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寄嶠

鎖定
郭寄嶠(1902-1998),國民黨將領。原名季嶠,合肥人。1923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九期炮科。1923年起,任國民革命軍第二旅少校副官,第四軍司令部中校副官、參謀處長,第三十軍參謀長兼第三師副師長,宜昌警備司令,第十一師參謀長等職。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任第五路軍高參。
1932年後,任第十四軍參謀長、軍事參議院參議等職。曾參加鎮壓福建事變軍事行動。1936年1月晉升少將。1937年4月升為中將。同年10月參加忻口戰役。後任第十四集團軍第九軍軍長及獨立旅旅長,第十四軍參謀長,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長。在山西抗日戰場,與八路軍合作,率部積極抗戰。
1942年至1948年,歷任重慶衞戍司令部參謀長、副總司令,鄂陝甘邊區總司令,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參謀長,川陝邊區警備司令,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參謀長,國防部參謀本部參謀次長,甘肅省政府主席,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
1949年5月代理西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同年去台灣。曾任台灣防務部門部長。論著有《寄庵論叢》、《邊疆與國防》、《民國以來中央對蒙疆的施政》、《我國曆代邊疆地區各民族之遷徙與衍化》等。 [1] 
中文名
郭寄嶠
別    名
郭季嶠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籍    貫
安徽合肥
出生日期
1902年10月15日
逝世日期
1998年7月
畢業院校
保定軍校

郭寄嶠人物生平

郭寄嶠早年生涯

郭寄嶠,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九期炮兵科畢業。原名光橘,別字季僑,後改名寄嶠,安徽合肥人。
1902年10月15日生。合肥縣立中學畢業,台灣“國防大學”國防研究院高級班結業。1923年8月保定軍校畢業,分發奉軍服務。歷任奉軍第十六混成旅炮兵營排長、連長,鎮威軍第六師(師長郭松齡)炮兵第一營營長等職,隨部參加郭松齡部反奉戰爭。失敗後隨部退入關內,任國民軍第四軍(軍長魏益三)炮兵第二旅(旅長魏益三兼)第一團團長,國民四軍(軍長魏益三)司令部參謀處處長等職。後隨軍脱離馮玉祥部國民軍,轉入吳佩孚部,任十四省聯軍河南保衞軍(總司令靳雲鶚)第八軍(軍長魏益三)司令部參謀長等職。
1927年1月隨部歸附南京國民政府,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軍(軍長魏益三)司令部代理參謀長,兼參謀處處長等職。不久隨部轉入唐生智部,任第四集團軍第一方面軍(總指揮唐生智兼)第三十五軍(軍長何鍵)第一師(師長葉琪)司令部參謀長,率部參加鄂豫皖等省北伐戰事。唐生智部反蔣(介石)戰敗後,所部旋加入桂系集團部隊,桂系集團被中央軍瓦解後,一度免職賦閒。
1930年3月衞立煌奉命整編原方振武部為陸軍第四十五師,應衞立煌邀請薦任陸軍第四十五師(師長衞立煌)司令部參謀長,隨部參加中原大戰

郭寄嶠十年內戰時期

1931年6月該師改番號為陸軍第十師(師長衞立煌兼),仍任師司令部參謀長,兼任參謀處處長等職,率部參加對鄂豫皖邊區紅軍及根據地的“圍剿”作戰。
1932年6月被髮表為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事參議院參議。同月陸軍第十師擴編為第十四軍,任該軍(軍長衞立煌)司令部參謀長,仍兼任陸軍第十師(師長衞立煌)司令部參謀長。後隨衞立煌先後任鄂豫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中路軍第六縱隊司令(衞立煌)部參謀長,鄂豫皖邊區“剿匪”總指揮(衞立煌)部參謀長,鄂豫皖三省邊區督辦(衞立煌)公署參謀長。期間為改變其原奉系和雜牌軍將領身份,遂加入“復興社”組織。
1933年10月隨衞立煌部南下,參加對江西中央紅軍和“福建政府”第十九路軍的“圍剿”作戰。歷任湘贛閩“剿匪”總司令部北路軍第一縱隊司令(衞立煌)部參謀長,第五路軍總指揮(衞立煌)部參謀長,駐閩預備軍總指揮(衞立煌)部參謀長及駐閩第十綏靖區司令(衞立煌)部參謀長等職。
1935年8月任閩浙贛皖邊區“剿匪”總指揮(衞立煌)部參謀長,執行對留守後方根據地紅軍的“清剿”事宜。1936年1月任陸軍少將軍銜。同年春隨部北上,任陝甘寧綏邊區“剿匪”總指揮(衞立煌)部參謀長,兼任徐海綏靖分區司令(衞立煌)部參謀長,率部參加對陝北紅軍和根據地的“圍剿”作戰。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中,隨衞立煌被東北軍扣留,獲釋後返回原部隊任陸軍第十四軍(軍長衞立煌兼)司令部參謀長等職。1937年4月任陸軍中將軍銜。

郭寄嶠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二戰區第十四集團軍總司令(衞立煌)部參謀長。1937年10月郝夢齡戰場殉國後,由衞立煌力薦接任第十四集團軍第九軍軍長,其未曾歷任師長職位直接任為軍長,在當時屬罕有先例,旋率部參加太原保衞戰。1937年12月起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衞立煌)部參謀長,第二戰區南路軍前敵總指揮(衞立煌)部參謀長,兼任第十四集團軍第九軍軍長,率部參加忻口會戰中條山戰役
1938年4月隨衞立煌及總指揮部人員,由西安赴垣醢途經延安時,受到中共中央領導人毛澤東、朱德等歡迎和接見,其在衞立煌影響下對中共和八路軍一度採取友善相處的姿態。1938年12月隨衞立煌赴陝西武功參加蔣介石主持的華北西北戰場最高軍事會議,其代表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部在會上作彙報,受到蔣介石的讚揚:“像這樣的參謀長,才是標準的參謀長。”此後“標準參謀長”之譽遂起。
1939年1月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衞立煌)部參謀長。1942年1月衞立煌離任,其調任重慶衞戍總司令(劉峙)部參謀長,兼任幹部訓練班主任等職。1942年8月任重慶衞戍總司令(劉峙)部副總司令,兼任總司令部參謀長等職。1943年4月再度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部參謀長,不久又赴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衞立煌)部參謀長,參與入緬作戰謀劃。後調任鄂陝甘邊區總司令部總司令兼參謀長。
1944年7月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陳誠)部副司令長官,兼任長官部參謀長及川陝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等職。1945年2月調任軍事委員會漢中行營(主任李宗仁)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劉峙)部副司令長官,兼任長官部參謀長等職。1945年5月當選為國民黨第六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同年6月任第八戰區司令長官(朱紹良)部副司令長官兼任長官部參謀長,奉命處理新疆塔城、伊犁、阿爾山三區事件。 [2] 

郭寄嶠解放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勝利後,任國防部參謀本部(總長陳誠)次長。1945年10月被授予勝利勳章,1945年12月被授予忠勤勳章,1946年9月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1946年10月任國民政府西北行營(後改為行轅,主任張治中)副主任,兼任甘肅省政府主席,還兼任甘肅省保安司令部司令、省軍管區司令部司令、甘肅戒嚴司令部司令和國民黨甘肅省黨部主任委員等職。1948年9月任西北軍政長官(張治中)公署副長官。1949年5月代理西北軍政長官。主持甘肅省政兩年零七個月,其間,制訂建設甘肅規劃,鼓吹“以民生為主兼顧國防需要之原則”,穩定物價,恢復整頓化工材料、皮革加工、機器製造、玉門油礦和發展水利;標榜任人為賢,修訂《提高專員縣長職責辦法》,注重培養地方人才;倡導藏漢民族團結,撥款建立夏河、卓尼、臨潭喇嘛學校等。

郭寄嶠去台灣後

1949年6月卸任旋赴台灣,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1950年春任台灣防務部門“副總參謀長”,不久即任房防務部門“次長”等職。1951年2月被授予“二級陸軍上將”軍銜。後任台灣防務部門“部長”,兼任“美援運用委員會委員”等職。1952年夏當選為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執行委員。1954年6月改任台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政策顧問。1963年12月任台灣“行政院蒙藏委員會委員長”等職,1972年5月卸任。
1957年起連續當選為國民黨第八至十三屆中央評議委員會委員等職。1998年7月在台北因病逝世。

郭寄嶠人物生活

其女郭婉華為原台灣“行政院院長”郝伯村夫人,先後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民黨第十四屆中央常委等職。
著有《邊疆與國防》、《邊疆政策之研究》、《我國曆代邊疆地區各民族之遷徙與衍化》、《民國以來中央對蒙疆的施政》等。 [2] 
參考資料
  • 1.    《安徽歷史名人詞典》編輯委員會編.安徽歷史名人詞典 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143
  • 2.    陳予歡.保定軍校將帥錄.廣州:廣州出版社,2006:72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