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郝永忠

(明末清初農民起義軍將領)

鎖定
郝永忠(?-1664),陝西延安人,末清初農民起義軍將領,初于軍中為大旗手,故名“郝搖旗”。
李自成死後,降於何騰蛟,與李過(李錦)等擁明抗清,隆武帝賜名永忠。屢敗清軍。永曆元年(1647年)取得全州(桂林市西北)大捷。孔有德進攻全州,郝永忠不戰而走,入桂林,封南安侯。永曆二年(清順治五年,1648年)正月二十七日(2月20日),郝永忠與焦璉部爭鬥,殺東郊18村的團練。二月二十二日(3月15日),郝部劫掠府城,挾持永曆帝往柳州。後因受明官之歧視,退回荊、襄(今湖北省荊州市和襄樊市)山區,扼守房縣(今湖北省房縣,位鄂西北)、竹山(今房縣西北)一帶,轉戰於兩湖和四川之間,會合李來亨王光興永曆十一年(1657年),入襄陽。永曆十七年(1663年),進攻四川巫山(川東奉節縣東)兵敗,後被俘殺。
全    名
郝永忠
別    名
郝搖旗
郝堯奇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陝西延安
逝世日期
1664年
主要成就
抗清

郝永忠人物生平

郝永忠早年經歷

郝搖旗,又作堯奇,與南明聯合抗清後,南明隆武帝賜名永忠,陝西延安人。其參加農民軍的時間當較早。崇禎十六年(1643年)三月,郝搖旗隨馬世泰率軍數萬攻沔陽州,先以軍攻取鄰邑,使沔陽孤立無援,遂克。史料載搖旗“梟悍”,在軍中執掌大旗,“軍中望永忠搖旗,輒奮,遂以郝搖旗著名,敵遇之震”。
永昌二年(1644年)四至五月間,大順軍遭到清軍的沉重打擊,李自成和大順軍中不少將領戰死,一些部隊羣龍無首,郝搖旗在混亂中殺死自己的主將,掌握了一部分軍隊,有官兵達四萬,成為一支能獨立作戰的部隊。 [1] 

郝永忠投效南明

永昌三年(1645年),李自成在九宮山被打散入深山,李雙喜遇大順軍別部入通山尋找,當為郝搖旗部。李自成死後,郝搖旗、張鼐等轉輾進入湖廣湘陰瀏陽一帶,兵鋒逼近長沙。巡撫何騰蛟急派長沙通判週二南率“鐵騎營”和黃朝宣部的“燕子窩”營出城阻擊,郝搖旗率大順軍迎戰於瀏陽城東的官渡,派一部大順軍從上流夾擊,官兵潰,“殺傷無算”,週二南被射死,“騰蛟始駭,嬰城為死守記”,但大順軍餘部為站住腳跟,未乘勝追擊,而是先後與南明和清方頻頻接觸,以獲得一塊立足之地,郝搖旗也先向清軍遞上了降順稟文,後又和劉體純一起率先與南明湖南巡撫何騰蛟達成了合營抗清的協議。通過郝搖旗的聯繫,大順軍袁宗第藺養成王進才、牛萬才等也先後與何騰蛟達成了相同的協議,李自成死於九宮山的消息也是郝搖旗通告南明朝野,“有指示之功”,故南明隆武帝賜郝搖旗名“永忠”。同年八九月間,李過等奉大順皇后高氏屯兵荊州的松滋草坪,大順軍中隨李自成進入湖廣各部如田見秀、張鼐、袁宗第、劉體純等皆往會師,獨郝搖旗因殺其主將為大順軍各部所惡,留在何騰蛟營中聽命,被任為“援剿右部總兵官都督同知”。
順治三年(隆武二年、1646年),隆武帝下詔親征,以圖恢復,由福建進江西,命何騰蛟迎解。何騰蛟“固無迎意”,一面令郝搖旗以護駕為名,從衡州出發,稱取道郴州贛州,一面密諭郝搖旗“令勿必往”。五月十七日,郝搖旗率本部兵馬從長沙出兵,遷延三月餘,至九月初二日方至郴州,而隆武帝已經在汀州被清軍俘殺。南明永曆帝立,郝搖旗被封為南安伯。
順治四年(1647年),清軍佔領湖南,郝搖旗率部撤退,經桂陽永州道州等地,轉移至廣西桂林。九月,清軍攻佔永州,十一月上旬即攻全州。十日,南明督師何騰蛟坐鎮興安,約南安伯郝搖旗和新興伯焦璉、宜章伯盧鼎一起馳援全州。十三日,四營同至腳山,離全州二十里,郝搖旗即率領本部兵馬由小路向在全州城下的清軍發動了攻擊。郝搖旗“身先士卒,率標鎮馬騎直衝虜營。虜交鋒大敗,奔潰北走”。郝搖旗驅兵馬乘勝追殺二三十里,至“天晚收兵回營”,殲滅清軍數千,清軍統帥、懷順王耿仲明“僅以身免”,退屯六十里外黃沙鎮,此役被永曆稱讚為“真中興戰功第一”,而“勳鎮共以首功歸永忠”,之後不久,郝搖旗被晉升為南安侯。郝搖旗率領的大順軍餘部雖然在廣西為南明軍重挫清軍立下了功勞,但南明的地方官吏士紳仍然敵視大順軍餘部。在地方駐紮時與南明軍焦璉部發生衝突,軍餉供給地方官亦處處刁難。在軍餉無着的情況下,郝搖旗部大順軍為了解決軍需,採取了類似大順政權“追贓助餉”的政策,史載其“紮營校場,日取鄉民,弦絞其腿,訊諸司賢否貧富,閲十百人,乃於各名下劃圈,iL以多寡分餉高下,按而索之”;地方官員也一律籌徵,“司道府各官各千萬不等”,因而加劇了與南明地方政權的矛盾。
順治五年(1648年)正月,清軍繼續進攻廣西,督師何騰蛟據守興安,令各部南明軍派兵增援,合擊清軍。郝搖旗為此派出了所部一千精騎前往。然當二月初一日清軍在平南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定南王尚可喜的率領下會師大舉進攻廣西時,南明將領胡一青等丟下郝搖旗部將士,護着何騰蛟逃向桂林,致郝搖旗所部一千餘精騎在興安陷入清軍的重圍,城破後全部戰死。接着,郝搖旗部在靈川又被清軍打敗,郝搖旗因此對南明產生怨恨,在奔還桂林後拒絕與瞿式耜留守桂林。永曆帝得悉清軍繼續南下,決定先逃,二十二日,郝搖旗率所部兵馬與之同行,並在撤向柳州時縱容部下“大掠”官私財物以行。郝搖旗本有意奉永曆帝在軍中以自重,藉以和南明軍諸將抗衡,但永曆帝不願接受大順軍餘部的“護駕”,在郝搖旗部護衞其脱離了清軍追擊的危險後,甩掉了郝搖旗部,逃向了南寧。此後,郝搖旗部大順軍在廣西、湖南、貴州三省交界處又活動了一年多,和南明軍的摩擦不斷。七月,郝搖旗在柳州,何騰蛟因與南明將領、遠安伯陳友龍有私怨,唆使郝搖旗出兵靖州攻之。當時郝搖旗軍“方困於食”,乃奉何騰蛟之令攻靖州陳友龍的老營。八月,正在與清軍作戰的陳友龍撤兵回防。兩軍戰於武岡,陳友龍軍戰敗,郝搖旗“盡並其軍”,南明方面因此對郝搖旗軍也更為仇視。 [1] 

郝永忠立足夔東

順治六年(1649年)正月,何騰蛟在湖南湘潭被清軍俘獲後處死,已經對南明永曆小朝廷深感失望的郝搖旗從此不再接受永曆朝廷的調度與節制,而獨自活動於貴州東南部的黎平府。攻佔湖南的清軍乘勝攻襲與湖廣接壤的黎平,郝搖旗率軍倉促應戰,大敗,退走廣西慶遠,在廣西、貴州交界地區活動。及聞劉體純等已先後在湖廣西山一帶屯耕定居,郝搖旗也前往湖廣,與大順軍餘部重新恢復了聯繫,在房縣羊角寨安扎老營,建立了根據地”們。當時大順軍餘部在西山皆“用永曆年號,假故明封號”,以“收拾人心,藉以自固”,郝搖旗則在軍中擁立明韓王朱本鉉,在對外與清軍作戰時,則和各大順軍餘部及在夔東一帶的南明軍進行合作。
順治七年(1651年)十二月,郝搖旗被南明封為益國公。順治九年(1652年),大西軍領袖孫可望派使入西山,與大順軍餘部聯絡,李來亨、劉體純等皆與修好,郝搖旗仍不為俯首,“獨奉韓王為主”。郝搖旗在西山十三家中,實力最強,對外與清軍的作戰,也最為頻繁,鄖陽府之保康、竹山、竹溪和襄陽府的均縣、南漳、光化、谷城等地是郝搖旗部農民軍活動的主要區域。順治九年(1652年)八月,郝搖旗率軍出擊,籌集兵餉,十五日乘霧渡江,突攻夷陵州,清守軍敗潰,郝搖旗部一舉攻入夷陵;十一月,和劉體純、袁宗第、拓天寶、黨守素等合兵兩萬餘,自房縣進破竹山、竹溪,清地方官員驚呼“二竹地方響應投賊,盡皆不為我有”。順治十年(1653年)初,郝搖旗部攻克谷城屏風寨,屯兵銅山、茅坪;三月,進擊武當山,克均州;明年,再克屏風寨,屯兵銅山,三月後,郝搖旗又與劉體純部配合行動,連續在光化、均州、谷城一帶活動數月,籌措軍糧,打擊清軍;六七月間,郝搖旗與劉體純、袁宗第、拓天寶等聯合行動,攻竹溪,分兵奔襲興安;順治十四年(1657年),郝搖旗還率精騎襲破襄陽。史載搖旗部“馳入襄陽,城中清守者驚走。留一日,清援軍至,復退入南漳山中”。
在與清軍頻頻作戰的同時,郝搖旗還積極與各地的抗清力量聯繫,以爭取更大的影響和發展。順治十年七月,郝搖旗派所部總兵週中啓、副將李良等往德安、隨州一帶進行活動,組織隊伍;順治十一年正月,郝搖旗通過宋謙聯絡陝西抗清軍首領虞胤,並給宋謙以空札,授以組織發展抗清力量的權宜,讓其在河南、山西等地活動;其後至順治十二年十一月間,虞胤所派使者曾三進郝搖旗營中見韓王與郝搖旗,與郝搖旗“商議舉事”,郝搖旗讓其聯絡山西五台山的高鼎、太行山的牛光天等共同抗清;是時,郝搖旗還試圖建立地方政權,在所佔領的地區“設偽官,刻印符”。郝搖旗作為大順軍餘部的將領,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能夠積極主動的向敵內部發展抗清力量,不失為主動。在西山,郝搖旗在越來越艱苦的條件下一邊“練兵屯墾”,一邊堅持抗清,雖然清方多次進行了招降,郝搖旗等都不為所動,仍然“依險自守”。 [1] 

郝永忠兵敗身亡

康熙元年(1662年),清軍在西南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南明永曆帝被縊死、重要的抗清將領李定國也病死於邊境後,乃集中陝西、湖廣、四川三省兵力會剿在西山的大順軍餘部。十一月二十日,三省清軍到達前線,分三路進攻大順軍餘部。康熙二年(1663年)二月初八日,陝西提督王一正、興漢總兵於奮起、河北總兵鮑敬等率領清軍至房縣,與郝搖旗部大順軍戰於橫水地方,兩軍激戰,郝搖旗部戰敗;三月中,郝搖旗派白良輔潛出羊子山,謀燒清軍屯磬口糧,清軍有備,白良輔被斬於陣:二十五日,郝搖旗與王一正等部再戰於張老河,又敗。在此前後,袁宗第、李來亨等部也分別被清軍擊敗。清軍步步進逼,大順軍餘部決定集中兵力反擊。六月二十日,郝搖旗率領老營精兵往合劉體純等,於七月十日抵巴東陳家坡劉體純營地,十七日與李來亨等部會合於三對河。二十二日,李來亨、劉體純、郝搖旗等部大順軍在七連坪合擊湖廣清軍,將三萬餘清軍擊敗,乘勝追擊至南陽河、興山縣,擊殺擊傷清軍無數,清湖廣提督董學禮一直逃到夷陵,不敢再出戰。接着,郝搖旗與李來亨、劉體純、袁宗第、拓天寶、黨守素、馬騰雲率領七部大順軍五萬餘人又西向進攻四川來犯清軍,將四川清軍包圍在巫山縣城。八月二十四日,大順軍餘部完成了對巫山的包圍與攻城準備,二十五日三更攻城,一連猛攻十二晝夜。但是清軍憑藉巫山依山而建易守難攻的有利地形固守,雖然大順軍將士用挨牌、雲梯、土囤等多種辦法攻城,乘天雨又挖掘了地道,但攻城終未得手,清軍乘大順軍餘部糧草不濟出城反擊,大順軍被擊敗,各級將領犧牲了五十餘人,兵士損失七千餘,退回了個各自的營地。
巫山戰役後,大順軍餘部失去了主動作戰的能力,而清朝廷又增派都統穆裏瑪等統領京城禁旅增援湖廣四川諸軍。在嚴峻的形勢下,郝搖旗部下紛紛降清,十一月初七日,郝搖旗部總兵、武忠將軍羅茂同率領軍官八十九人、兵士二百多人降清:十二月初六日,總兵、克捷將軍馬進玉,章威將軍王之炳,靖彝將軍張大盛,建威將軍武自強等率領總兵、副將、參將、遊擊等四百九十五員降清。但郝搖旗仍然拒絕了意志不堅定者的勸降,率領為數不多的部隊轉移至劉體純的老營陳家坡,依附劉體純。十二月二十五日,陳家坡被清軍攻破,劉體純自縊,郝搖旗與袁宗第退向八石坪,又冒着大雪轉移至大寧黃草坪。二十六日,清軍緊緊追擊而至,郝搖旗、袁宗第等雖然兵少將寡,仍然奮起抵抗,終於寡不敵眾被俘,不久郝搖旗與其子郝應錫一起被清廷下旨處死。 [1] 

郝永忠人際關係

兒子:郝應錫 [1] 
參考資料
  • 1.    黃衞平.《大順史稿》:三秦出版社,2010年:第266-270頁