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尾村

鎖定
郭尾村,位於龍城街道東部,距街道辦事處約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松元角村、官新合村、互枝園村、陳屋村。始建於清代,郭姓先祖從廣東惠陽地區遷入此地而形成。因郭姓村民聚居於此而得名郭尾村。該村地處丘陵地帶,南面有龍崗河。現村於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在距離老屋西面約400米處重建。
中文名
郭尾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盛平社區
地理位置
龍城街道東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龍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龍崗公社;1983年7月,屬龍崗區;1986年10月,屬龍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鎮;2004年,屬龍崗區龍崗街道;2006年,屬龍城街道盛平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郭姓,清代從惠陽遷入此地。清末,部分村民去法國淘金,由於境況不太好,後輩於民國時期回國。2015年末,户籍人口75人,其中男性40人,女性35人;80歲以上4人,最年長者98歲(女);實際在村人口75人。非户籍外來人口2436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3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60人,主要分佈在馬來西亞、法屬塔希提。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改革開放前該村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紅薯、花生、黃豆、玉米等。90年代初,村裏建起弟一棟廠房招商引租,集體經濟快速發展起來。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物業管理、廠房出租為主,個人以私宅出租、務工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煎堆、油角、蘿蔔糕,清明節的茶果、油果等。年老村民掌握製作腐竹的技藝。其做法是,先將豆子浸泡一定時間,然後用石磨磨成豆漿,倒入平底鍋,放在灶上燒,燒了一定時間後鍋裏的豆漿面上就會有一層皮出現,然後就用特製的刀子從中間劃開,用長竹筷分別挑出豆皮,弄成條狀,晾乾,就成腐竹。該村西面為龍城大道,龍平西路從村旁經過。1972年通電,1986年通電話,20世紀90年代初實現村道水泥硬底化,1992年通自來水,2004年通互聯網。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10座。代表性民居為郭尾老屋,建於民國時期,為兩排廊屋,硬山頂,上覆灰瓦,牆體刷白灰,土木結構。保存基本完好,現主要出租給外來務工人員居住。每年春節前後,全村人聚餐吃團圓飯,男女老少參加,辭舊迎新。
代表性人物:郭憲林(1946一),先後在大鵬華僑中學和平岡中學任教18年,1987年調入公安系統工作。其詩歌、篆刻作品及與親友的通信多見於報刊。2001年以來,結集印刷有個人作品選集《閃光的警察》《郭憲林篆刻集》《毛澤東詩詞五十首硬筆三體書》《郭憲林三體書選集》《草訣百韻歌》等。 [1] 
參考資料
  • 1.    深圳市史志辦公室. 深圳村落概覽 第2輯 5 龍崗卷.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20.748-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