鑑的模式嗎?
郭磊:這種模式是可以的。以色列農業之所以全球領先,除了技術,還有就是經營模式,以色列農村組織,一是莫沙夫,一是基布茨。前者相當於合作社,後者類似我們的人民公社。前者就是在一個村,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方面是合作的,村裏有一個農業科技服務公司,負責農機統購、農資統購,這樣的話公司就有定價權。以色列還有田間實驗室,實際上是科研組織,一頭連着農民一頭連着政府機構,一方面解決問題,無法解決可向政府反映。農村會有一產二產三產,也就是有種植、加工,也有高科技公司和觀光農業,都是融合在一起。
公務員背景對事業有幫助嗎
政知局:現在回頭看看,你當初放棄光鮮的外交官、公務員工作後悔嗎?如何看待公務員“離職潮”?
郭磊:沒有後悔,我認為自己選擇是正確的,至於公務員辭職現象,其實很難説一些職業選擇孰優孰劣,還是要看個人追求,我就覺得去做生意更適合我。
政知局:當時家人什麼態度?
郭磊:當時家人反對聲一片,沒有一個人同意,但我就是想往這個方面發展,就很堅定地走下去了。直到我2008年回國,以色列企業給我開出了那麼可觀的年薪,家人還是對我的辭職感到不解。
政知局:還和外交官同事聯繫嗎?
郭磊:是的,和我的外交官的同事們還保持着很密切的關係。
政知局:外交官、公務員的職業背景對你現在創業有幫助嗎?
郭磊:其實背景對我也沒有太大的幫助,如果一開始有的話,一開始是大家對你很信賴的感覺,但最終生意做成還是看實力和項目本身。
政知局:事業方面,你新的一年有什麼新的規劃?
郭磊:根據一帶一路倡議,我想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業務,阿聯酋、卡塔爾等是首選,因為他們國家大部分也是沙漠,而因為外交關係,他們和以色列還無法開展相關業務,所以我想將水培種植技術向這些國家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