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熙

(中國繪畫大師)

鎖定
郭熙(1023--約1085 [2]  ),北宋傑出畫家、繪畫理論家。字淳夫,河陽府温縣(今屬河南)人。他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遊於方外,以畫聞名。熙寧元年召入畫院,後任翰林待詔直長。
中文名
郭熙
別    名
字淳夫
國    籍
北宋(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023年 [2] 
逝世日期
1085年 [2] 
職    業
畫家
主要成就
繪畫和藝術理論在中國畫史上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
主要成就
山水畫技法對後世影響很大
北宋繪畫大師
水墨山水宗師
出生地
河陽温縣(今屬河南)
信    仰
道教
代表作品
《早春圖》《關山春雪圖》《窠石平遠圖》《幽谷圖》

郭熙人物生平

郭熙(1023年--約1085年),字淳夫、河陽(今河南温縣)人,北宋繪畫大師。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奉詔入圖畫院,初為“藝學”,後任翰林待詔直長。宋神宗趙頊深愛其畫,曾“一殿專皆熙作”。王安石變法時新立中書、門下兩省和樞密院、玉堂等牆上壁畫。皆為其所作。郭熙擅畫山水,無師承,早年風格較工巧,後取法李成,畫藝大進,到晚年落筆益壯,能自放胸臆 ,爐火純青。其畫論有《林泉高致》,提出高遠、深遠、平遠“三遠法”。畫山石多用“捲雲”或“鬼臉”皴;畫樹枝如蟹爪下垂,筆勢雄健,水墨明潔。傳世作品有《早春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窠石平遠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以及《樹色幹遠圖》《早春圖》《關山春雪圖》《山林圖》《秋山行旅圖》《幽谷圖》等。 [2] 
他擅長山水,山水師法李成,山石創為狀如捲雲的皴筆,後人稱為“捲雲皴”。 [1]  出身布衣,好道學,喜遊歷。善畫,初無師承,後在臨摹李成山水畫中受到啓發,筆法大進,亦能自放胸臆,筆勢雄健,水墨明潔。畫山石多用捲雲或鬼臉皴,畫樹如蟹爪下垂。熙寧(1068年-1077年間)為圖畫院藝學,後任翰林待詔直長,成為宮廷畫院重要成員。於畫論方面亦有建樹,總結出對四季山水的審美感受及山水構圖三遠法等。 [3]  創作活動旺盛的時代正是宋神宗在位的熙寧、元豐間(1068年-1085年),深受神宗的恩寵,有“神宗好熙筆”,“評為天下第一”之説。

郭熙藝術風格

郭熙擅長創作山水寒林之景,宗李成法,山石用“捲雲”或“鬼臉”皴法,畫樹枝如蟹爪下垂,筆力勁健,水墨明潔。佈置筆法獨樹一幟,早年巧贍致工,晚年落筆益壯,常於高堂素壁作長松巨木、回溪斷崖、巖岫巉絕、峯巒秀起、雲煙變幻之景。所畫樹枝如蟹爪下垂,筆勢雄健,水墨明潔。早年風格較工巧,晚年轉為雄壯,常於巨幛高壁作長松喬木,曲溪斷崖,峯巒秀拔,境界雄闊而又靈動飄渺。宋神宗特別賞識他,二十年間,恩寵有加,將宮中所藏漢唐以來的名畫都拿出讓郭熙鑑賞,並一一品第。這也就大開了郭熙的眼界,使他有可能在取法李成的同時,自抒胸臆,而將李成畫風推向巔峯,獨步一時。當時宮中重要的屏幛,“非郭熙畫不足以稱”。後人將他與李成並稱“李郭”。他早年自學,畫風工緻俊巧,後師法李成,筆墨漸精,晚年則愈益雄壯豪放。
郭熙有《早春圖》《關山春雪圖》《窠石平遠圖》《幽谷圖》《古木遙山圖》等傳世。其中《早春圖》成功地表現出冬去春來、大地復甦、萬物甦醒的細緻季節變化。在繪畫理論上郭熙亦有很高建樹,其理論集中反映在他的《林泉高致》一書中。
他畫山水注重深入體察生活,能真實、細緻、微妙地表現出不同地區、季節、氣候的特點,得“遠近淺深,四時朝暮,風雨明晦之不同”,創造出極其豐富優美動人的意境,另外他還長於影塑,在牆壁上用泥堆塑浮雕式的山水,別具情趣。

郭熙社會評價

神宗趙頊曾把秘閣所藏名畫令其詳定品目,郭熙由此得以遍覽歷朝名畫,“兼收並覽”終於自成一家,成為北宋後期山水畫巨匠,與李成並稱“李郭”,與荊浩關仝董源巨然並稱五代北宋間山水畫大師。郭還精畫理,提倡畫家要博取前人創作經驗並仔細觀察大自然,他觀察四季山水,有“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蒼翠如滴,秋山明淨如妝,冬山慘淡如睡”之感受,在山水取景構圖上,創“高遠、深遠、平遠”之“三遠”構圖法。蘇東坡在《題郭熙秋山平遠圖》詩中感慨道:“木落騷人已怨秋,不堪平遠發詩愁。” [4]  評論家王進玉評價説,北宋郭熙所創的雲頭皴,是畫家根據真實生活場景與心靈感受,以及繪畫的切實需要創造出來的。 [5] 

郭熙主要作品

宣和畫譜》著錄御府藏其作品有《奇石寒林圖》《古木遙山圖》《煙雨圖》《晴巒圖》《幽谷圖》《平遠圖》《雙松水閣》等30件。傳世作品有元豐元年(1078)作《窠石平遠圖》軸,現藏故宮博物院;《幽谷圖》軸藏上海博物館;《溪山訪友圖》軸藏雲南省博物館;《樹色平遠圖》卷藏美國大都會美術館;《早春圖》軸、《關山春雪圖》軸均藏台北故宮博物院。著有畫論林泉高致》,為其子郭思纂集,為中國第一部完整而系統地闡述山水畫創作規律的著作。 [6] 

郭熙作品欣賞

《窠石平遠圖》
北宋 郭熙 絹本設色 縱120.8釐米 橫167.7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
郭熙作為北宋著名山水畫家, 十分強調畫家對自然景物的觀察研究。他深知自然山水體貌結構的規律及其在四時、朝暮、風雨、明晦中的變化特徵, 而且還特別強調畫家如何去發現和塑造山水的優美藝術形象:“山形面面看, 山形步步移”,角度不同而呈現千姿百態。此畫畫深秋清曠之景, 神韻獨絕, 樹石畫法與《早春圖》頗為相似, 細部描繪較簡略。圖左有小字落款:“窠石平遠,元豐戊午(1078)年郭熙畫”。知是其晚年的作品。 [4] 
畫中描繪深秋之曠野,一條曲折的小河分割平坡,坡旁有幾塊圓形巨石立於水中,而坡上則樹木密集,多枯樹虯枝,形似“蟹爪”。郭熙將這種帶有北宋山水畫標識意義的圓曲堅挺的線條美髮揮到了極致。樹身虯曲,細枝向下,藤蔓纏身;或樹身挺直,細枝向上,密集而錯落,爽利堅挺,顯現其晚年筆墨愈益老辣放縱。而樹葉或闊筆漬點,或細筆雙勾,又填以赭紅,映襯秋色,這在郭熙傳世作品中也不多見。窠石依然以粗筆勾廓,以破筆似“捲雲”掃出大致結構,淡墨渲染,形似“鬼臉”。遠山注重淡墨的層層渲染,益增清幽曠遠之感。
窠石平遠圖 窠石平遠圖
《早春圖》
北宋 郭熙 絹本水墨 縱158.3釐米 橫108.6釐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
郭熙能畫出“遠近淺深、四時朝暮、風雨明晦之不同”。此畫表現冬去春來,大地復甦時細緻的季節變化。章法上兼有高遠、深遠、平遠,層次分明,畫中雖無桃紅柳綠的景色,卻已傳達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早春圖 早春圖
《山村圖》
北宋 郭熙 絹本淡設色 縱109.8釐米 橫54.2釐米 南京大學藏
山村圖 山村圖
此圖於夏季山野風景中穿插村落。立幅正中是崢嶸巍峨的巨峯,山勢奇險,煙藹浮現,其下為兩山夾峙的峽谷,下部平坦處建有山莊及亭閣,山麓淺沙平岸有漁船停泊,山水中點綴乘轎的士大夫及樸野的漁夫山民,雖寥寥數筆,但人物神情動態躍然於絹素。此圖雖無款識,但似捲雲狀的山石和壯健的筆墨正是郭熙本色,畫中山巒林木鬱鬱葱葱,展現的是“夏山蒼翠而如滴”的風貌。
《幽谷圖》
北宋 郭熙 絹本墨筆 縱167.7釐米 橫53.6釐米 上海博物館
幽谷圖 幽谷圖
本圖構圖創意頗為別緻,在狹長的立幅上佈滿險峻的山石,巖間生有寒樹數株,石罅中又瀉出清泉一股,畫家以淡墨畫山,用濃墨寫樹,境界清幽,頗有筆簡氣壯景少意長之妙。但從景物佈置而論,此圖又似是通景大屏中的一部分,原畫已難窺全貌,此一推測很難確定是否成立。此畫為北宋秘府收藏,著錄於《宣和畫譜》,畫幅上鈐有“宣和寶殿”等印。雖無作者名款,但流傳有緒,歷代皆定為郭熙力作,應屬郭熙傳世繪畫中的精品。
《樹色平遠圖》
長卷 絹本 淺設色 32.4x104.8/全卷32.4x550釐米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7] 
樹色平遠圖》以橫卷構圖描繪晚秋郊野景象,近水遠山,景色開曠,一羣野鳧正在掠過水麪,河上還有小舟兩葉相對。船上的人正在悠閒地談話,溪岸上仍有人趕着牲畜躦路,遠處有村舍叢林和重重遠山隱現在蒼茫的暮靄之中。在秋林野水間有一土阜,地勢高爽,上築茅亭,正是高人逸士詩酒佳會吟詠雅聚的理想處所。兩位老者在童僕的攙扶下通過板橋向茅亭走來,前面已有僕人攜帶琴酒抵達土阜下方,涼亭中隱約現出人影,似正等候嘉朋好友來聚。全卷景色清幽,意境淡遠,通過山水鮮明地表現了士大夫超然出塵的閒情逸致, [7] 
樹色平遠圖
其他作品
寒林圖 寒林圖
雙松水閣圖(高清珂羅版) 雙松水閣圖(高清珂羅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