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璡

(明朝官員)

鎖定
郭璡,生卒不詳,字時用,新安人。永樂年間,以太學生擢户部主事。歷官吏部左、右侍郎。明仁宗即位後逐漸做到吏部尚書,雖然身居高位,但是名望較輕。正統六年(1441年),因兒子郭亮受賄事受到牽連,被免官,卒年不詳。
本    名
郭璡
別    名
郭進
時用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新安

郭璡人物生平

郭璡永樂初年(1403年-?),郭璡以太學生被升為户部主事,歷任吏部左、右侍郎。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後,命他兼詹事府少詹事,改名為璡。 [1] 
明宣宗初年(1426年-?),郭璡掌管行在詹事府。吏部尚書蹇義年老,解除了部裏職務,皇上朱瞻基想用郭
璡取代他。郭璡為人厚重勤敏,但沒有學問。楊士奇説恐怕郭璡不能勝任,應當妙選通經術知古今的大臣來擔任任。朱瞻基於是作罷。 [2] 
過了一年,郭璡終於成為尚書。朱瞻基對他談呂蒙正夾袋、虞允文材館錄的故事。郭璡由此留意人才。他知道進士李賢有輔相之器,便任他為吏部主事,李賢后來果然成為名相。當時外官九年任滿後,所轄百姓來到京城請求讓其留任的,總是增加俸祿讓他復任。郭璡擔心其中有的有詐,請求核實。皇上聽從了。 [3]  郭璡雖然為六卿長官,但名望較輕。漢時又政歸內閣,從布政使到知府,有了出缺,聽任京官三品以上推薦。後來又命御史和知縣,也都聽任京官五品以上推薦。要職選任和提升,都不關吏部。
正統初年(1436年),左通政陳恭説:“古代擇任百官,都經過選部,職責專任而事體一致。現在令朝臣各舉薦其所瞭解的人,恐怕令開私謁之門,助長奔走之風,乞請杜絕,使職權歸一。”皇上交吏部討論。郭璡謙遜辭謝,説不敢當,此事遂作罷。 [4] 
正統六年(1441年),御史曹恭因有災異請求罷免不稱職的大臣。皇上命科道官員會同討論。郭璡和尚書吳中、侍郎李庸等二十人被彈劾。
郭璡等人自述自己所為。皇上嚴厲責備他,而後又寬宥了他。郭璡的兒子郭亮受賄為他人求官。事情被發覺後,御史孫毓等人彈劾郭璡。於是皇上令郭璡退休,而以王直取代他。 [5] 

郭璡歷史評價

張廷玉:璡雖長六卿,然望輕。 [6] 

郭璡家族成員

兒子:郭亮,因受賄為他人求官而導致郭璡被免官。

郭璡史籍記載

《明史·卷一百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
參考資料
  • 1.    《明史·郭璡傳》:璡郭璡,字時用,初名進,新安人。永樂初,以太學生擢户部主事。歷官吏部左、右侍郎。仁宗即位,命兼詹事府少詹事,更名璡。
  • 2.    《明史·郭璡傳》:宣宗初,掌行在詹事府。吏部尚書蹇義老,輟部務,帝欲以璡代。璡厚重勤敏,然寡學術。楊士奇言恐璡不足當之,宜妙擇大臣通經術知今古者,帝乃止。
  • 3.    《明史·郭璡傳》:逾年,卒為尚書。諭以呂蒙正夾袋,虞允文材館錄故事。璡由是留意人才。識進士李賢輔相器,授吏部主事,後果為名相。時外官九年考滿,部民走闕下乞留,輒增秩復任。璡慮有妄者,請覆實。從之。
  • 4.    《明史·郭璡傳》:璡雖長六卿,然望輕。又政歸內閣,自布政使至知府闕,聽京官三品以上薦舉;既又命御史、知縣,皆聽京官五品以上薦舉。要職選擢,皆不關吏部。正統初,左通政陳恭言:“古者擇任庶官,悉由選部,職任專而事體一。今令朝臣各舉所知,恐開私謁之門,長奔競之風,乞杜絕,令歸一。”下吏部議。璡遜謝不敢當,事遂寢。
  • 5.    《明史·郭璡傳》:正統六年,御史曹恭以災異請罷大臣不職者。帝命科道官參議。璡及尚書吳中、侍郎李庸等被劾者二十人。璡等自陳,帝切責而宥之。璡子亮受賂為人求官。事覺,御史孫毓等劾璡。乃令璡致仕,而以王直代。
  • 6.    明史·卷一百五十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