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治澄

鎖定
郭治澄(1918~1985),原名郭積富,曾用郭紹甫、郭石容等名。1918年2月出生,資陽縣城關鎮人。1931年考入資陽縣立中學,開始涉獵進步書刊,並與郭水紅、姜度等創辦《進步週刊》。1934年8月考入成都縣立中學讀高中,廣泛閲讀進步書籍,1936年加入了黨的外圍組織一“中華民主解放先鋒隊成都隊部”。1985年10月28日,郭治澄因心臟病發,醫治無效逝世,終年67歲。 [1] 
中文名
郭治澄
別    名
郭積富
出生日期
1918年2月
逝世日期
1985年10月28日
出生地
資陽縣城關鎮
1937年考入四川大學政治經濟系。進校不久即擔任“民先”小隊長,與喻厚高、許延墾等成立“四川省抗敵後援會宣傳二隊”,積極開展抗日救亡宣傳。以後又與喻厚高、孫德甫等創辦“成都學生抗敵救亡宣傳團”,繼續從事抗日救亡宣傳。常以公民、工民、辛納、辛白等筆名在《四川日報》、《金箭》《星芒三月刊》、《新民報》等報刊上發表文章,揭露德、意、日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痛斥國民黨反動腐敗和消極抗日的行徑,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
193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5月因黨員身份暴露,黨組織決定調郭治澄到宜賓,任中共宜賓地區工委書記,同年10月任中共宜賓中心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兼青委書記。他以《蕪湖晚報》編輯的公開身份從事黨的秘密工作。不久引起國民黨特務的注意,被抓捕入獄。
1941年8月,趁日機轟炸宜賓之機,組織獄中獄友衝出監獄。幾經周折,歷盡艱險,於1942年1月到達重慶。郭治澄根據中共中央南方局“易地隱蔽,等待時機”的指示,與愛人林霽霞(中共黨員)一起前往湖南,在衡陽、來陽、水興等地當中學教師,繼續堅持抗日救亡宣傳。
1948年5月,郭治澄從湖南到上海,由黨組織派到武漢擔任中共武漢市委文化新聞工作組組長。他利用《華中經濟通訊》社經理的合法身份進行鬥爭,組織文化新聞界的進步人士從事黨的宣傳,迎接全國的解放。
武漢解放後,郭治澄先後擔任中南局《長江日報》社財經組長、經濟部副主任,武漢市《長江日報》社副杜長、副總編輯,為新聞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1960年冬,負責《武漢晚報》的籌組工作,次年5月被任命為《武漢晚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兼總編輯。他發揚《長江日報》的優良傳統,不斷探索晚報的獨特風格,使《武漢晚報》深受羣眾喜愛。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武漢晚報》停刊。1972年《長江日報》復刊,郭治澄擔任《長江日報》社黨委副書記、副社長。1978年任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分管新聞和理論工作。1982年後,先後擔任市委顧問委員會委員、市委黨史資料編研委員會副主任,為搶救、編纂黨史資料做了大量的工作。
1985年10月28日,郭治澄因心臟病發,醫治無效逝世,終年67歲。 [1] 
參考資料
  • 1.    內江地區黨派羣團志編纂委員會,內江地區黨派羣團志,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第4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