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琇

(清朝大臣)

鎖定
郭琇(1638年-1715年),字瑞甫,號華野, [5]  青州即墨縣郭家巷(今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人。 [6]  清朝康熙年間清官, [7]  清代政治家。 [5] 
郭琇於康熙九年(1670年)中進士,康熙十八年(1679年),授吳江縣知縣,蒞任7年。在任期間,先後改革賦役制、推行版串法,明斷疑案,為東南出名的循吏。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經江蘇巡撫湯斌推薦,康熙帝提升其為江南道御史。郭琇上任後,因其鐵面無私,被稱為“冷麪御史”。時黃河水患, [8]  郭琇上書《參河臣疏》, [9]  劾奏靳輔治河無功,阻撓黃河疏浚工程,枉費民工。康熙帝聽從了郭琇的奏章,下令罷了靳輔的官,郭琇升任左僉都御史。郭琇經調查,掌握了明珠的犯罪事實,上奏朝廷,使明珠被罷官,朝野稱慶。遂郭琇連升太常寺卿、內閣學士、吏部侍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郭琇又被任命為左都御史。上任後,劾奏高士奇王鴻緒結黨營私,以及近臣何楷、陳元龍、王瑣齡等人。康熙帝查清並罷了幾人的官。郭琇名聲遠揚,威望大增。 [8]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南巡,郭琇迎駕於德州。康熙帝任其為湖廣總督。郭琇上任後,對吏治進行了大力整頓。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郭琇病卒於家。著作有《郭華野疏稿》傳世。 [8] 
瑞甫
華野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山東即墨郭家巷
出生日期
1638年
逝世日期
1715年
主要作品
《參河臣疏》
本    名
郭琇
官    職
都察院左都御史吏部侍郎

郭琇個人生平

明崇禎十一年(1638),郭琇出生於即墨郭家巷路北舊宅,兄弟四人,排行老二。
傳説郭琇出生那天,正趕上六月天即墨髮大水。即墨縣令和參將巡查汛情的時候,突然天空烏雲密佈,大雨傾盆,兩位官員只好在郭家巷郭琇門樓下暫避。
這時,忽然從產房傳出初生嬰兒的大哭聲,孩子出生後大雨漸漸停下來,郭琇奶奶喜滋滋跑出來,縣官就問道:“老人家給您道喜了,添了個男孩還是女孩?”“生了個騎馬的,小男孩。哎,早不生晚不生,偏偏大雨來臨出生。”老人嗔怪道。
“這孩子將來福氣挺大呀,出生時候一文一武兩個七品官為他護門,將來一定不低於七品官。”縣官隨口讚道。
“哎呦,別説七品,有一品也好啊!”聽到讚揚,他奶奶激動地説。農村婦女以謙虛為榮,郭琇奶奶以為品越少官級越小。“口氣還不小呢!”縣官一聽這話應道。這雖然是流傳即墨的一個笑話,而郭琇官至一品,卻是寫進歷史的事實。
郭琇自幼天資聰穎,好學上進,三十一歲中秀才,三十二歲中舉人,三十三歲考中進士,可説是春風得意。

郭琇人物故事

參河臣疏
康熙二十六年底,湖廣巡撫張汧貪腐大案被揭發,張汧依附大學士明珠,恃勢貪暴,言路莫敢摘發。康熙命于成龍、馬齊撫湖廣調查,並將明珠以及等於證據密奏,拉開了康熙朝的反貪風暴。 [4] 
康熙二十七年(1688)正月二十二日,郭琇第一次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向朝廷上了《參河臣疏》,陳述河道總督靳輔在户部尚書佛倫支持下治河措施不當、依附明珠等事,致使江南地區困於水患,百姓怨聲載道。由此,靳輔被罷官,佛倫被降職,郭琇升任僉都御史。 [4] 
特殊禮單
接着,郭琇又冒着丟官喪命的風險上《糾大臣疏》,彈劾“勢焰燻灼,輝赫萬里”的英武殿大學士明珠及餘國柱等,揭發他們結黨營私,排陷異己,貪污收賄等罪行,而真正目的,則是氣焰沖天的明珠一黨,因為這一疏,他一參成名。明珠是滿洲正黃旗人,平吳三桂作亂時立有大功,對康熙忠心效力,成為康熙身邊的紅人,官封武英殿大學士。權大勢重的明珠憑藉康熙信任結黨營私,坑害異己,獨攬朝政,唯我是從。一時間朝野內外,宮廷上下,溜鬚拍馬,納賄送禮,正直之臣避而遠之,奸佞小人升遷跋扈。
康熙二十七年(1688),明珠五十三歲大壽,明府熱鬧非凡,明燈高懸,彩門層層。丫頭、小吏來往如流,達官貴人魚貫而入,傳呼聲不絕於耳。
酒席上山珍海味擺滿,拍馬屁的人一個接一個進來賀壽上禮。明珠身穿一品官服端坐中堂,滿面紅光,接受一批一批的官宦參拜,聽到大官來到,他才睜開眼,點一下頭。這正是明珠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真實寫照,也正是康熙默認郭琇彈劾他的原因。
就在天近正中午時,門上傳呼:“新調京城任左都御史郭琇,郭大人到!”明珠聽後心中一奇:人都説郭琇耿直敢言,剛正不阿,今天也知道來進見我明珠……正想問,郭琇已進中堂。先拜了壽,遞上紅紙包一個。明珠認為是禮單無疑了,叫下人收存。
出於禮節,明珠親上郭琇一杯酒,郭琇接酒在手,一飲而盡,回身便去,旁如無人,直出大門而去。明珠見狀心裏泛疑,忙叫人將郭琇的“禮單”呈上來看,一看嚇了一驚。頓時臉色鐵青,汗流如雨,正驚慌之時,忽聽門上傳:“聖旨到!”這一聲喊不要緊,就見明珠手裏那張郭琇的“禮單”飄落地上,明珠兩手下垂,白眼珠一翻沒氣了。家人們七手八腳的扶起他跪接聖旨,一場壽筵立時散夥。
原來郭琇進京後,立即將明珠的所作所為,列了十一大罪狀,奏疏康熙皇帝,然後又將副本用紅紙包好,直奔明府,明珠看的正是郭琇奏疏他的副本。
康熙對明珠的猖狂也早已覺察,今見郭琇奏疏有證有據,深感不除明珠危及皇權,就下旨罷了明珠、弗倫、餘國柱的官,權傾一時的明珠集團就這樣倒台了。 [1-2] 
骨鯁大臣
高士奇是浙江錢塘人舉人出身,好學能文,書法又好,被康熙皇帝破格收進南書房(皇帝學習的地方),重用他書寫密諭,講章、論文,後官封小詹事。康熙曾説過:“得士奇,始知學問門徑”。把高士奇已當作良師益友,常常賞賜金銀物品,並經常讓他陪吃飯。
高由此日益驕橫,與左都御史王洪緒等人結成死黨,內外呼應,招搖撞騙,一時間求情辦事的人堵住門庭,整日車馬盈門賓客不絕,誰不依附於他就遭朝野抨擊。滿朝大員對高士奇畏之如虎,為了免於災禍便送禮不斷,就是無事相求也需出“平安錢”。
康熙二十八年(1689),這一天康熙辦完朝政,心情頗佳,回到南書房,即傳旨請士奇。康熙是個博古通今的君主,對詩文字畫無所不通,每問及士奇,士奇便對答如流,深得皇上歡心。
君臣二人越説越高興,不知不覺已到中午,康熙話興正濃,不放士奇回去,賜士奇南書房伴膳,吃飯時皇上問士奇道:“朕待你如何?”士奇忙道:“回皇上的話,皇恩浩蕩,奴才當以肝腦塗地相報。”康熙更加高興説:“愛卿勿忘今日之誓言。”
正説着忽聽太監傳呼:“都御史郭琇進見!”康熙本人不願吃飯的時候召見別人,因郭琇是出了名的諫官,便破格召見。郭琇進了南書房,便從袖中拿出奏摺,太監接過奏摺呈給皇上,康熙一看,上面寫道:“臣都御史郭琇,查權臣高士奇……”
這時高士奇在一旁不自覺的伸過頭來,想看一看奏摺的內容,康熙將左手一抬,示意高士奇勿看。然後對郭琇説:“郭卿所言極是,朕當認真處之。”郭琇忙謝了皇上,退出了南書房。高哪裏知道,郭琇的奏摺就是列舉他的四條大罪,有證有據,罪難寬容。
康熙心裏有了數了。待高士奇用完最後一頓御膳,便將奏摺遞給高士其道:“高卿,你看這案子該如何辦理?”高接過奏摺一看,忙伏地連連磕頭説:“請皇上饒命,臣知罪了。”瞬時頭皮磕破,血染方磚。康熙看在曾為其師的份上道:“將冠帶留下,回家務農去吧。”高士奇連忙謝了皇上,爬出了南書房。王洪緒等人也皆都丟官卸任,革職查辦。朝野上下為之一快,郭琇即被羣僚頌為“骨鯁之臣”。 [2] 
郭琇幾次彈劾的爭議
郭琇上疏劾靳輔治河多年,聽命陳潢,一會兒議築堤,一會兒議挑浚,浪費銀錢數百萬,沒有終止之期。又指責他一會兒題河道,一會兒題河廳,以朝廷爵位為私恩,從未收到用人得當之效。還説他奪取民田,妄稱屯墾,取米麥越境販賣,特別是違背皇帝的旨意,阻撓開浚下河。疏中對陳潢抨擊尤為激烈,斥之為“一介小人,冒濫名器”,提請嚴厲處分。給事中劉楷也上疏劾靳輔用人不當,河工道廳之中雜職人員一百多人,而治河無成,每年只聽報告沖決而已。御史陸祖修也劾靳輔“積惡已盈”,用舜殛禹做比喻,暗示應當殺了靳輔。靳輔不服氣,上疏為自己辯護。疏中説,他受命治河之日,正是兩河極壞之時,而他晝夜奔馳,先堵高家堰,淮水方出清口;旋堵清水潭;挑挖運河,改移運口,迄今永遠深通。其向來行運之駱馬湖,淤淺不能行舟,他創開皂河,漕艘無阻。至於浚築經費,原遣大臣估計六百萬兩,而他苦心節省,一切所用不及原來估計的一半。靳輔列舉這些成功之後,對攻擊他的人如郭琇、于成龍、慕天顏、孫在豐等,一一進行了駁斥,揭露他們陰謀陷害。如郭琇與于成龍久結兄弟,郭琇與孫在豐又是庚戌科同年,陸祖修是慕天顏的門生,劉楷、陸祖修也是己未科同年。最為徹底的是靳輔揭露出他之所以遭到猛烈攻擊,原因在於那些人的田地在下河流域,他們都是當地的豪強地主,清丈隱佔觸犯了他們的利益,所以這些人“仇謗沸騰”。
而綜觀康熙朝治黃過程,並結合靳輔的《治河奏績書》和趙爾巽的《清史稿-河渠一》來看,靳輔治理後的黃河危害明顯減小,大約50年沒有發生大的危害。靳輔和陳潢其實是相當有能力的大臣,同時個人節操也沒有什麼證據能證明其道德有問題。靳輔被彈劾去職後,繼任者的行為對治黃工程實際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傷害的,康熙後來的行為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他對撤消靳輔職位的後悔。 [2-3] 

郭琇人物評價

郭琇這緊鑼密鼓的三大疏,頓時引起“羣黨側目,百端交構”,“天子為之改容,舉朝為之失色”,“直臣之風,震霆一鳴,僉壬解體”,因此時人贈其雅號為“郭三本”。從政權建設上看,郭琇這三大疏,特別是後二疏,有力地抨擊了貪官污吏的腐敗以及結黨營私的不正之風,對“康乾盛世”功不可沒
就在舉國上下沸沸揚揚流傳郭琇的功德之時,郭琇的政敵們卻並沒有因此而罷手,尤其是那些被郭參倒的權貴們劍拔弩張伺機反撲。 [2]  郭琇因三大疏起家,又因三大疏招禍,餘生難以平靜。《清史稿》這樣評價郭琇:“琇則橫被誣陷,廢置十年,始獲申雪。得君如聖祖,猶不克善全,直道難行,不其然哉?” [2]  ——《清史稿·列傳五十七·郭琇》

郭琇史書記載

郭琇,字華野,山東即墨人。康熙九年進士。十八年,授江南吳江知縣。材力強幹,善斷疑獄。徵賦行版串法,胥吏不能為奸。居官七年,治行為江南最。二十五年,巡撫湯斌薦琇居心恬淡,蒞事精鋭,請遷擢。部議以琇徵賦未如額,寢其奏,聖祖特許之 [2]  ,行取,授江南道御史。時河督靳輔請停浚下河,築高家堰重堤,清丈堤外田畝以為屯田,謂可增歲收百餘萬。巡撫于成龍議不合,上令尚書佛倫往勘,主輔議。下九卿核奏,尚書張玉書、左都御史徐乾學力言屯田擾民。二十七年,琇疏劾輔治河無功,偏聽幕客陳潢阻浚下河。上御乾清門,召諸大臣,下琇疏,令會同察議。尋輔入覲,復召諸大臣與議。琇申言屯田害民,輔坐罷,而擢琇僉都御史 [2] 
大學士明珠柄政,與餘國柱比,頗營賄賂,權傾一時,久之為上所覺。琇疏劾明珠與國柱結黨行私,詳列諸罪狀,並及佛倫傅拉塔與輔等交通狀,於是明珠等降黜有差。琇直聲震天下。遷太常寺卿,再遷內閣學士。二十八年,復遷吏部侍郎,充經筵講官,擢左都御史。疏劾少詹事高士奇與原任左都御史王鴻緒植黨為奸,給事中何楷、修撰陳元龍、編修王頊齡依附壞法,士奇等並休致回籍。 [2] 
未幾,御史張星法劾山東巡撫錢鎯貪黷,鎯奏辯,因及琇嘗致書囑薦即墨知縣高上達等,卻之,遂挾嫌使星法誣劾,下法司訊。獄未具,琇疏言:“左都御史馬齊於會訊時多方鍛鍊,必欲實以指使誣劾罪。”詔責琇疑揣。尋法司奏琇請託事實,當奪官。上以琇平日鯁直敢言,改降五級調用。二十九年,吏部推琇通政司參議,上命改令予琇休致。江寧巡撫洪之傑以吳江縣虧漕項,事涉琇,牒山東追琇赴質。時佛倫為山東巡撫,因劾琇違例逗留希進用,請奪官逮治;又劾琇世父郭爾印乃明季御史黃宗昌家奴,琇父郭景昌原名爾標,嘗入賊黨伏法,琇私改父名請誥封,應追奪。部議如所請,逮赴江寧勘治。坐侵收運船飯米二千三百餘石,事發彌補,議遣戍,詔寬之。 [2] 
三十八年,上南巡,琇迎駕德州。既還京師,諭大學士阿蘭泰等曰:“原任左都御史郭琇,前為吳江令,居官甚善,百姓感頌至今。其人有膽量,可授湖廣總督,令馳驛赴任。”琇上官,疏言:“黃州、武昌二府兵米二萬七千有奇,運給荊州、鄖陽汛地,懸隔千里,挽輸費不貲,請改折色。江夏等十三州縣有故明藩產,田瘠賦重,數倍民糧,請一律減徵。江夏、嘉魚、漢陽三縣瀕江地,水齧土陊,有賦無田者三百餘頃,請豁免。”皆允行。 [2] 
三十九年,入覲,因奏言:“臣父景昌,即墨縣諸生,有冊可稽。邑匪郭爾標本無妻室,安得有子?不知佛倫何所據,誣臣並及臣父。”時佛倫為大學士,上詰之,以舛錯對,命仍予誥軸。琇陛辭,奏請清丈地畝,並言湖南地廣人稀,恐清丈後賦當差減。上問:“當減幾何?”琇言:“當減十分之三。”上曰:“果益民,雖倍於此,亦不惜也!”尋條陳三事:一,嚴定築堤處分;一,停造無用糧船;一,通融調補苗疆官吏。又疏禁徵賦諸弊政。上嘉其實心除弊,並允行。時紅苗就撫,琇陳善後之策,請頒詔敕,令勒石永遵。 [2] 
四十年,以病乞休,上曰:“琇病甚,思一人代之不可得,能如琇者有幾人耶?”給事中馬士芳劾湖廣佈政使任風厚久病,巡撫年遐齡徇庇不以聞。遐齡奏風厚實無病。風厚入覲,上見其未衰,因曰:“任風厚若不堪任使,郭琇豈肯徇庇耶?”未幾,琇以病劇再疏求罷,仍慰留。黃梅知縣李錦催科不力,琇委員摘印。錦得民心,民閉城拒之,乞留錦。御史左必蕃劾琇,部議當奪官,上以清丈未畢,緩之。 [2] 
四十一年,鎮筸諸生李定等叩閽奏紅苗殺掠,總督、巡撫匿不以聞;而給事中宋駿業亦劾琇向騖虛聲,近益衰廢,持祿養癰。乃命侍郎傅繼祖、甘國樞,浙江巡撫趙申喬往按。會琇報清丈畢,乞罷任。上責其清丈稽延,與前奏不合,行不顧言;並及匿報紅苗殺掠與黃梅拒命事。琇自陳老病失察,請治罪。初紅苗犯鎮筸,遊擊沈長祿往剿,至大梅山,守備許邦垣、千總孫清俱陷賊,長祿私贖之歸,諱不報;而副將朱紱報苗已就撫,琇據以入告。繼祖等勘得狀,琇與提督林本植並奪官。五十四年,卒。尋祀鄉賢,並祀吳江名宦。 [2] 
參考資料
  • 1.    徐珂.清稗類鈔:中華書局,1984
  • 2.    卷二百七十 列傳五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7-20]
  • 3.    卷一百二十六 志一百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7-20]
  • 4.    孫東振.《于成龍全傳》:作家出版社,2022-10-01:320-330
  • 5.    王志民主編,山東重要歷史人物,第3卷[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09.第402頁
  • 6.    韓乃桂主編;即墨市史志編纂委員會編,即墨簡志[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2.09.第420頁
  • 7.    高濱,杜威著.中華傳統文化主題故事讀本.勤勉敬業[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06.第142頁
  • 8.    王志民主編,山東重要歷史人物,第3卷[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09.第402-404頁
  • 9.    高濱,杜威著.中華傳統文化主題故事讀本.勤勉敬業[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06.第1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