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郝浴

鎖定
郝浴(1623年-1683年),字冰滌,又字雪海,號復陽。直隸定州(今河北定州市)人。中國清初大臣。 [2] 
郝浴少時即有大志。1646年,鄉試高中。1649年,又登進士第,授刑部廣東司主事,兼浙江司郎中。1651年,被任命為湖廣道御史,又奉命巡按四川。1652年,監臨保寧(今四川閬中)鄉試時,面對劉文秀農民軍的進攻,多次敦促吳三桂派兵馳援保寧,迫使吳三桂出兵,終於取得保寧大捷。旋因得罪吳三桂,被其指使人誣陷入獄。1654年,郝浴以“冒功妄奏”的罪名,被判為死罪,後被順治帝改判為流放盛京。1658年,郝浴開始了他的流人生活。在鐵嶺,他一面設致知格物之堂,教授學生,一面刻苦攻讀,為一旦當卿相救天下蒼生做準備。同時結交董國祥、函可、李呈祥等流人,與他們吟詠唱和。1671年,郝浴借康熙帝東巡之機覲見康熙帝,備述衷腸。1675年,復官還朝。1677年,奉命巡視兩淮鹽政,政績斐然。翌年,擢左僉都御史,尋遷左副都御史。1680年,擢升廣西巡撫。其間主持修《廣西通志》。1683年,以疽發於背,卒於廣西巡撫任上。 [2] 
郝浴善詩文,著有《中山郝中丞集》《郝雪海先生筆記》,又長於繪畫,有《銀州大雪圖》存世。 [2] 
別    名
雪海、冰滌
復陽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直隸定州(河北定州市)
出生日期
1623年
逝世日期
1683年
主要成就
治理廣西
主要作品
《保寧奏捷疏》等
本    名
郝浴
官    職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廣西巡撫

郝浴人物生平

郝浴(1623-1683), 字雪海,又字冰滌,號復陽。清直隸定州唐城(今河北省定州市北城區唐城村)人。浴"少有異稟","生而機警,負異才。年十四五,能通六籍百家言,尤留心世務,高自期許,講求古今治亂興亡之故,而慕諸葛忠武、李鄴侯之為人。少有志操,負氣節。"順治六年(1649)中進士,授刑部主事。因其非凡的才幹和膽略,順治八年,升任湖廣道御史,並委以欽差大臣重任巡按四川。
此間郝浴體察民情,為民請命,直言敢諫,以實施其“澄清斯世”“解救蒼生”的志願。此時,吳三桂以平西王居四川。他網羅親信,"驕恣部下、淫殺不法"。他的軍隊"殘暴無紀律"。郝浴多次要求吳三桂預以制止,因而遭到吳三桂的忌恨。特別是在與南明永曆小朝廷作戰、保衞寧城收復四川的戰鬥中,郝浴再次得罪了吳三桂。
順治九年郝浴在巡按四川時,奉命在保寧城監臨鄉試,時逢張獻忠部下劉文秀率領數萬人包圍了保寧城,郝浴"飛檄邀三桂,激以大義"請求援救,然而,吳三桂"逾月乃赴援"。及保寧解圍後頒賞將士,吳三桂以冠服賞與郝浴,而郝浴拒而不授,並在所上的《保寧奏捷疏》中説"平賊乃平西王責(吳三桂),臣(郝浴)司風憲,不予軍事。而臣予賞,非賞臣則忌臣也",並盡陳"三桂觀望狀",由是積怨於吳三桂。過了兩年,即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桂乃摭浴《保寧奏捷疏》中有"親冒矢石"語,指郝浴為冒功論劾。"部議當坐死,上命宥之,流徙奉天"。
順治十一年六月郝浴與懷有身孕的妻子王夫人辭別親人,走上流放之路。從此,郝浴流寓於瀋陽、鐵嶺,渡過了漫長的22年流人生活。
順治十四年四月,置奉天府於盛京陪都,朝廷視為喜事,盛京大赦。凡此年以前在盛京的"流移者俱赦為民",給他們以有限自由,在盛京境內擇居安家,但不經朝廷赦準,不得返回故里。郝浴遇赦之後,與其好友函可等人於順治十五年,投奔其好友左懋泰移居鐵嶺。當時鐵嶺城內遍是瓦礫,蒿草叢生,除管理流人的官兵之外,尚無居民,其好友左懋泰等居於城外龍首山下。郝浴在"南門內之右"選中一片風水之地,成為努爾哈赤攻陷鐵嶺後第一個入住鐵嶺城的居民。郝浴自記:"戊戌五月下嶺,卜居於南門之右,方十許畝,中為書室三間,前有圃種蔬,後有園種花,左壁吾卧室也。右壁一帶,皆吾友連屋而居也"。
康熙十六年(1677),郝浴曾奉命以湖廣道御史巡視兩淮鹽政。《清史稿》本傳雲:“十六年,命巡視兩淮鹽政,嚴剔宿蠹,增課六十餘萬。淮、揚大飢,發倉米賑救,全活甚眾。”對郝浴巡視兩淮鹽政的情況,以兩句話概括,未免失之簡略。
當時“兩淮旱魅連年,運河莫杭一葦……飛蝗蔽日、飢寒錯壤”,是一片破敗景象。其時又值朝廷平叛三藩之際,各省用兵以及籌餉甚為急切。郝浴正是在這種危局下,以湖廣道御史巡視兩淮鹽政的。
下車伊始,郝浴即上疏表示“甘貧厲行三十餘年,誓不做半截清官”!條陳鹽政陋規,修鹽政五疏,私販摒絕,陋規盡革,增課六十餘萬。舊例,巡鹽御史一年一更差。康熙十七年(1678),差竣,因郝浴官聲清廉,政績卓著,奉特旨再留任一年,並加太僕寺少卿。時淮揚一帶發生蝗旱災害,百姓大飢,郝浴設粥廠,發倉米賑救,全活百萬餘人。郝浴還親到各處隨地設閘,引江海潮水,以灌河渠,通鹽艘。自此兩淮鹽政百廢俱興,軍需轉餉大有起色。正是由於郝浴的大力經營,才有了不久以後兩淮鹽業的輝煌。
康熙十八年(1679),郝浴擢左僉都御史,未逾月,再遷左副都御史。離開揚州之時,“商民送者萬人”。當時徙居儀徵的上元(今江蘇南京)書法家、詩人紀映鍾應鹽商王國寶、陶天相之請,以親歷、親聞,寫下《中山郝中丞兩淮德政紀功碑》碑文(原碑已毀,碑文手卷現存河北石家莊市博物館),文筆流暢,翔實可靠,全面記載了郝浴巡視兩淮鹽政的情況,可補《清史稿》記載之不足。
郝浴巡視兩淮鹽政期間,還在儀徵新建了都察院鹽署。他在衙署種植松、竹、棕、桐、丹桂、玉蘭等植物,“復築地數畝為台,遍插梅萼用比素心。愛其台如磬形,因以磬階命之”。梅花尤多,一時間梅花香色滿園。他寫有《磬階梅花》二首,其中一首寫道:“絳雪齊肩海色分,磬階新萼總連雲。清時豈是徒方烈,香帶甘和四海聞。”
可惜,都察院鹽署,連同磬階梅花早已無跡可尋了。
"致知格物"是郝浴的座右銘,也是他的辦學宗旨,體現了"實踐而體之" 的唯物主義思想。接替郝浴辦學的董國祥對學生解釋説:"知者,心之靈也。致者,推而極之以求蔽也。……天下、國家、身、心、意皆物也,誠正修齊以至治平即格物也。……此即所謂: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他教導學生成為品學兼優的棟樑之材:"諸士習業於此,毋自鄙落,當思所以為忠臣、為孝子、為悌弟、良友。修齊誠正之事,皆務實踐而體之,即治國平天下,無其事而有其具,庶無負先生之所以名堂之記哉!"

郝浴後世紀念

郝浴的父親郝大舫得知兒子獲赦在鐵嶺安家,異常高興,籌集銀兩派人送來,助其修建宅院。自此,郝浴以他高深的學識,在家設帳辦學,傳授理學經典、培養生徒、普及文化,從而使鐵嶺文化又有了新的生機。郝浴在此講學十八載,至康熙十四年(1675)復職還朝,留所居宅院為書院,並命名為"銀岡書院"。幾經修建已有相當規模。至1910年周總理入校讀書時,已有校舍70多間。整個建築羣,清幽典雅,古韻濃郁。現今的銀岡書院佔地面積8800平方米,與初建時"十許畝"相當。而且佈局也無大的變化。東西排列三個院落。中間為郝浴最初所建宅院,東為銀園,西院闢為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遠遠望去,瓦青色的圍牆上空,蒼翠搖曳的枝葉之間隱現着古建築的屋脊,古樸幽靜之中藴藏一絲神秘。
康熙22年(1683)7月15日,郝浴病逝於桂林任上。噩耗傳至鐵嶺,學界和銀岡諸生無不為之哀痛,遂將"致知格物之堂"闢為"郝公祠",設其靈位,終年奉祀。

郝浴家族關係

兒子:郝林,字中美。康熙二十一年進士,授中書科中書,歷吏部郎中,亦以廉正稱。累遷禮部侍郎,加尚書銜。致仕,卒。 [1] 
參考資料
  • 1.    趙爾巽.清史稿:中華書局,2020年8月1日
  • 2.    郝浴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