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部門結構

鎖定
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所佔的份額(或比重)及其相互關係的總和。國民經濟中的各個部門,在社會勞動分工體系中具有獨特的生產或活動條件,在擴大再生產過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每一個部門是由許多完成同種經濟職能或提供同種勞動的經濟單位或社會機構所組成的集合體。在一定時期內,各部門在社會總產品國民收入社會經濟資源(如固定資金流動資金勞動力自然資源等)的總量中,都佔有一定的比重,各部門之間、社會再生產各階段之間存在一定的比例以及勞動的分工與聯繫,形成國民經濟中的部門結構。
中文名
部門結構
外文名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隸    屬
組織學
對    象
部門

部門結構分類

國民經濟部門物質生產部門非物質生產部門兩大類。在中國,工業農業建築業運輸業商業物質生產部門;科研、文化、教育、體育、衞生保健、公用事業、機關團體等為非物質生產部門。在各個部門內,又可按一定標誌進行細分。例如,在工業部門內部,按特殊分工,又可分為能源工業、原材料工業、機器製造工業、食品工業、紡織工業等部門;在農業部門內部,可分為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等部門。它們分別形成工業部門結構農業部門結構等較低層次的部門結構。

部門結構變動因素

一定社會經濟的性質和生產的目的,決定着部門結構的性質和特點。部門結構的變化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社會的需要,勞動分工的發展,一國資源的數量、構成及其利用效率,科技的潛力及其發展的速度和規模,經濟的組織形式和管理形式以及它們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程度,一國經濟參加國際勞動分工的狀況等等,都對部門結構起制約作用並影響着它的變化。
在簡單商品經濟中,價值規律調節着部門結構的形成和發展。在資本主義經濟中,平均利潤率規律調節着部門結構的變化;在現代壟斷資本主義經濟中,部門結構的動態受壟斷資產階級追逐最大限度利潤的制約。資本主義制度下的部門結構是在競爭中自發形成和發展的。
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資料實行公有制,部門結構的形成和發展是有計劃地進行的,並服務於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部門結構合理標志

社會主義國家合理的部門結構,以保證取得最大的國民經濟效果為評價標準。其具體標誌是:①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地發展。②在全社會範圍內,以最少的勞動消耗,取得最多的滿足社會需要的有用成果。③比較充分地利用人力、物力、財力和自然資源,更好地利用國際分工對外貿易得到更大發展。④技術不斷進步,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⑤更多更好地滿足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