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郝樹侯

鎖定
郝樹侯(1907年1月26日-1994年12月30日),山西大學歷史系資深教授,中國歷史學家。學名建梁,字樹侯,以字為名。號泉陰廬主、柳嶺鄉人,曾用筆名遠樹、蘇佛。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寇村人,1929年山西省立教有學院國文系畢業。先後任山西教育學院助教、省立國民師範學校秘書、圖書館長兼校刊主編。1938年任晉察冀邊區定襄學院鄉土史教授。1940年任山西省教育廳秘書、山西二聯中教員、山西大學文學院講師。 [1] 
郝樹侯曾被推舉為山西曆史學會理事長、中國史學會理事。擔任過太原市政協委員、市政協文史研究會主任委員、山西省政協委員、省政協文史研究會副主任委員、省文史資料研究會顧問、山西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和古籍整理規劃小組成員、三晉文化研究會和山西省詩詞學會顧問等,社會兼職頗多 [2] 
中文名
郝樹侯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7年1月26日
逝世日期
1995年12月30日
職    業
教授,理事長,委員會顧問
代表作品
《山西大學校刊》《國師月刊》

郝樹侯人物經歷

郝先生出生於山西定襄一中農家庭,幼時先後在本村初小、定襄高小學習,以為學專注持恆,熟讀深思而成績名列前茅,有“奇才”之譽。1920年考入位於河邊村的山西私立川至中學校,該校是當時獨攬山西軍政大權於一身的閻錫山自費在家鄉創立的新式學堂,“川至”取百川歸至之意,校訓為“公毅敏潔”。在這裏學習期間,擔任他國文、作文科目老師的前清廩貢朱應龍先生曾給他作文批語“善自審度”,諄諄教誨使他終身受益,令他一生難忘
1925年他以初試第一的成績考入太原國民師範學校高等師範部國文系,在這裏,他又有幸聆聽有“文豪”“通儒”之稱的郭象升等眾多名師的國學講座。正是在讀國文系期間,在眾多師長的指點下,他博覽羣書,深入研討經史子集與歷代名家著作,為自己以後的治學、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1929年,他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高師部(當時高師部獨立建校為山西省立教育學院)。1931年至1937年,在國民師範學校任秘書、圖書館館長、校刊主編、教務員、助教。蘆溝橋事變爆發後,他先是投奔共產黨領導的晉察冀邊區政府,在定襄學院任教授,講授鄉土史,培養抗日干部。1940年後,他不與當地偽縣長合作而出走秋林鎮,在流亡的山西省政府下屬部門做編輯、秘書,主編《戰教月刊》。1942年9月,他受聘到山西大學執教,先後任講師、副教授。1948年晉升為教授。講授國文、中國文學史、中國史學史等課程。還參與創編了山西大學校刊,工作之餘也寫了大量懷念故國山河的篇章 [2] 
抗日戰爭勝利後,山西大學回遷到了太原侯家巷舊址。郝樹侯在山西大學任教。解放後,他一邊教書育人為新中國培養人才,同時還有許多社會兼職 [2] 

郝樹侯主要貢獻

郝樹侯先生1948年任教授,是研究山西地方史的著名專家。主編過《山西大學校刊》、《國師月刊》。著有《太原史話》、《元好問詩選》、《傅山傳》等。曾任山西省歷史學會理事長、中國史學會理事、山西省政協委員,山西省職工文學院、山西詩詞學會、元好問研究會、山西石刻研究會顧問等。 [1] 
郝樹侯先生學貫古今,文史兼長,治學嚴謹,富於創見。無論是鴻篇鉅製,還是短文序跋,均是用心之作。先生是山西地方史權威,在山西地方人文史地研究上收穫頗豐。早在上中學時,他就編出《定襄縣小志》,開辦過學術講座。在國師期間,曾主編過學術《採社雜誌》。迄今,先生共出版有《中國歷史要籍及選讀》《本國史綱》《外國史綱》《元好問詩選》《傅山傳》《楊業傳》《太原史話》等九種專著;發表過《編纂地方誌的設想》等論文百餘篇。他倡導山西地方史與文化的研究,主編出版了《山西地方史研究》兩輯。所著《太原史話》增訂重版達五次。在任山西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時,編寫了《山西地名的來歷》、介子推、祁雋藻、李鎔經、賀炳煌等人的傳記。他的學術成就深得國內外學術界讚許,有的被譯成英日文版 [2] 
郝樹侯先生一生最鍾情、着力最多的是山西的歷史文化。他的《太原史話》從三億年前的石炭紀開始,寫了歷史上的太原,“晉陽湖”,彩陶文化,晉陽城時代,太原城的建立,太原城的擴建,手工業和名產,郊區水利與農特產,文物古蹟,歷史人物,一直寫到辛亥革命前,幾乎牽涉到中華民族的各個朝代,內容十分廣泛,稱得上“山西通”、“山西的‘活字典’”,是開闢山西地方史研究的先驅。讀韓石山著《張頷傳》可知,樹侯先生有句名言,叫“司馬遷不能遷,介子推不能推”,學術上雖有爭議,但足見他對山西地方文化和歷史人物的偏愛,先生的可愛形象也瞬間躍然紙上 [2] 
郝樹侯先生在 85 歲高齡時仍雄心勃勃 ,致力於中國文化研究,他從歷史角度觀察,認為五千年的炎黃子孫確實創造、形成了中國民族文化獨具的精神,並總結為四個特點: (1) 中國人懂得辯證法。孔子提出“知我罪我”的辯證觀點,大易老子加以闡發,醫術兵法具體應用。從民間諺語也能夠看出,不識字的鄉民也充滿了辯證思維; (2) 中國哲學是為人的。孔子的孝悌忠信是對待自己周圍人的,老子“為人己愈有,與人己愈多”,墨子摩頂放踵,今天的見義勇為,正是具體表現;(3) 言行一致,心口如一是社會安定的支柱,雖唯利是圖的商人也講信用; (4) 秦漢以後形成自上而下的等級管理制度,但聰明的君主,如李世民、康熙、乾隆等摸索治亂、興衰的規律,獎勵廉吏,保全直臣;好的官吏都懂得恩威、寬猛、進退的交互作用。他認為把這些史料充實擴大,就可以編寫一本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國治術文選》。可惜因為先生的去世,他的這一計劃只好留待後人完成 [2] 

郝樹侯人物評價

郝教授誨人不倦,樂於助人。對慕名來訪的青年學生,他總是熱情接待,從“為人”、“為學”兩方面給學生們以教益。他教導學生在撰寫論文時要注意“掌握義理、考據、辭章三者合一的精神,亦即思想性、科學性、系統性和形象性四者結合”的原則,他還教導學生做學問必須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他常常為青年教師和學生們提供研究資料,不厭其煩地指導和審閲後輩的文稿,解答方誌及古文化方面的疑問,以獎掖後學為樂事 [2] 
郝樹侯教授為人誠實忠厚,且淡泊名利。他曾把自己的做人準則概括為“淡泊明德,寧靜致遠,獨來獨往,精其在己”十六個字。他雖為山西大學“元老”,是僅有的幾位著名資深教授,卻從未因個人待遇、名利問題向組織提過什麼要求,其高尚品德修養常使同儕和學生感懷不已。他生前曾寫下“翠葉銀花晉水清,唐槐周柏見精神”(又見晉陽/十年未出太原城,電驟風聘晉水濱/公路新開平寬直,垂柳夾道綠蔭濃/翠葉銀花晉水清,唐槐周柏見精神/雄宏大殿真稀有,藝術早贏國際名)詩句以自勉或贈人,這兩句話其實正是他正直一生的真實寫照,堪稱道德文章俱風範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