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郡縣時代

鎖定
郡縣時代是指從秦始皇清朝滅亡這一時期,以實行郡縣制度而得名。郡縣制度是指實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地方官由中央任免的官僚制度。
中文名
郡縣時代
定    義
秦始皇清朝滅亡這一時期

郡縣時代詞語的來源

郡縣一詞來源悠久。《逸周書》卷五《作雒解》稱:“西土為方千里,分以百縣,縣有四郡。”可能西周已經出郡或縣的設置,春秋戰國文獻《國語》、《管子》、《商君書》、《韓非子》等已經出現“郡縣”一詞。説明封建時代正在向郡縣時代過渡。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郡縣制推廣到全國範圍。中國正式進入郡縣時代。秦丞相李斯曾稱讚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唐代的杜佑説:“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蕩平九國,宇內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縣。” 清代官篡《續通典》則明確地説:“封建起於黃唐,郡縣創自秦漢”,將黃帝、堯舜、夏商周視為一種制度,將秦漢以降視為一種制度。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對封建與郡縣制度的優劣問題進行思考。如在官員任期方面,陸世儀説過:“郡縣之弊,在遷轉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央與地方權力分配方面,顧炎武也説過“封建之失,其專在下,郡縣之失,其專在上”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縣制的合理性,説:“郡縣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勢之所趨,豈非理而能然哉?”而顧炎武明確指出,郡縣制發展到清朝,已經百弊叢生,需要變革。他説:“知封建之所以變而為郡縣,則知郡縣之敝而將復變。” 又説:“方今郡縣之敝已極,而無聖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貧,中國之所以日弱而益趨於亂也。”暫且不管他們的是非,從上述議論可以看出,古代對封建與郡縣存在的歷史階段是有共同認識的。晚清思想家黃遵憲在《南學會第一、二次講義》中説:“自周以前,國不一國,要之可名之為封建之世。……自秦以後,國不一國,要之可名之為郡縣之世。”近代學者呂思勉也曾進行總結:“中國之歷史,猶是分立之時長,統一之時短也。分立之世,謂之封建,統一之時,號稱郡縣,為治史者習用之名。”

郡縣時代郡縣時代終結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國,政府官員實行民選,結束了郡縣時代,中國進入了共和時代。共和時代的特點是官員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實行直接選舉、普遍選舉和競爭選舉是共和時代的歷史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