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公蟲

鎖定
郭公蟲屬鞘翅目多食亞目,郭公蟲科。 [1]  幾乎所有種類郭公蟲都為捕食性,僅少數種類為害加工處理的肉類,特別是火腿、醃燻豬肉、陳的乾酪和油料種子。在貯藏食品中已發現的約10種。其中主要害蟲有赤頸郭公蟲赤足郭公蟲、暗褐郭公蟲、玉帶郭公蟲等。 發生普遍,為害嚴重的是前兩種。 [2] 
中文學名
郭公蟲
拉丁學名
clerid
二名法
checkered beetle
動物界
鞘翅目
亞    目
多食亞目
郭公蟲科
分佈區域
分佈全球,熱帶為主

郭公蟲赤足郭公蟲

郭公蟲分佈與為害

全世界廣泛分佈,國內的中南、西南、華東、華北與西北各區均有分佈。是火腿、臘肉、燻肉、乾魚、椰子乾的重要害蟲,還為害皮毛、獸骨、動物藥材、蠶繭、花生、大豆、葵花籽、玉米、米、麥等。幼蟲最喜食含油脂多、高蛋白的食物,常鑽入肉類深處脂肪多的部位取食,也為害表面。成蟲只能侵害食物表面,還捕食酪蠅幼蟲、自己的幼蟲和死的甲蟲。 [2] 

郭公蟲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3.7~7毫米,卵形,全藍綠色或全綠色,背面散生黑毛。觸角11節,基部 3~5節赤褐色,棒頭3節,末節最大,方形。前胸背面寬大於長,側緣圓形,表面密生小刻點。每輔翅有刻點行9~10條。 足赤褐色, 跗節 5 節, 第四節短, 隱藏在二裂的第三節間。腹部腹面全為深藍色。 [2] 
卵:長約1毫米,寬約0.25毫米,形似香蕉,兩端略尖細,半透明,以後乳白色,近孵化時兩端亦脱空 [2] 
幼蟲:成熟幼蟲體長9~10毫米,寬2毫米,細長,近圓筒形,腹部 5~7節略寬。頭、前胸及臀板紅褐色,其餘近白色,有淡紫斑。全體生有長短不一的褐色毛。每腹節背面有皺紋2個。末端生有2個尖形而內外彎的尾突。 [2] 
蛹:長5毫米,寬 2毫米,卵形,疏生淡黃色微毛。頭、翅芽及足白色,腹部紫色,背線白色,羽化前呈青黃色。觸角彎向背面。後足伸達第五腹節,後翅伸達第七腹節。腹末有1對臀突。 [2] 

郭公蟲生活史和習性

在華南每年發生4~6代,華中2~4代,華北不超過2代。在寒冷地區以幼蟲越冬。卵常集產成堆,多產在食物、牆壁、包裝物等的縫隙中,如果產在外面,就會被自己吃掉。在25℃時,卵期 8天; 30°C時卵期4天。幼蟲喜蛙入農畜產品的深處為害,被害肉類和椰幹蛀成許多彎曲隧道,椰幹表面能見明顯陷痕;油料、穀物、動物標本被蛀食僅留空殼。幼蟲3~4齡,老熟後選擇乾燥隱蔽場所作繭化蛹。繭粗糙,是由分泌的泡沫狀物質形成。在30°C,相對濕度70~81%時,蛹期約6天。成蟲、幼蟲均有自相殘殺習性。成蟲飛翔能力強,壽命可長達一年之久,喜在食物外部取食為害。 [2] 

郭公蟲發生與環境關係

發生最適温度為32~35°C,相對濕度85~100%,高於或低於這一温度範圍發育速度均降低,尤其在低温時發育速度明顯遲緩。乾熱地區不適此蟲繁殖,温熱地區能終年繁殖為害。食物對繁殖力和發育速度影響很大,食物內蛋白質越高,幼蟲發育越快。温度30℃,相對濕度64~70%時,以露尾蟲為食,其幼蟲期為32天,雌蟲平均可產卵1476粒,以椰乾和魚粉為食幼蟲期46天。在温度7~15°C時,食乳酪及乾肉,雌蟲產卵期長達180天,每雌產卵300粒以上。 [2] 

郭公蟲赤頸郭公蟲

郭公蟲分佈與為害

全世界廣泛分佈,國內的上海、遼寧、貴州、浙江、湖南、江西、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均有分佈。為害狀與赤足郭公蟲相同,但發生量少,為害性不如赤足郭公蟲嚴重。 [2] 

郭公蟲形態特徵

赤頸郭公蟲成蟲成蟲外形與赤足郭公蟲相似,不同之處,此蟲頭的基部及腹面、前胸、鞘翅基部1/4、中、後胸腹板和足均為赤褐色,頭的前端和鞘翅其餘部分藍色至藍綠色,有金屬光澤。幼蟲體長約9毫米,灰白色,扁長形,身體從中部以後稍變寬。頭部有褐色突起2個。胸腹背面不規則散佈暗或淡色斑點,每節前側端各有1黑斑。第三至第八腹背面有中縱紋。末端着生尾突1對。 [2] 

郭公蟲生活史與習性

一年發生數代,以幼蟲越冬,次年4~5月化蛹,蛹期約2周。成蟲喜食黴乾酪,也食雙翅目死蟲。幼蟲通常腐食性,有時也捕食昆蟲幼蟲。老熟幼蟲常在蠅類蛹殼內化蛹,也能做蛹室化蛹,蛹室內面塗有分泌物。 [2] 

郭公蟲中華食蜂郭公蟲

郭公蟲分佈與獵物

廣泛分佈於全國各地。成蟲和幼蟲一般均為捕食性,是著名的天敵昆蟲 [3] 

郭公蟲形態特徵

成蟲:體深藍色,具光澤,體、足均被白色軟長毛。頭部黑色,觸角11節,絲狀,端部3節膨大。前胸背板深藍色,倒梯形,後緣收縮似頸。鞘翅密佈細小刻點,具紅黃色橫帶3條。3對足均為深藍色 [3] 
幼蟲:長14~18毫米。體肥胖,略扁,有光澤,肉紅色,2齡幼蟲較透明,3齡後變為不透明,並隨蟲齡增長體色逐漸加深;頭小,上顎發達額冠縫明顯,呈“Y字”形;胸足短、行動較遲緩;臀板發達,尾突堅硬,骨化較強。 [3] 

郭公蟲習性

一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於寄主巢內做繭越冬。成蟲翌年5月中旬開始羽化出巢,5月下旬開始交尾產卵,5月下旬至6月上旬為交尾盛期;6月上旬至中旬為產卵盛期;卵於7月上旬開始孵化,7月中旬至下旬為孵化盛期,8月下旬幼蟲開始老熟,逐漸進入越冬狀態。成蟲出巢後先到周圍的植物上取食,補充營養;產卵通常在白天進行,特別是中午居多,通常將卵產在寄主巢室附近的土縫中。1頭雌蟲一生可產卵數十粒到百粒;雌蟲喜歡將卵產在較為潮濕的環境中。 [3] 

郭公蟲主要保護利用方法

  1. 早春保護:保留田邊、溝邊雜草,為天敵早春提供取食和繁殖的場所。 [3] 
  2. 科學防護:採取各種驅蟲、避蟲措施,夏季在室內可點滅蚊器、擦花露水,較多的地方夏季懸掛蚊帳等防護措施。 [3] 
  3. 科學驅蟲:若停留在皮膚上,不要用手直接拍打它,應用嘴吹氣將其趕走或請其他人員幫助驅離。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