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其鵬

(中國內蒙古籍藝術家)

鎖定
郭其鵬,1970年生於內蒙古包頭市1995年進修清華美術學院裝飾雕塑系2005年結業於中央美院雕塑系助教研究生班,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會員,內蒙古包頭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被國內外多家廊及藝術機構、個人收藏,獲獎作品被多次出訪美國東西部城市及歐洲,法、意等國交流學習。
中文名
郭其鵬
外文名
Guo Qipeng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內蒙古包頭市
出生日期
1970年
畢業院校
結業於中央美院雕塑系助教研究生班
職    業
教師
代表作品
童子軍系列,蒙元系列
主要成就
作品被國內外多家及藝術機構、個人收藏,獲獎作品被多次出訪美國東西部城市及歐洲,法意等國交流學習
藝術風格
雕塑

郭其鵬藝術履歷

郭其鵬個人展覽

藝術家個人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
地理區域
2015
《童子軍系列》 [1] 
洛杉磯,美國
2012
軍都山
北京,中國
2012
《憤怒的小孩》
上海,中國
2010
《童真時代》
上海,中國
2008
《陣》798
北京,中國

郭其鵬羣體展覽

藝術家羣體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
地理區域
2020
紅色百年內蒙古
內蒙古,中國
2019
邊界的學術
上海,中國
2018
遇見秀裏
安徽,中國
上海22屆博覽會
上海,中國
2016
遠山的呼喚
日本
第36屆藏書票大會
沃洛洛達,俄羅斯
2014
《英雄歸來》
北京,中國
2013
大鐘寺廣場雕塑展
/
2012
中坤藝術展
北京,中國
2011
中國國際石雕展
廈門,中國
2010
紅T畫廊聯展
北京,中國
2009
《中國動力》
北京,中國
2008
《updating超越在我》
北京,中國
2005
《材料、意向》中央美院
北京,中國

郭其鵬獲獎經歷

藝術家獲獎經歷
年份
獎項
地點
2018-2019
國際石雕展
福建,中國
《雕塑》雜誌原創獎
上海,中國

郭其鵬公共收藏

藝術家公共收藏
作品
收藏機構
地點
《童子軍系列》
北京牆美術館
北京,中國
《牛氣沖天》
新星星
上海,中國
《遠方》
紅三房
北京,中國
《燈籠》
香港會展辦公大樓
香港,中國

郭其鵬主要作品

藝術家主要作品
作品名
作品圖
作品信息
《牛氣沖天》
《牛氣沖天》 《牛氣沖天》
H180cmxL140cmxW80cm/2019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版權保護
《馬上望》
《馬上望》 《馬上望》
H430cmxL280cmxW220cm/2016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版權保護
《山神》
《山神》 《山神》
H480cmxL280cmxW220cm/2019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版權保護
《飛天豬》
《飛天豬》 《飛天豬》
H288cmxL220cmxW190cm/2017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版權保護
《盾牌》
《盾牌》 《盾牌》
H260cmxL120cmxW90cm/2009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版權保護
作品集:

郭其鵬人物評價

——評“童子軍”系列雕塑
文/王春辰
郭其鵬 郭其鵬
郭其鵬創作的《童子軍》系列雕塑,構成了一組少年童話故事。這些故事讓我們回到了我們的童年、回到了我們的記憶深處,同時也隱喻了兒童政治學的故事。
在當代的雕塑語言中,如何建構新的表現形式和藝術方式,一直是雕塑藝術家追求的東西。當前的一個普遍現象是,藝術力圖突破自身媒介的形式侷限,進入到觀念的張揚中,這對於藝術家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會。藝術家多年來在藝術的王國裏思考、探索他的藝術選擇,先後創作、實驗了多種媒介的藝術作品,這些都為他的藝術之路奠定了基礎,這也是為什麼他的這組“童子軍”系列雕塑能夠獲得成功的原因。首先,藝術家超越了雕塑語言的侷限,不是簡單停留在個體雕塑的靜態模擬中,而是將雕塑放大成一種有效的敍事結構,讓雕塑成為表達藝術意願和構思的媒介。這樣的雕塑藝術創作不同於單件雕塑作品,要求對作品有整體的構想。也就是要整體地駕馭作品,並且在創作中始終都記着要跨越單一媒介的侷限性;其次,他將自己的藝術思考與生活記憶結合起來,謀求突破形式與內涵的衝突,着力於讓媒介説話,讓藝術生動起來。這是藝術家的最大考驗,往往決定了藝術家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決定了藝術家的藝術立場。藝術家在此力求確立自己的藝術語彙,使其在當代藝術的多樣化格局中創出自己的語言。
於是,當藝術家創作出這組“童子軍”系列雕塑時,我們不是在觀看一件件零散的雕塑作品,而是隨着作品形成的故事敍事進入到歷史中,彷佛我們聆聽到了沙啞的號角、震天的鑼鼓,一臉稚氣的隊伍步履矯健地向我們走來……這是歷史與現實的對話,藝術家用立體形象還原了一段歷史,也捕捉了一種現實的兒童政治學神話。兒童既是自我的童年,也是社會的童年,期待於童年的就是期待於社會的,最終創造的這組《童子軍》羣像就是我們記憶中的現實。童年不是夢,往事如雲,“童子軍”不僅喚起沉重的歷史記憶,也指向了夢想未來的心靈。沒有童子軍的故事,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很多是不成立的,童子軍作為一種社會的期待和塑造,意味着社會政治哲學對人類社會的期待和塑造,甚至不乏理想的烏托邦理想灌輸。於是,作為社會未來的“童子軍”就成了社會的基礎、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歷程的必然之路,我們每個人也因此有了一段屬於自己的“童子軍”故事,我們每個人今天的思維與行動都不無干系地與這種兒童政治學有關。
也正因如此,“童子軍”系列雕塑才打開了我們的心扉,讓塵封已久的兒童記憶復甦,讓遙遠的兒童軍歌重又迴盪在我們的耳畔乃至心靈。
2008年1月27日 北京花家地
(作者:美術史學博士、美術批評家,中央美術學院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