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徵

(革命烈士)

鎖定
郭徵(1915年—1939年)江西泰和人。1930年7 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後入紅軍學校學習,畢業後歷任營長、團長和參謀等職。1937年8月,任八路軍一二〇師司令部科長,隨軍東渡,轉戰晉西北地區。1938年12月,隨一二〇師主力挺進冀中,參加保衞冀中抗日根據地的鬥爭。1939年3月,一二〇師獨立第一旅成立,任旅參謀長。4月23日至25日,在齊會戰鬥中,直接參與指揮獨立第一旅主力,在河間縣浴血奮戰一晝夜,配合獨立第二旅取得殲滅日軍700餘人的重大勝利。同年9月,獨立第一旅參加陳莊戰鬥,同600餘名日軍和200多名偽軍激戰4層夜,迫敵於一狹小山溝裏。為迅速殲敵,率部衝鋒陷陣,於戰間中彈犧牲。時年24歲。 [1] 
(概述圖來源: [2]  [4] 
中文名
郭徵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5年
逝世日期
1939年
畢業院校
紅軍學校
出生地
江西泰和

郭徵人物生平

郭徵,又名郭輝勉,出生於江西省泰和縣。八路軍第120師獨立第1旅參謀長。
1930年7月,郭徵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1月,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10月,他先後調到紅9軍團第7團和軍團司令部任偵察通訊科參謀。後參加長征,並升任偵察通訊科科長。
1937年1月,郭徵被選送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成為第二期學員。在抗大,他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毛澤東關於《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等著作,開始對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人民戰爭思想和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等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郭徵離開延安,調任八路軍第120師司令部作戰科長,並隨軍開赴抗日前線,轉至晉西北,創建抗日根據地。他曾隨師部組織的地方工作團廣泛發動羣眾,宣傳《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組建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1939年4月,任八路軍第120師獨立第1旅參謀長。後參加指揮冀中抗日根據地第五次反“掃蕩”作戰,以“盤旋式的打圈子”戰術,使敵人連連撲空,粉碎了日軍的“掃蕩”。
抗日戰爭期間,郭徵歷任八路軍第120師偵察科長、五寨地區抗日自衞隊隊長、第120師獨立第4支隊第2團團長、獨立第1旅參謀長,並在冀中地區共參加和指揮過大小戰鬥116次。在1939年4月的齊會戰鬥中,郭徵率領所屬部隊與友鄰部隊協同作戰,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是役,殲敵700餘人,取得齊會戰鬥的重大勝利,創造了平原殲滅戰的成功範例。戰後,八路軍第120師賀龍師長對師政部主任甘泗淇説:“要給郭徵這個江西伢子記功。”9月,郭徵隨軍由冀中進至河北行唐,與日偽軍展開陳莊戰鬥。獨立第1旅與敵人激戰4個晝夜,連續打退敵人的多次進攻。29日,郭徵率部將二百餘日偽軍壓縮到一個狹小的山溝裏。為了迅速解決戰鬥,他指揮部隊衝鋒,向敵人發起最後攻擊。就在這時,敵人的一排子彈擊中了他的頭部和胸部。戰士們把他抬下陣地,送到前方包紮所,因傷勢過重,郭徵不幸犧牲,年僅25歲。 [2] 

郭徵人物評價

郭徵僅僅走過25年短暫的生命歷程,卻在烽火瀰漫的抗日戰場上,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自己壯麗的人生詩篇。八路軍第120師獨立第1旅政治部主任楊琪良評價郭徵:“在部隊中威信很高, 不僅軍事工作出色,對政治機關和黨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很支持。” [2] 

郭徵後世紀念

郭徵犧牲後,第120師參謀長周士第、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和獨立第1旅的廣大指戰員們,在河北省行唐縣秦台鄉秦台村為郭徵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並將他的遺體安葬在秦台村西南山坡的高地上,在漢白玉墓碑上鐫刻着“民族英雄郭輝勉之墓”9個大字。
1983年9月,郭徵烈士魂歸故里,他的骨灰遷回家鄉江西省泰和縣,安放在縣革命烈土紀念館靈堂內。 [2] 
1998年,中共泰和縣委、泰和縣人民政府將郭徵烈士墓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並於2005年撥款維修。 [3] 
參考資料
  • 1.    劉洪安,王生炳主編. 中華青年英烈辭典[M].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1.09:367.
  • 2.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編著. 抗戰英烈譜[M]. 北京:團結出版社, 2017.01:144-145.
  • 3.    《中華英烈事蹟讀本》編寫組編. 中華英烈事蹟讀本 第3卷[M]. 北京:新華出版社, 2020.06:97-99.
  • 4.    中共抗戰英烈:郭徵  .中國軍網[引用日期202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