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知運

(唐朝著名將領)

鎖定
郭知運(667年-721年),字逢時,瓜州常樂(今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人 [1-2]  。唐朝時期名將,伊州刺史郭師的兒子。
出身太原郭氏。壯勇善射,頗有膽略。 [3]  初補秦州三度府果毅。 [4]  累除檢校伊州刺史、伊吾軍使。 [5]  開元二年,隨從安西都護郭虔瓘 [6]  伏殺突厥默啜可汗之子同俄特勒,受封介休縣公 [7-8]  多次擊敗吐蕃軍隊, [9-11] 冠軍大將軍隴右節度使鄯州都督、 [9]  河源軍使,進封太原郡公 [10]  [12]  平定六州突厥降户康待賓叛亂 [13-16]  ,遷左武衞大將軍 [14]  [17]  與繼任者王君㚟並稱“王郭”。 [18-19] 
開元九年(721年),病逝于軍中,時年五十五,贈上柱國涼州都督, [20]  諡號“威” [21]  。中書令張説撰寫碑文, [22]  配享於武廟 [23] 
全    名
郭知運
逢時
諡    號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瓜州常樂(今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
出生日期
667年
逝世日期
721年
主要成就
伏擊突厥、大破吐蕃、平定叛亂
本    名
郭知運
籍    貫
瓜州常樂(今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
祖    籍
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
家    世
太原郭氏(晉昌郭氏支族)
官    職
冠軍大將軍隴右節度使鄯州都督、左武衞大將軍
贈    官
上柱國、涼州都督

郭知運人物生平

郭知運,瓜州常樂(今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人。身高七尺,猿臂虎口,強健勇敢,善於射箭,頗有膽略。初任秦州三度府果毅 [4]  ,後因功歷任左驍衞中郎將、瀚海軍經略使、檢校伊州刺史、伊吾軍使。 [5] 
唐玄宗開元二年(714年)二月,突厥默啜可汗派遣其兒子同俄特勒、妹夫火拔頡利發、石阿失畢率軍包圍唐朝的北庭都護府(治金滿,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郭知運跟隨都護郭虔瓘統軍飭壘自守,並伏殺單騎逼至城下的同俄特勒,擊敗突厥軍。石阿失畢因失同俄特勒,不敢迴歸,便攜其妻子投降唐朝。戰後,郭知運因功封爵介休縣公,加任雲麾將軍,升任右武衞將軍(《新唐書》卷133列傳58) [7]  (一説右驍衞將軍舊唐書》卷103列傳53)。 [8] 
同年八月二十日,吐蕃大將勃坌達延、乞力徐等率領十萬(一説十餘萬)大軍兵臨洮州(治美相,今甘肅臨潭),繼而攻打蘭州(治子城,今甘肅蘭州)和渭州(治襄武,今甘肅隴西東)的渭源縣(今甘肅渭源東北),奪得大批牧馬而還。唐玄宗立即以郭知運為隴右防禦副使,與攝左羽林將軍、隴右防禦使薛訥率領杜賓客、王晙安思順等部將前往抵禦。郭知運與薛訥王晙等形成犄角之勢,最終擊敗吐蕃軍。郭知運因功升任冠軍大將軍,兼任臨洮軍使,進封太原郡公,賜賚萬計。十二月十一日,唐玄宗封郭知運為隴右諸軍節度大使、鄯州都督。 [9-10] 
開元四年(716年)八月,肩負邊防重任的單于副都護張知運,為了緩和河曲邊境地區日趨緊張的局勢,收繳突厥降户的所有兵器,並命令他們南渡黃河,突厥降户對此非常不滿。但突厥降户卻在奉命巡邊的御史中丞姜晦到來以後,搶先告狀,對河曲形勢缺乏瞭解的姜晦未向張知運詢問情況,便下令將收繳的武器盡數歸還他們。突厥降户在獲得武器後立即聚眾叛亂,向張知運部發起突然襲擊,張知運倉促應敵,兵敗被俘。突厥降户押送張知運北行,打算獻給突厥。郭知運聞訊後,立即率軍在綏州境內進行截擊。郭知運率軍在黑山呼延谷(位於今陝西清澗境內)與突厥降户相遇,於是縱兵猛攻,擊敗突厥降户,將張知運救出。同年,郭知運兼任隴右經略使,駐守柳城。 [15-16] 
開元五年(717年)七月初五日,郭知運率軍在九曲之地(今青海東南黃河曲流處)大敗吐蕃軍,將俘虜獻於京師。 [11] 
開元六年(718年),郭知運再次率軍攻打吐蕃。郭知運趁其無備,率領輕裝騎兵夜襲九曲之地,大敗吐蕃軍,繳獲精甲、名馬、犛牛等數以萬計。唐玄宗接到捷報後,將戰利品分別賞賜給在京任職的五品以上文武清官和朝集使三品官員。同時,提拔郭知運兼任鴻臚卿、代理御史中丞,加封太原郡公 [12-13] 
開元八年(720年),蘭池州(治今寧夏靈武西南)胡人康待賓誘使諸降户發動叛亂,於同年四月攻陷六胡州(即唐朝為安置突厥降户所設的魯、麗、含、塞、依、契六州,治所在今內蒙古鄂托克旗一帶),眾達七萬人,進逼夏州(治巖綠,今陝西靖邊東北白城子)。唐玄宗詔命郭知運與朔方大總管王晙共討康待賓。王晙認為:“朔方軍兵自有餘力,其郭知運請還本軍。”便上奏朝廷。但郭知運很快便率軍趕到,在聽説王晙之事後,心中不快。結果二人在配合上也不密切:郭知運率軍攻打王晙已招降的叛軍,叛軍以為被王晙出賣,於是相繼叛逃出走。七月初四日,王晙徹底擊敗叛軍,並生擒康待賓,斬殺叛胡一萬五千人。七月十六日,康待賓在長安被腰斬。郭知運因功升任左武衞大將軍,一子被授任官職,賜金銀器百事、雜彩千段。 [14]  [17] 
開元九年(721年),郭知運因病在軍中去世,終年五十五歲。朝廷追贈他為涼州都督,賜米粟五百斛、絹帛五百段,中書令張説為其書寫碑文。唐肅宗上元年間,配饗太公廟。永泰初年,賜諡號“威”。 [20-22] 
郭知運自開元二年至開元九年擔任隴右節度使之職,前後居鎮八年,甚為蕃夷所憚,與繼任者河西、隴右節度使王君㚟 [28]  功名略等,時人稱之為“王、郭”。 [18-19] 
舊唐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五十三》、《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五十八》有記載。 [3]  [6] 

郭知運軼事典故

郭知運在任期間,蒐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其中便有著名的《涼州曲》。唐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並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後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尤以王之渙所配之詞最為著名:“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曲》也從此風行天下(事據《樂府詩集》引《樂苑》)。

郭知運家族成員

郭知運出身太原郭氏(晉昌郭氏支族)。西漢郭友自太原徙隴西,後裔再遷居金城郡西都縣。東漢時,分金城郡置西平郡,郭友後裔為西平西都人。東漢末,郭友後裔郭憲官至武威郡太守。郭憲猶子郭芝,曹魏散騎常侍,後裔居瓜州常樂,屬晉昌郡。晉昌郭氏即郭芝後裔。唐代瓜州晉昌郡,下轄晉昌、常樂二縣。 [23]  [27] 
唐郭知運家族世系表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郭欽
郭才
郭師
郭知運
敦煌索氏
郭嘉琳 [24] 
郭英奇 [25] 
郭嘉諒
郭英協

郭英彥

郭嘉珍
郭英萼 [26] 
郭涔 [26] 
郭英幹 [24] 

參考《張燕公集·卷一九·大唐贈涼州都督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郭君碑》 [23]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五十三》:郭知運字逢時,瓜州常樂人。
  • 2.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五十八》:郭知運字逢時,瓜州晉昌人。
  • 3.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五十八》  .國學導航.2006-09[引用日期2020-04-02]
  • 4.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五十八》:長七尺,猿臂虎口,以格鬥功累補秦州三度府果毅。
  • 5.    《舊唐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五十三》:壯勇善射,頗有膽略。初為秦州三度府果毅,以戰功累除左驍衞中郎將、瀚海軍經略使,又轉檢校伊州刺史,兼伊吾軍使。
  • 6.    《舊唐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五十三》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0-04-02]
  • 7.    《舊唐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五十三》:開元二年春,副郭虔瓘破突厥於北庭,以功封介休縣公,加雲麾將軍,擢拜右武衞將軍。
  • 8.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五十八》:從郭虔瓘破突厥有功,加右驍衞將軍,封介休縣公。
  • 9.    《舊唐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五十三》:其秋,吐蕃入寇隴右,掠監牧馬而去,詔知運率眾擊之。知運與薛訥、王皎等掎角擊敗之,拜知運鄯州都督、隴右諸軍節度大使。
  • 10.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五十八》:吐蕃將坌達延、乞力徐寇渭源,盜牧馬,詔知運與薛訥、王晙等相掎角,敗之。進階冠軍大將軍,兼臨洮軍使,封太原郡公,賜賚萬計。徙隴右諸軍節度大使、鄯州都督。
  • 11.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五十八》:開元五年,大破吐蕃,獻俘京師。
  • 12.    《舊唐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五十三》:六年,知運又率兵入討吐蕃,賊徒無備,遂掩至九曲,獲鎖及甲馬耗牛等數萬計。知運獻捷,遂分賜京文武五品已上清官及朝集使,拜知運為兼鴻臚卿、攝御史中丞,加封太原郡公。
  • 13.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五十八》:明年,復出,將輕兵丙夜至九曲,獲精甲、名馬、犛牛甚眾。既獻獲,詔分賜文武五品以上清官及朝集使三品者。進兼鴻臚卿,攝御史中丞。
  • 14.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五十八》:六州胡康待賓反,率王晙討平之。拜左武衞大將軍,授一子官,賜金帛。
  • 15.    《舊唐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五十三》:四年冬,突厥降户阿悉爛、夾跌思太等率眾反叛,單于副都護張知運為賊所執,詔薛訥領兵討之。叛賊至綏州界,詔知運領朔方兵募橫擊之,大破賊眾於黑山呼延谷,賊舍甲仗並棄張知運走。
  • 16.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五十八》:突厥降户阿悉爛、夾跌思泰率眾叛,執單于副都護張知運,詔以朔方兵追擊,至黑山呼延谷敗之,虜棄伏走,取副都護還。詔知運兼隴右經略使,營柳城。
  • 17.    《舊唐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五十三》:八年,六州胡康待賓等反,詔知運與王皎討平之,拜左武衞大將軍,授一子官,賜金銀器百事、雜彩千段。
  • 18.    《舊唐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五十三》:知運自居西陲,甚為蕃夷所憚,其後王君㚟亦號勇將,時人稱王、郭焉。
  • 19.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五十八》:知運屯西方,戎夷畏憚,與王君㚟功名略等,時號“王郭”。
  • 20.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五十八》:九年,卒于軍,年五十五,贈涼州都督。
  • 21.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五十八》:帝詔中書令張説紀其功於墓碑。上元中,配饗太公廟。永泰初,諡曰威。
  • 22.    《舊唐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五十三》:九年,卒于軍,贈涼州都督,錫米粟五百斛、絹帛五百段,仍令中書令張説為其碑文。
  • 23.    《張燕公集·卷一九·郭知運碑》:四序平分,清秋之氣勁;五方異俗,崆峒之人武:故隴上多豪,山西出將。其有云龍感召,星象特生,金鼓登壇,隱如敵國,麾幢指塞,自比長城:得之於太原公矣。公諱知運,字逢時,其先太原著姓,今則晉昌人也。本乎文王之弟,是為虢叔,虢或雲郭,因而氏焉。自燕昭尊隗以築宮,漢祖封亭以列國,其侯於陽曲,宅彼太原舊矣。亭之元孫友,從太原徙隴西,昭帝分隴西置西平,郭氏又為郡之右族。友之昆孫武威太守憲,憲之猶子散騎常侍芝,俱有名跡,見於魏晉,則晉昌諸宗,散騎之後也。
  • 24.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四·唐紀四十·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上》:都知兵馬使郭英幹,英乂之弟也,與都虞候郭嘉琳共請英乂為節度使;旰時為西山都知兵馬使,與所部共請大將王崇俊為節度使,會朝廷已除英乂,英乂由是銜之,至成都數日,即誣崇俊以罪而誅之。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0-04-02]
  • 25.    中國知網《陝西興平發現唐郭英奇墓誌》:君諱英奇,太原晉陽人也!高祖欽,隋大黃府統軍。曾祖才,朝議郎、行瓜州常樂縣令。祖師,朝散大夫、贈伊州刺史。懿實休聲,重規疊矩。父知運,冠軍大將軍、左武衞大將軍、隴右經略節度大使,兼鴻臚卿,攝御史中丞,贈涼州都督,太原郡公。
  • 26.    陳尚君(輯校).《全唐文補編·卷六七·唐故中散大夫守衞尉卿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贈左散騎常侍魏郡柏公墓誌銘》(《唐柏元封墓誌銘》,作者郭捐之):夫人郭氏祔焉!夫人其先太原人,隴右節度、贈太子太傅知運(玄)[曾]孫,儀州刺史英萼孫。伯祖英乂,右僕射、劍南兩川節度使。父涔,同州夏陽縣令。.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834頁
  • 27.    《新唐書·卷四十·志第三十·地理四》:瓜州晉昌郡,下都督府。武德五年析沙州之常樂置。土貢:野馬革、緊鞓、草豉、黃礬、絳礬、胡桐律。户四百七十七,口四千九百八十七。縣二(有府一,曰大黃。西北千里有墨離軍。):晉昌,中下。本常樂,武德四年更名。東北有合河鎮,又百二十里有百帳守捉,又東百五十里有豹文山守捉,又七里至寧寇軍,與甘州路合;常樂,中下。武德五年別置。有拔河帝山。
  • 28.    唐與吐蕃戰爭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2-09-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