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壽華

鎖定
郭壽華(1902—1984),字干城,學名郭誠,廣東大埔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先後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三期步科、莫斯科中山大學、日本明治大學。 [5]  曾參加復興社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在特務系統中,郭壽華歷任復興社候補幹事、復興社特務處行動組副組長、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武漢區區長、駐意大利武官、軍統局香港站站長、軍統局廣西站站長、軍統局本部督察室主任、軍統局督察訓練班副主任、軍統局廣州站站長等職。1947年到台灣,任國防部保密局台灣站站長、保密局設計委員。 [4]  [7]  此外,郭壽華還是民國廣東湛江市建市後的首任市長。 [1]  [3] 
中文名
郭壽華
別    名
字干城,學名郭誠,別名郭士,號東山先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2年
逝世日期
1984年
畢業院校
莫斯科中山大學
日本明治大學
出生地
廣東省大埔縣
代表作品
湛江市志
《三民主義與孫子軍事思想》
《亞洲各國通覽》 [4] 

郭壽華人物生平

郭壽華,1902年生。廣東省大埔縣人。字干城,學名郭誠,別名郭士,號東山先生,曾用名羅易。6歲讀私塾。廣東大麻公學畢業後,考入廣東省立潮州金山中學。五四反帝愛國運動期間參與組織“潮州學生救國團”,從事反日救國活動。後赴省城廣州報考廣東省立法政專門學校,不久該校改為國立廣東大學法科學院,後又改為國立中山大學。
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曾被選為廣州市學生聯合會代表,出席第六屆全國學生總會,被選為會長。1923年當選為國民黨廣州第三區分部部執行委員。1924年11月至1925年2月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廣東區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學生部部長。1924年12月赴北京,擁護孫中山北上,召集國民大會。大革命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 年2月起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廣州地方執行委員會候補執行委員、中共廣東區委青年運動委員會委員(至1927年4月)。1925 年7月曾因違反紀律受到留團察看半年處分。9月至10月任青年團廣東區執行委員會兼廣州地方執行委員會學生部主任。
1926年5 月至1927年7月任青年團廣東區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平委書記。1926年參與成立“廣東反基督教總同盟”,任執行委員。同年3月在中國濟難會廣東省總會成立大會上,被推為大會主席團成員。1927年大學畢業後,由廣東省政府派赴蘇聯莫斯科,先入中山大學政經科學習,1928 年入蘇聯紅軍步兵學校學習。1928 年6月至7月,在莫斯科作為指定旁聽代表參加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代號為65號。擔任大會秘書處記錄科記錄員,參與大會及各委員會之記錄與整理。參加大會的職工運動委員會、蘇維埃委員會、宣傳委員會工作。6月27日討論政治報告時作大會發言。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後回國,到南洋其親戚家,後赴日本入明治大學專攻外交及行政法。
1930 年畢業獲行政學士學位。1931年冬到南京,任國立中央大學法學院講師,兼任憲兵第三團、中央軍校中校教官。1933 年初赴漢口任豫鄂皖三省“ 剿共”總司令部中校秘書,後調南昌行營任上校設計委員。同年入南昌武官司班第一期受訓。1935年任中國駐意大利大使館副武官,後代理武官。1937年任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香港站和廣西站站長。1941 年秋冬任軍統局督察處主任。1942年任軍統局督察訓練班副主任。後任軍統局廣州灣站部長、香港站站長。1946年1月至1947年6月任廣東湛江市市長。
1947年調台灣任國防部保密局台灣站站長兼台灣省黨政軍聯合秘書處主任秘書。不久奉調南京兼任國民黨新聞局處長。隨部赴重慶、後撤退至海南島,轉再赴台灣,在防務部門總政治部任職。後調台灣陽明山莊訓練幹部,任輔導委員。後從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處退休。
1961 年參與組織台北市大埔同鄉會並任理事長。曾任台北市潮州同鄉會常務理事、台灣省道教會常務理事、中印緬錫文化經濟協會常務監事等。曾組團赴印度、緬甸等國參觀訪問。1984年在台灣去世。著有《三民主義與孫子軍事思想》《亞洲各國通鑑》《湛江市擊》等。 [6] 

郭壽華人物事蹟

出任湛江市第一任市長
抗戰勝利後的中國,隨即在南方建設新市舉世矚目,首任市長引人注目。國民政府中央和省府對人選格外關注,一時未找到合適對象,便採取設置湛江市市政籌備處過度。1945年8月26日湛江市籌備處組建,任命李月恆為籌備處主任。
李月恆9月隨政府軍隊進入赤坎,選擇9月21日日軍遞交投降書當日,宣佈市政籌備處正式成立。市政籌備處除籌建新市外,還負責接收工作,掛牌“湛江市接收委員會”。籌備處在接收處理日偽財產、物資、人員;搭建市政架構、實施市治、消除殖民色彩、興利除弊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至1945年12月下旬結束,李月恆素知政壇兇險,政治如白雲蒼狗,也聞訊中央已定市長人選,便功成身退,向省府提出呈辭,回故鄉過平民生活。
此時,國民政府中央已物色到郭壽華為首任市長。抗戰勝利,各地光復還府開府,急需配備大量官員,國民黨舉辦中央訓練團高級班培訓幹部,郭壽華參加學習結束,蔣介石召見並安排其出任廣東省政府秘書長要職。程序送到中央組織部,陳果夫時任組織部長,認為湛江建市,急需首任市長,郭壽華擔任更為適合,便與總統商議並徵求廣東省意見。省主席羅卓英與郭壽華都是廣東大埔人,自然贊同。郭壽華經陳果夫籤保,出任湛江市第一任市長。
郭壽華1946年元旦與廣州市長、汕頭市長等在廣州省府大禮堂宣誓就職,隨即走馬上任。當時省開府不久,財政困難,無法解決開辦費和旅差,還是靠夫人私蓄充當盤費。為省錢、安全和便於工作,他僅帶秘書、警衞、理財人員從陸路到湛,當中部分路程還是步行。抗戰時,陸路交通中斷癱瘓、沿途匪患不斷,令人生畏,郭壽華不帶大兵,孤膽抵湛,如神兵天降,令市民格外神奇。湛江各屆知悉首任市長資歷不凡,寄予厚望。郭壽華也不負眾望,任職期間,事必躬身,親力親為。1946年1月15日,湛江市政府掛牌開府。郭壽華施政從恢復治安、復甦經濟、安定人民生活入手。他部署警力和地方自衞力量,進行組訓,維持治安,迭破巨案要案,震嚇罪犯,社會日趨安定。隨之迅速建立制度,整頓交通、整治社會秩序,使之正常,穩定人心。鼓勵人民依法納税,確保財源。為使市民能戰後安居,郭壽華一方面動員社會各屆救濟戰亂中的貧民難民,將無家可歸者,流浪乞丐者,集中免租安屯,給予衣食,並扶持工作謀生。另方面打擊奸商囤積,管制糧食、物資、價格,動員人民墾荒生產,暢通物資應市渠道,使物價遂不復漲,且有農產、海產出口,市政轉入軌道。
郭壽華任職不久,就苦心編制了《新湛江五年建設計劃》,就湛江的經濟、交通、教育、衞生、港灣、市政等建設制定藍圖。實施初期,頗有成效,一度出現百廢俱興,人民安居,社會安定,物價平穩,經濟發展局面。
郭壽華對湛江的市政建設十分熱心和關心,曾徵集評選出鳳凰花為湛江市的市花,推選出湖光巖、寸金橋、硇州宋皇城、南三越皇祠、東海白頭山、西營觀月、東營晨渡、西赤遠眺、沙環海浴、鴨 港觀潮等湛江市十景,還一一作詩推介。
1947年5月郭壽華奉國防部電召,回部主編《八年抗戰史》,辭去湛江市長一職,離別寫有《留別湛江父老書》表達對湛江深切之情。解放前夕到台灣,晚年仍念念不忘湛江,精心編著《湛江市志》並於1972年出版發行,是湛江難得寶貴的文史資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