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郢城遺址

鎖定
郢城遺址,位於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郢城鎮郢城村,面積約191.8萬平方米,是秦代、漢代時期的遺址。 [2]  [5] 
郢城遺址南距荊州古城約2.12千米,西北距楚紀南故城約2.61千米。郢城平面呈方形,城垣由土夯築,高於城內外地表,其西南角早年遭毀壞,其他均保存較好,城垣周長5.56千米,面積約191.8萬平方米。城內的文化堆積以漢代為主,最早為戰國時期文化層,但分佈較為零散且堆積較薄。在漢代文化層之上,局部地方還堆積有清代、明代文化層。郢城的總體佈局為東城垣、南城垣、北城垣3條城垣中部各設一城門,其中東門為主城門,東門外發現的木橋遺蹟為進城橋樑,加上南北水系正對應東門木橋處的2座橋樑遺蹟,這3處橋樑是考古已發現的中國最早木構橋樑之一。而郢城木構涵洞的構造,體現了在雨水較多的南方地區因地制宜的築城技術,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技術的重要資料,深入研究可改寫中國橋樑史與城市水利設施系統的進程。 [2]  [5] 
2013年5月,郢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郢城遺址
地理位置
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郢城鎮郢城村
所處時代
秦代、漢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351-1-35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郢城遺址歷史沿革

根據明代塗嘉會、楊景淳修纂的《荊州志》卷三記載:“又東北三里為郢城,子囊遺言所築城也。昭王十年吳通漳水灌紀南,入赤湖,進灌郢城。則郢與紀南蓋二城雲。郢城門曰修門、曰龍門、曰兩東門,皆《離騷》所稱也。”可知明代時郢城城門共3處,與考古勘探結果相符。 [3-4]  [5] 
2019年,郢城遺址東城門及護城河的考古發掘中,荊州博物館考古隊在正對郢城東門的護城河中發現一座木構橋樑。 [2]  [5] 
2020年7月,在配合郢城遺址本體保護修繕一期工程的考古發掘中,考古隊在郢城遺址內南、北水系中部發現兩座木構橋樑及部分圓木護岸樁,三座木構橋樑在空間上處在同一直線上。 [2]  [4]  [5] 
郢城遺址 郢城遺址
2021年4月,考古隊在南、北水系與南城垣交匯處發現一處大型木構遺存,該發現與“南、北水系”中部兩座秦漢木橋處於同一河道中,同屬郢城始建及使用時期木結構遺存,但用途完全不同。 [2]  [5] 

郢城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郢城遺址位置圖 郢城遺址位置圖
郢城遺址南距荊州古城約2.12千米,西北距楚紀南故城約2.61千米。郢城平面呈方形,城垣由土夯築,高於城內外地表,其西南角早年遭毀壞,其他均保存較好,城垣周長5.56千米,面積約191.8萬平方米。城內的文化堆積以漢代為主,最早為戰國時期文化層,但分佈較為零散且堆積較薄。在漢代文化層之上,局部地方還堆積有清代、明代文化層。 [3-4]  [5] 
東城門航拍 東城門航拍
郢城的總體佈局為東城垣、南城垣、北城垣3條城垣中部各設一城門,其中東門為主城門,東門外發現的木橋遺蹟為進城橋樑,加上南北水系正對應東門木橋處的2座橋樑遺蹟,這3處橋樑是考古已發現的中國最早木構橋樑之一。 [3-4]  [5] 
東門外護城河木橋遺蹟
郢城東門外木構橋樑
郢城東門外木構橋樑(2張)
木橋(Q1)正對郢城東城門,距郢城東城門約30米,發掘時處於當地村民擴建為魚塘的護城河中,此處護城河寬5.94米,屬郢城東城垣外護城河最窄處。木構橋樁嵌入生土中,可見兩排木柱橋樁,橋樁共70根,其中東部25根、西部45根。橋樁排列有序,橋樁之間橫向鑲嵌直徑0.07~0.1米的圓木做擋板,擋板與河岸間用五花土夯實。整個橋樑東西跨度2.9米,南北寬度9.1米。 [2-4] 
南、北水系木橋遺蹟
郢城南、北水系木構橋樑 郢城南、北水系木構橋樑
郢城遺址本體保護修繕一期工程在對該段水系進行清淤時暴露出木樁痕跡。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中,共發現歷史時期木構橋兩座,其中南北向木橋一座(編號Q2),東西向木橋一座(編號Q3)及護岸木樁一段。Q2,橋南北向,長13.88米、跨度約2.05米。西岸立圓形木樁37根,方形木樁18根;東岸立有圓形木樁38根,方形木樁19根。另殘存3塊擋板和5塊木構件,可見榫卯結構的隼孔。擋板外側與河道邊緣用花土夯實。Q3,該橋東西向,長25米、跨度2.58~2.77米。南岸有圓形木樁69根,方形木樁21根;北岸立有圓形木樁42根,方形木樁16根。橋樁外側為擋板,計21塊。擋板外側與河道邊緣用花土夯實。
護岸,位於木構橋樑Q2南部河道西岸,正對Q3入水口,由17根圓形木樁順着河壁方向呈43°~72°角斜向楔入泥土中。 [2-4] 
“南、北水系”與“南內壕”交匯處木構遺蹟
“南、北水系”與“南內壕”交匯處木構遺存
“南、北水系”與“南內壕”交匯處木構遺存(2張)
發掘點位於郢城南城垣中段,郢城“南、北水系”與“南內壕”交匯處,發現木構遺存一座(編號MG1)。該木構遺存為南北向,總長45.32米,從結構上可分為南北兩段:南段長33.05、寬2.53、內空2.04米,分別由底板、牆板、蓋板組成,底板由圓木和方木並排平鋪而成,其上東西各立一排牆板。牆板內側立有方形木樁,與底板榫卯相連,用於抵擋牆板內收。牆板上橫向平鋪圓木,中間各有一排排列有序的榫眼,榫眼呈方形,用於立柱支撐蓋板。蓋板僅北部有一部分殘存,東西向並排平鋪。南端出水口呈“八”字形,兩邊各一根圓木,上殘存排列有序的榫眼。北段分別由底板、立柱、擋板、蓋板組成,底板由方木和圓木並排平鋪而成,兩端弓篷榫,立柱立於兩端與其榫卯相連,擋板位於立柱外側,僅存少量蓋板。北段底板高於南段底板0.06米。
南、北水系與南城垣交匯處發現的木構遺存,並非橋樑,因其疊壓在城垣之下,結構中有過水空間,並一直延伸至城外與護城河相連,判斷其為郢城南、北水系與城外護城河溝通所用的木構涵洞設施,並具有調節城內水位高低之功用,即有雨季排水,也有旱季城內進水之作用。 [2]  [5] 

郢城遺址文物遺存

郢城遺址出土的建築材料圖 郢城遺址出土的建築材料圖
郢城遺址主要出土為陶器,陶器絕大多數為泥質灰陶,少量為泥質紅陶。還有建築材料,較少生活用器,器型主要有板瓦、磚、壺、盆、罐、豆、陶餅等。 [5] 

郢城遺址研究價值

郢城遺址發現的三處木構橋樑,也是目前世界歷史上規模較大的木質結構橋樑,它們的發現對研究古代河流變遷、周圍自然環境的變化、秦漢城址的佈局與木構橋樑的構造與演變都有着重要的意義。而郢城木構涵洞的構造,體現了在雨水較多的南方地區因地制宜的築城技術,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技術的重要資料,深入研究可改寫中國橋樑史與城市水利設施系統的進程。 [2]  [5] 

郢城遺址遺址保護

2013年5月,郢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郢城遺址旅遊信息

郢城遺址地理位置

郢城遺址位於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郢城鎮郢城村。

郢城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郢城遺址,路程約7.2千米,用時約22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