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部帙

鎖定
部帙,讀音為bù zhì,漢語詞語,意思是書籍的部次卷帙。
中文名
部帙
拼    音
bù zhì
解    釋
書籍
出    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

目錄

部帙解釋

1、書籍的部次卷帙。2、篇幅;卷冊。3、指書籍。

部帙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帙,多為童幼婢妾之所點污,風雨蟲鼠之所毀傷,實為累德。”
唐·劉知幾《史通·自敍》:“其所讀書,多因假賃。雖部帙殘缺篇第有遺,至於敍事之紀綱,立言之梗概,亦粗知之矣。”
清·梁章鉅《退庵隨筆·讀史》:“其初各自為部帙,至北宋始合為一編。” [1] 
唐·劉知幾《史通·斷限》:“為史之體,有若於斯,苟濫引它事,豐其部帙,以此稱博,異乎吾黨所聞。”
唐·劉知幾《史通·書志》:“大抵志之為篇,其流十五六家而已,其間則有妄入編次,虛張部帙,而積習已久,不悟其非。”
《舊唐書·經籍志後序》:“後漢蘭台、石室、東觀、南宮諸儒撰集,部帙漸增。”
清·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取士下》:“若無所發明,纂集舊書,且是非謬亂者,如今日趙宧光《説文長箋》、劉振 《識大編》之類,部帙雖繁,卻其書而遣之。” [1]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晉宋以來,多能書者。故其時俗,遞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