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則沄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進士)

鎖定
郭則沄(1882~1946年),字蟄雲、養雲、養洪,號嘯麓,別號孑廠 [1]  。祖籍福建侯官,生於浙江台州。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進士,授庶吉士、武英殿協修,官至浙江温處道、署理浙江提學使;入民國,曾任國務院秘書長,交遊至廣,是清民政壇的活躍人物。
郭氏才華橫溢,著述浩繁,多與詩詞吟社雅集,為民國京津文壇核心人物之一,延續發展了侯官郭氏家族的家風、家學、家聲,對民國舊體詩壇、詞壇,尤其是天津地區的文學發展,貢獻卓特。 [2] 
主要著述:
《龍顧山房全集》35卷、《十朝詩乘》24卷、《清詞玉屑》12卷、《舊德述聞》6卷、《竹軒摭錄》8卷、《庚子詩鑑》5卷、《南屋述聞》2卷、《遁圃詹言》10卷、《洞靈小志》8卷、《《紅樓真夢》(又名《石頭補記》)、《紅樓真夢傳奇》 [2]  等20餘種刊行
家世:
曾祖郭柏蔭,道光十二年(1832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擢編修,官至湖北巡撫、署理湖廣總督。著有《天開圖畫樓文稿》、《嘐嘐言》、《續嘐嘐言》、《變雅斷章演義》等。
祖父郭式昌,咸豐九年(1859年)舉人,官至署理浙江按察使。著有《説雲樓詩草》、《湖州府志》等。
郭曾炘,光緒六年(1880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官至禮部右侍郎,卒贈太子少保,諡「文安」。宣統元年充實錄館副總裁,修《德宗本紀》,為《清史稿》總纂。著有《匏庵詩存》、《樓居茶記》,《讀杜札記》等。
本    名
郭則沄
蟄雲、養雲、養洪
嘯麓,別號孑廠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浙江台山龍顧山試院
出生日期
1882年
逝世日期
1946年
主要作品
《龍顧山房全集》《十朝詩乘》《清詞玉屑》

郭則沄人物評價

“君才如天馬行空,恨不得共支邊局耳!”——徐世昌《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奏調編修郭則沄赴東
郭則沄書法 郭則沄書法
襄理文牘片》 [2] 
“以君之才,遭遇雍乾盛時,其承旨敏捷、膺眷發舒,其成就庸在張文和、汪文端諸公之後?”——陳曾壽《龍顧山房詩續集》序 [3] 
武昌變起,公在温處道任內,時杭州亂,各郡驚擾,公素為部民悦服,被纓定變,轄境以安。旋朝廷遜位詔下,乃掛冠北上,温民遮道攀留,公不可,遂如京師,省文安公,且商歸田之計。文安公曰:「國體雖變,天下事未可知,汝年尚可為,當忍辱負重,以匡王室,此狄梁公所以唐也。」公受命退謁東海徐公,授以顯列,不拜,為長秘書,得於簿書中盡知天下情變,每就商大計,移日晷。至丁巳復辟,召公直議政處,尋賜頭品頂戴,階光祿大夫。然公深感倉卒舉事,速之適以厄之,不旬日,事竟敗。既見時事日紛,知艱於有為,居常鬱郁。迨法駕狩天津,公亦引向以退,然近朝行在,遠謁諸陵,猶以君恩親命終無以報,引為遺恨。未幾,丁文安公憂,遂杜門不聞時事。逮山陵之變,與遁荒於遠隅皆會南朔耆舊馳書當軸,力事營護,其始終厥志如此。——許鍾璐《清故誥授光祿大夫頭品頂戴賞戴花翎署浙江提學使司提學使侯官郭公墓表》 [4] 
“公博學能文,雖顛沛憂危之際,未嘗朝夕廢文字。在天津,結冰社、須社、儔社。在舊都(北京),結缽社、律社。與一時碩彥耆儒商量舊學,皆推公為祭酒。尤以立誠持毅守約居仁行恕主敬知恥之學,身體而力行之,兼以課士。平生著述凡數十種。”——許鍾璐《清故誥授光祿大夫頭品頂戴賞戴花翎署浙江提學使司提學使侯官郭公墓表》 [4] 
“山亭低唱,類多變徵之聲;花徑微吟,亦濺哀時之淚;匪獨上嗣兩窗,直可遠方二主。”(兩窗,指南宋詞人吳文英和周密,吳號夢窗,周號草窗。二主,指南唐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邢端《獨繭詞》弁言 [5] 
“天才軼舉,靡不精詣,而感時攬物,託寄微至所不盡,時出曼聲,於悱於惻,迴盪於腸魄;一珠一淚,拍 浮於酒悲。讀所著詞,但覺織綃腕底,去塵眼中。菽夏中仙,鬱焉何遠。”——徐沅《龍顧山房詩餘·序》“蟄雲三世仕漸,詞品柔麗芳縟,有竹坨(朱彝尊)、樊榭(厲鶚)之風。”——陳聲聰《閩詞談屑》 [1] 
“郭蟄雲丈(則沄)才豔敏給,外舅晚讀先生幫辦銓敍局時,曾於白事之際,見其草擬……四六文三百餘言,頃刻而就。”——陳聲聰《兼於閣詩話》 [6] 
郭則雲乃飽學之士,長於經史文章,又工書擅畫,書風遒麗靈巧,不甜俗不呆板。且喜蓄硯,寫字懸肘,不藉几案,與方地山、袁寒雲相同。曾見郭的一行書題跋,寫得平和典雅,靈動美麗又含力度,和穆雅緻卻無平淡呆板之嫌,有意無意間營造了一種特殊的意境。上款為“式之老兄同年屬題即正”,下款為“辛未臘八日則沄”。(式之即章鈺(1865-1937),1904年甲辰科進士,於經史、詞章、金石、考據各門,無不博洽專精。辛亥後,絕意仕進,遷寓天津,潛心學問,1927年受嚴修延請,主崇化學會講席數年。“辛未”即1931年,正是兩人在津相處的年月)。
郭則沄書法,章珏上款 郭則沄書法,章珏上款
——章用秀《“須社”郭則沄》 [7] 

郭則沄生平系年要錄

光緒八年(1882)一歲,生於浙江省台州龍顧山試院。
光緒十九年(1893)十二歲,從父郭曾炘受詩學。
光緒二十年(1894)十三歲,“遍涉經史、諳練典故,以文學知名”,入閩人榕蔭堂詩社。
光緒二十三年(1897)十六歲,娶夫人王氏。是年冬,以第一名考入國子監。
光緒二十四年(1898)十七歲,入通藝學堂學習英文、算學。是年冬,戊戌政變,通藝學堂停辦,入會文學堂學習。不久,考入京師大學堂。
光緒二十六年(1900)十九歲,義和團興,輟學南歸.經湖北乘船沿江而下,經蘇州入浙,依祖父郭式昌在衢州里居讀書。
光緒二十七年(1901)二十歲,舉“經濟特科”,不就。秋,回閩侯,應童子試,以第二名補博士弟子員,入郡庠。
光緒二十八年(1902)二十一歲,鄉試中舉。
光緒二十九年(1903) 二十二歲,赴開封應禮部試(因《辛丑條約》北京停考),中第54名貢士。入京,複試保和殿,列一等第7名;殿試列二甲第31名;朝考,列一等第19名。點翰林後,任翰林院庶吉士。
光緒三十年(1904)二十三歲,入教習進士館學習法政。以館課第一,任武英殿協修。不久,又任編書處協修,參與纂修《各國政藝通考》
光緒三十二年(1906)二十五歲,由翰林院送入陸軍貴胄學堂。是年冬,進士館畢業,名列第一。
光緒三十三年(1907)二十六歲,引見於勤政殿,覲謁光緒帝。學部派往日本留學,早稻田大學。7月出發,經神户到東京,觀察日本的衙署、學校、圖書館、工廠以及郵電、警政等事業,並且入早稻田大學聽講。旅日期間有《瀛海採風記》二卷、《江户竹枝詞》百首。時徐世昌任東三省總督,電聘則沄入幕,返國,經蘇州、北京到遼東,徐世昌聘為二等秘書官,為徐掌管機密文電,兼治奏草。處理公務“敏速詳瞻,輕重協宜”,並其推薦吳祿貞調查吉林界務,績效亦卓著,深得徐之賞識。 [8] 
光緒三十四年(1908)二十七歲,是年夏,赴蘇州迎娶夫人俞氏(即俞璡,字佩瑗,浙江德清人,樸學大師俞樾曾孫女、俞陛雲女、俞平伯姊 [9]  )。是年十月,光緒、慈禧踵相辭世。溥儀繼位,載灃攝政監國,詔舉人才,徐世昌力薦之。及詔則沄為浙江省温處道道台,徐世昌議其留任呼倫道道台,不果,遂以“專理琿延邊務、一時難得替人”為理由,奏請暫緩赴任。徐致書則沄有“君才如天馬行空,恨不得共支邊局耳!”之語。
宣統元年(1909)二十八歲,因敍“延吉邊務”之功,升為奉天省二等秘書官。同年,參與編修的《各國政藝通考》成書,賞二品銜。夏,南下赴任浙江温處道兼甌海關監督,創立農業學堂、貧民習藝所等文教施設。1906至1909所作詩總其集為《虛船集》。
宣統二年(1910)二十九歲,署理浙江提學使,創設機織工業學堂(此學堂培養的畢業生,以後創立了緯成、綺霞等公司,對於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頗有促進作用。北洋政府追念嘯麓公首創機織學堂之功,贈“一等寶光章” [1]  )。是年末,交卸浙江提學使職務,
宣統三年(1911)三十歲,年初回返温州,仍任温處道,兼轄海防局,自出費用增設巡船二艘。時温處鎮總兵何祥麟逝世,由則沄暫代。捐俸,興辦法政學堂。是年辛亥革命軍興,11月杭州光復,温州震動,則沄去職走上海。焚其温處道任上實施新政的有關文獻資料彙編——《甌東塵牘》,及所作《甌江去思錄》、《金台錄別集》並辛亥前詩(四卷)。寓上海,始編《十朝詩乘》。1909至1911所作詩總其集為《披香集》。
中華民國元年(1912)三十一歲,至北京,謁徐世昌,任秘書省秘書。居城南芳盛園,與寒山詩社、稊園詩社雅集。
中華民國三年(1914)三十三歲,任機要局幫辦,並任政事堂參議。不久轉任政事堂禮制館提調。同年秋,調任銓敍局局長,寫定《銓政綱要》,諸如升降任免,如考試、保舉甄用、輪補、考績、升調、內外互轉等制度,規定甚為詳明。
中華民國四年(1915)三十四歲,獲授“上大夫少卿”榮銜。參與春音詞社雅集活動。11月,為袁世凱籌備帝制的“大典籌備處成立”,任禮制科主任。有致袁世凱説帖,欲沮其稱帝野心,提出:“一、皇室不易處也;二、蒙藏不易馴也;三、西南諸省難合而易離也;四、外交變幻不可不慮也;末又推論古今易代事,而歸結於人心之不易制。” 袁批“深有見地”,委蛇虛應而已。則沄遂掛冠,並辭去禮制館提調。
中華民國七年(1918)三十七歲,徐世昌任總統。則沄由銓選局局長兼代國務院秘書長,並參徐世昌幕。同年,北京設立經濟調查會,則沄領其事。出版有《經濟月刊》,購買有關戰後世界經濟的書報,並派員赴日本和歐美各國進行實地調查。不久,經濟調查會易名經濟調查局,轉任副總裁。
中華民國八年(1919)三十八歲,即真國務院秘書長,卸去銓選局局長職務(後復再兼任)。是年,五四運動爆發,6月,則沄代表國府至北大學生聯合會轉達國府接受曹汝霖辭職訊息。代國府接見京師總商會代表。8月,代國府接見北京各界聯合會代表,答覆其請願書。11月,代國府答覆北京學生團請願。12月,因辦理外蒙取消自治,與徐樹錚獲頒蒙藏院一等一級勳章。
中華民國九年(1920)三十九歲,5月任經濟局總裁,旋即辭去。於所居蟄園結蟄園吟社,作《蟄園記》。
中華民國十年(1921)四十歲,直、奉交爭,政局詭譎。12月,免去銓選局局長一職,改任僑務局總裁。不就又免去秘書長一職。
中華民國十一年(1922)四十一歲,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直系勝出。總統徐世昌被迫去職。則沄僑務局總裁職務亦被免去,自此枯淡宦情、悠遊林下,隱居天津、北京家中。1912至1922所作詩總其集為《艾眉集》。此後逐年著述講學,詩酒唱酬。所謂流連風雅、百集千闋,總難道盡。
中華民國十四年(1925)四十四歲,於津沽倡立冰社,以所居栩樓為主要活動地點。雅集者有胡嗣瑗、白廷夔、查而崇、葉文樵、周學淵、李書勳、李孺、林葆恆、郭宗熙、徐沅等人。是年所作詩總其集為《寒碧集.上部》。
中華民國十五年(1926)四十五歲,詩酒文會之餘,是年所作詩總其集為《寒碧集.中部》、《寒碧集.下部》
中華民國十六年(1927年)四十六歲,詩酒文會之餘,是年所作詩總其集為《蘭逵集》、《楮窗集》。
中華民國十七年(1928年)四十七歲,詩酒文會之餘,是年所作詩總其集為《袖驪集.上部》、《袖驪集.下部》
中華民國十八年(1929年)四十八歲,父郭曾炘逝世。出資贊助俞陛雲刊刻《小竹裏館吟草》,並弁其序。是年所作詩總其集為《蓼蟲集.上部》。
中華民國十九年(1930年)四十九歲,詩酒文會之餘,是年所作詩總其集為《蓼蟲集.下部》。
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年)五十歲,子郭可誠卒。是年所作詩總其集為《葵堂集.上》、《葵堂集.下》。
中華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五十一歲,是年所作詩總其集為《戒香集》。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五十三歲,刊印所著《靈洞小志》,是書為則沄仿紀昀“閲微草堂”體,分《洞靈小志》《洞靈續志》《洞靈補志》三部。談鬼説狐居多,間及公案遊俠、海內異聞,諸如趕屍、移腐、接火、查花等湘粵奇俗,均首見於此書 故事多為作者親聞親歷,異事多涉及近代名公名士,凶宅具體到北京的某一衚衕、某一豪宅、某一飯莊,尤其令人感到近切。1933至1934所作詩總其集為《邴亭集》。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5年)五十四歲,刊印所著《十朝詩乘》二十八卷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五十五歲,於北京倡立蟄園律社,同社若傅增湘、夏仁虎、張伯駒、關賡麟、陶洙等四十餘人。刊印所著《遁圃詹言》、《清詞玉屑》、《舊德述聞》。1935至1936所作詩總其集為《亦云巢集》。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1937)五十六歲,在北海團城創辦古學院,出任理事兼佐院事,以訪求、校刊、印行古籍,砥礪國學國故為主。出版有《古學叢書》、《敬躋堂叢書》。後又成立國學書院。倡立瓶花簃詞社,同社有夏仁虎、黃君坦、壽鉨、瞿宣穎等。復與傅增湘、周肇祥、俞陛雲、溥儒、溥伒等結成“十老”,每週
郭則沄致周作人卻聘書 郭則沄致周作人卻聘書
雅集,盧溝橋事變起,遂止。是年所作詩總其集為《竹軒集》。
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五十七歲,北京淪陷。拒絕王揖唐出任偽“禮制會顧問”、偽“北京政權秘書長”等職的邀請,只在國學書院任研究班詞章門導師。刊印《竹軒摭錄》。
中華民國二十九年(1940)五十九歲,刊行《庚子詩鑑》四卷、《紅樓真夢》。是年,古學院缺乏經費,王揖唐乘機將古學院接管,改組為“國學書院第一院”,另在國子監設立“國學書院第二院”。請澤沄任“國學書院第一院副院長”,澤沄謝絕。此後,北京古學院”與“國學書院第一院”的牌子並掛在團城昭景門。王揖唐復立“禮制會”,請澤沄領其要,澤沄謝雲:“此豈議禮時哉!”王又欲聘澤沄為“禮制會顧問”,亦謝絕。中華民國三十年(1941)六十歲,刊印《蟄園律集前後編》,《庚子詩鑑.補遺》,近數年詩總其集為《竹軒贅集》。中華民國三十一年(1942),周作人請則澐出任日偽“華北教育總署署長”職務,則澐堅決拒絕,並在國學書院《國學叢刊》上發表《致周啓明(周作人)卻聘書》,以明心志。刊印《紅樓真夢傳奇》。
中華民國三十六年(1947),1月8日(十二月十七)病逝,享年六十五歲。門人私諡曰“文敏”,安葬於香山雲巢墳園。末後幾年詩作總其集為《廆春集》、《藜牀集》、《萬春集》。 [2] 

郭則沄著作述評

郭則沄書法 郭則沄書法
郭則沄“著作絕大部分是在41歲辭官隱居以後二十餘年中寫成的。除少數遺失外,絕大部分均保存至今。較重要者有《十朝詩乘》《清詞玉屑》《舊德述聞》《遁圃詹言》《竹軒摭錄》《庚子詩鑑》《南屋述聞》等。平生所作詩文,先後編輯成《龍顧山房詩集》、《龍顧山房詩續集》,《龍顧山房詩餘》(即詞集)、《龍顧山房詩餘續集》、《龍顧山房駢體文鈔》、《龍顧山房駢體文續鈔》、《龍顧山房詩贅集》等。此外,還寫有《世媺堂日記》數十冊(現僅存11冊),自編《龍顧山人年譜》一部。與老友們合編的主要有《知寒軒談薈》。青年時代曾參與編著《各國政藝通考》。在浙江温處道任職時曾編有《甌東塵牘》《甌江去思錄》(均不存)。我們還保存有《龍顧山房詩贅集拾遺》抄本一冊,《龍顧山房文集》抄本一冊。以外,還有《洞靈小志》《洞靈續志》《洞靈補志》《紅樓真夢》等,這四種均屬遊戲之作。
《十朝詩乘》,24卷,1935年印。略似一部清代“詩話”,而又稍不同於詩話,是一部“以詩證史”的著作。“十朝”指清代順治至宣統十帝。此書介紹清代有關史事的詩篇,聯繫史實加以説明,含有“補史”的性質,內容豐富,涉及很多史事與人物。
《清詞玉屑》六冊,12卷,1936年印。略似一部清代“詞話”。稍涉及明末史事。也有“以詞證史”和“補史”之意,性質與《十朝詩乘》相似。其中有不少近代史事和帝國主義侵華的資料,也有不少關於文物、掌故、古蹟名勝、歲時風俗的資料。
《舊德述聞》,是敍述郭氏歷代祖先(直到先曾祖春榆公)生平事蹟的書。
《遁圃詹言》,10卷,二冊,1936年印。是一部論述人生哲理、倫理道德、格言之類的短文集(隨筆)。這些道理大多是嘯麓公在數十年的人生道路與宦海浮沉中體會到的。其中每有新意,有一些在今天看來仍有一定的意義。例如,有一段説:“官箴首廉,若廉以外無所長,則何以臨眾……故所謂良吏者,廉,其一端而已。”嘯麓公一生正是以此要求自己的。
《竹軒摭錄》,八卷,四冊。是一部綜述中國曆代各種制度因革演變的著作。1938年付印時,有一位老友建議改名為《清制溯源》,嘯麓公同意,但書已付印,不能改了。此書以清代制度為主,上溯周、漢、唐、宋、元、明各朝代,內容很廣泛,涉及天文曆法、禮制、官制、軍制、科舉、學校書院、會館、賦税徭役、水利、屯田、貨幣、驛站、礦冶、鹽政、牙行、漕運、賑濟、度量衡、關税、外交、法制、保甲團練、馬政、風俗習慣、作坊、少數民族地區等。涉及面太廣,當然不可能很全面、很詳細。
《庚子詩鑑》,四冊。是記述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史事的書。每段以詩配文,略成體系,有“詩史”之意。為這次反帝運動勾畫出一個輪廓。而且寫下了一些在一般有關義和團運動的史籍中見不到的重要史料,如張德成到天津查辦假義和團,八國聯軍慘屠容城白溝河(張德成的家鄉)數萬户人民等。
《南屋述聞》只印成線裝油印本一冊。是記述清代軍機處各項制度與掌故的書。因嘯麓公之父春榆公(郭曾炘)曾任軍機章京多年,軍機章京在軍機處南房辦公;嘯麓公曾聽春榆公講述過軍機處的許多情況和制度,筆錄而成此書。嘯麓公的二弟郭則江(字民原)先生曾用鉛筆在一冊《南屋述聞》書眉上寫了一些補充和訂正;因他在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兩官西狩”時期,曾隨春榆公到西安,聽到的史實更多更準確些。幸運的是,恰好是民原公加眉批的這一本保存至今。
郭則沄書法 郭則沄書法
《知寒軒談薈》,是嘯麓公和十幾位老朋友合編的,參加編著的有:版本目錄學大師兼著名藏書家傅增湘、著名畫家黃賓虹、古典文學教授黃孝紓(字公渚)、詞學大師黃孝平(字君坦)、《燕都叢考》作者陳宗蕃(字蓴衷)等。這十幾位學者常常相聚閒談,海闊天空,無所不談;以後便商議應把所談的內容彙集成書,於是各自再查閲有關書籍,筆錄成文,都交與嘯麓公,整齊文字,彙編成書,故名“談薈”。內容廣泛,涉及史事、掌故、宮殿、禮儀、科舉、宗教、寺廟、圖書、經學、碑帖、字畫、考古與文物、事物起源、風俗習慣、農民起義、少數民族等。每條之末註上敍述者的別號。
《洞靈小志》《洞靈續志》《洞靈補志》都是講神仙鬼怪妖魔故事的書,都是嘯麓公聽到的,略似紀昀(曉嵐)的《閲微草堂筆記》和袁枚(子才)的《子不語》。
《紅樓真夢》,1939—1940年寫成,最初連載於《中和月刊》,1940年印成書,是《紅樓夢》的續書。這類續書很多,大多是使死者還陽或投胎轉世,硬寫成“大團圓”,都沒有價值。嘯麓公這部《紅樓真夢》只不過使死者和生者都成仙,到“太虛幻境”大團圓而已。不過書中許多詩、詞、文章都表現出嘯麓公的才華,遠非其他《紅樓》續書所能望其項背。嘯麓公還據此書編成《<紅樓真夢>傳奇》八折,自填曲,王季烈制譜。1942年石印。嘯麓公用大量時間和精力來寫《洞靈》三志與《紅樓真夢》未免可惜。
嘯麓公曾在天津、北京先後和許多文人墨客、好友同年組織詞社,如冰社、須社、儔社、瓶花簃詞社,所作的詞彙編為《煙沽漁唱集》等書。也組織詩社,如蟄園詩社,所作之詩彙編為《蟄園律集》《擊缽吟》等書。又,在天津時,常與朋友們同遊永香洲,互相唱和的詩詞,彙編為《水香洲唱和集》。” [1] 

郭則沄詩詞選錄

郭則沄持硯小像 郭則沄持硯小像 [1]
《六醜》 次蒼虯韻,詠海棠
記吹香舊館,有倦燕、飛回曾識。錦城夢遙,含顰欹翠羃。
春去誰惜。漫許金盤薦,冷枝紅嫵,涴雨痕猶濕。長幡穩護愁無力。
蝶瘦魂悽,鵑寒淚滴。憑欄為伊痴立。又煙絲弄暝,零亂苔跡。
年光輕擲。況樊亭路隔。送斷風花影,渾懶覓。東風換了萋碧。
只蘦脂半掩,暗傳芳息。竛竮恨、忍隨蜂翼。憑扶起、劫後春心底處,更尋香國。
箋天罷、虛盼晴色。待捲簾、細賞千金夜,仙雲駐得。 [10] 
《水龍吟》 俟園晚集,見池荷葉底窅映新花,倚此賞之
柳颸涼到闌干,虹橋一曲題襟水。嫣然半面,偷窺菱鏡,含赬更媚。
猶似年時,潘妃細步,暗遮裙翠。倩微波寄語,憐伊心苦,鈿鈿影,妝成未。
莫道紅兒最小,盡撩人、銷魂滋味。訶池浴罷,粉輕香瘦,天然豐致。
覓覓尋尋,菭磯立遍,幽禽能記。怕雲裳解後,西風捲去,化相思淚。 [10] 
《聞榆關有警》
神京定鼎因形勝,江左崎嶇但畫畿;
事去金城空設險,寇深鐵騎若乘飛!
蛟龍水濁猶能擊,燕雀堂高詎可依!
郭則澐與孫女 郭則澐與孫女 [8]
欲賦《東山》餘涕淚,何年果見汶田歸? [1] 
郭則沄和家人攝於頤和園 郭則沄和家人攝於頤和園 [1]

郭則沄人物軼事

清末時期,嘯麓公的一名書童黃秋,因常讀嘯麓公的詩,耳濡目染,也學會了作詩。《龍顧山房詩集》卷一《虛船集》載入他的一首詩:“回首思閩海,關心望薊州;
一行遊子淚,分作兩邊流!”嘯麓公還贈他一首詩:“島可詩奴頗自期,終應書癖勝錢痴;姓名儻附蘭陵傳,穎士風流是我
師。”其《小序》雲:“小僕黃秋拾餘殘稿,日事吟諷。偶見所作感懷絕句,妥帖可誦,詩以獎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