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增建

鎖定
郭增建,男,1931年生於陝西商縣紫峪口村貧寒農家。是唐朝平息“安史之亂”的功臣郭子儀的後裔。1953年畢業於西北大學物理系,解放後,他靠人民助學金維持讀完大學。197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3]  是中國著名地球物理和地震學家,中國地震考察、烈度評定、地震預測和防災減災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1-2] 
據新華網報道,2017年12月11日,郭增建先生逝世。 [3-5] 
出生地
陝西商縣
出生日期
1931年
逝世日期
2017年
主要成就
地球物理和地震學家
本    名
郭增建
畢業院校
西北大學

郭增建人物生平

1953年,農家學子郭增建響應國家號召,提前一年從西北大學(西安)物理系畢業。郭增建在畢業分配志願書上寫道:“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志願,我要以一顆螺絲釘的身份,走向祖國最需要的崗位!”
起初,郭增建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工作,作為物理系畢業生,他本可以從事前沿性的、實用性更強的應用物理研究方向。但不久,因新中國重大基本建設急缺地震烈度方面研究成果和人才需要,又進行了二次分配,他走進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新中國地震事業的殷切召喚,促使郭增建橫下一條心,把地震研究作為終身奮鬥的事業,哪怕是把專業知識“歸零重啓”,他也毫不躊躇!
1954年春,甘肅山丹發生7.2級地震,郭增建參加了由國家18個部和中國科學院組成的地震考察隊,從此開始了他一生的野外考察工作。
1957年,郭增建響應國家支援大西北的號召,從京華腹地的中關村——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奔赴蘭州黃河邊貧瘠荒涼的山坡上,組建蘭州觀象台,從此一生紮根在黃土地上。
1965年,為執行酒鋼建設地震烈度鑑定工作,他與考察隊一起攀爬4000多米的鏡鐵山。
60多年來,他就像一名忠誠的哨兵,守望在大西北地震預測哨位上,整整一個甲子,他目光爍爍,警惕地捕捉、監視着華夏山河上發生的異動,執著地綻放灼灼的人生光華,他把一生都獻給了崇高瑰麗的地震災害防禦及地球物理觀測事業。
如今,第一代《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作為國家一級文物,存放於蘭州市地震博物館。這是郭增建在新中國蠻荒的地震科學處女地上插入的“第一犁”!此後,郭增建用一個又一個“第一”開墾出地震科學的茫茫綠洲。
1983~1990年,郭增建擔任國家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所長和甘肅省地震局局長(這兩個單位是一套班子,兩個牌子)。 [3] 
1990年,郭增建因為年齡原因,告別國家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所長、甘肅省地震局局長崗位,繼續擔任名譽所長。 [3] 
2017年夏天,郭增建患上了腦梗,但他一刻也沒停歇科研的腳步——“只要還有這口氣,我就放不下!” 當年冬天 ,郭增建永別了廝守一生的地震事業。
他孜孜不倦地探索、終身為科學研究奮鬥、勇於開拓創新的精神是留給地震人的巨大精神財富!實現了一個科學工作者科技報國的“初心”。 [1] 

郭增建人物榮譽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上,對震源孕育模式的研究獲科研成果獎,大會授予他“在我國科學技術事業中做出重大貢獻的先進個人”獎狀。
1983年,他倡導並主持了我國首次大震對策學術討論會,並出版了《地震對策》專著,獲得國家地震局一等獎。 [3] 
1986年,國家科委評定他為第一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94年,由於在地震預報理論和預報方法上的貢獻,國家地震局授予他“有貢獻的地震預報專家”稱號,第一批享受政府津貼的專家…… [1] 

郭增建人物作品

1979年,和秦保燕合作出版了《震源物理》專著。 [3] 
著作有《災害物理學》、《地震成因與地震預報》、《未來災害學》、《地氣耦合與天災預測》,主編了《地震對策》、《城市地震對策》、《中國特大地震》、《1920年海原大地震》《中國歷史地震研究》等5部大型專輯。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